治疗类风湿,医生眼中的“特效药”与患者眼中的“特效药”,竟然差距这么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0 07:08 4

摘要:不光局限于类风湿关节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的治疗中,患者都不约而同的希望医生能开具“特效药”。即使在已经制定了用药方案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不少患者仍认为医生仍需要为自己开具“特效药”。但此时医生既“委屈”又“无奈”,如若真

如果针对类风湿科医生做一项问卷调查,相信几乎所有的风湿科医生都曾被患者询问过,『是否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 』

不光局限于类风湿关节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的治疗中,患者都不约而同的希望医生能开具“特效药”。即使在已经制定了用药方案并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不少患者仍认为医生仍需要为自己开具“特效药”。但此时医生既“委屈”又“无奈”,如若真有患者口中的“特效药”,医生为什么要藏着掖着不拿出来用,为什么不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呢?

其实,这一问题的根本缘由是患者和医生对“特效药”的理解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特效药”这个话题。

1

患者眼中的“特效药”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期望的“特效药”,我想应该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起效快、副作用小、不用长期使用。如果将这三个特点进一步放大,那么服用或注射这种药物后可迅速缓解关节肿痛,并且效果持久,即使短时间内停药,疗效也会一直持续下去以保证病情不会反复,同时这种药物副作用极小,几乎不影响胃肠道及肝肾功能。

糖皮质激素、生物抑制剂与小分子靶向药

这三类药应该是当前缓解关节肿痛最快的药物了,但需要长期服药来维持效果,而且存在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

属于改善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药效持久,但起效较慢,同时也必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也不少。

植物类药物

如雷公藤多苷等,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较少,但整体治疗作用偏弱,起效也较慢,更加需要长期服用。

由此可见,在临床诊疗中,患者眼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起码在当前阶段是不存在的。

2

医生眼中的“特效药”

在风湿科医生眼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包括两个特点,即个体化的药物组合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首先,个体化的药物组合是指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及自身身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起病急,病情重,关节肿痛明显的患者,应该选择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作为“先锋”药物,发挥它们起效迅速的特点,尽早降低病情活动度,防止关节与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作为“核心”支持力量,发挥它们作用持久的特点,以保证在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使用剂量的同时,病情能得到持续性控制。而植物类药物可作为“后备加强军”,进一步提高疗效。如此组合既能保证起效迅速,疗效持久,也能及时减少使用药物剂量与种类,尽可能减少及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是医生眼中的“特效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如果患者能信任医生,充分遵守医嘱用药,定期复诊,“特效药”就能发挥最大的治疗疗效。反之,若患者自行减药、停药、换药,即使经验再丰富的医师制定的治疗方案也难以发挥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需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进行全面调整,这是一项艰巨又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所有的风湿科医生都希望能出现患者眼中的“特效药”,并也为此不懈努力着。但患者还是应该认清现状,使用医生眼中的“特效药”,接受系统、规范的治疗,方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并保证用药安全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