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扇窗可看大千世界,一栋楼可观历史长河。我是朱子故居紫阳楼的宣讲员黄鹤鸣,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这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历史建筑……”16日,在南平市文化传播骨干人才研修班结业式上,学员们依次进行5分钟讲解,集中展示研修班两个阶段的研修学习成果。
讲好南平故事 做优秀文化传播者
——南平市文化传播骨干人才研修班侧记
“一扇窗可看大千世界,一栋楼可观历史长河。我是朱子故居紫阳楼的宣讲员黄鹤鸣,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这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历史建筑……”16日,在南平市文化传播骨干人才研修班结业式上,学员们依次进行5分钟讲解,集中展示研修班两个阶段的研修学习成果。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培养储备一支有情怀、有研究、能说会讲的文化传播骨干人才队伍,市委人才办从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遴选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塑造潜力好的文化传播骨干人才培养对象,通过研修班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实地讲解等形式开展文化、礼仪、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研修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员们走进闽北山水间,探索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南平历史文化的了解;第二阶段,学员聚焦闽北革命历史和民俗文化、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接待礼仪和服务规范等主题,不断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
研修过程中,学员们踊跃交流、热烈探讨,在古今对话和新旧交互间,不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一块屏幕、一个话筒,便是学员们展现自我、传递文化的舞台。在结业式的讲解展示环节,每位学员结合自身兴趣选定主题,从朱子文化到茶文化,再到“1+3+3”旅游产品体系……学员们用多样的讲述方式将南平的文化底蕴和美丽风光娓娓道来,或生动诠释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或带领大家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或用心描绘环带建设的和美画卷,语言平实、饱含深情、引人入胜。
学员翁倩文、叶俊杰融合传说故事、历史遗韵、生活逸趣,以“山水画卷中的诗意栖居”为主题,带领大家开启崇阳溪漫步道的绿色漫游之旅,并用朱熹《九曲棹歌》中的“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作为结语,为整个讲解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向往的色彩。
“何为岩韵?”学员章雨农抛出的一个疑问,引起了在场观众的注意。随后,他借助清代经学家梁章钜先生总结的“香、清、甘、活”四个字,结合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对“岩韵”进行阐述。他说,“好茶确实是苦涩的,但有‘岩韵’的茶,令人苦而不觉、涩而不知,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一个‘和’字。”这种全新的解读,吸引了在场的学员们。
“雨农同学将茶文化与‘和’文化结合进行解读,为我们讲新、讲活优秀文化提供了思路。这次讲解展示不仅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互相学习好经验、好做法的一个机会。”有位学员有感而发。学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传播能力,为展示南平形象、接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讲好新时代南平故事凝聚起奋进力量。
“文化传播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我们以‘择优遴选、全面锻炼、长期培养’为原则,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养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前已为学员们提供10余本相关书籍,并组织大家赴武夷山水城展馆进行实地讲解,接下来还将采取“点位制+导师制”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培养,搭建更多实操展示的平台,提升学员们的实战能力。(林梦琳 李梓玥)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