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得癌症,医生提醒:做饭时的5个坏习惯要改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1 09:46 3

摘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世界里,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一组数据,就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人们的心坎上。2020 年,全球范围内癌症患者人数如同汹涌潮水,达到了 1929 万之多。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 457 万例,占全球的 23.7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世界里,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一组数据,就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人们的心坎上。2020 年,全球范围内癌症患者人数如同汹涌潮水,达到了 1929 万之多。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 457 万例,占全球的 23.7%,在这份令人揪心的榜单上,赫然位居首位。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病魔折磨的家庭和个体。

谈及癌症的成因,大家往往容易想到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你知道吗?“做饭不当” 这个因素,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 “健康刺客”,常常被我们忽视。常言说得好,“病从口入”,这里的 “入”,可不单单指吃进嘴里的食物,有时,盛装食物的器皿餐具,也可能是疾病悄然潜入身体的隐秘通道。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那些错误做饭习惯背后的健康隐患。

电饭煲有毒,这是真的吗?​

在生活中,你或许听过这样的说法:别用电饭煲做饭,它有致癌风险。这传言究竟从何而来呢?网络上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电饭煲内胆的涂层有害,经常食用电饭煲煮的食物,可能会让人陷入癌症的可怕阴影。​

咱来看看市面上的电饭煲,内胆大多是铝制的。铝制内胆有它独特的优势,受热均匀且传热迅速,就像一个高效的小助手,能快速将热量传递给每一粒米。但在酸性环境或者加热条件下,铝就像一个不安分的孩子,很容易从内胆中析出,悄无声息地渗透到食物里。一旦我们吃下这些食物,体内铝含量就可能超标,进而损害我们的神经系统,给健康埋下隐患。为了拦住铝的 “出逃”,如今电饭煲内胆多采用 “铝制内胆 + 涂层” 的巧妙设计。​

那么,电饭煲到底会不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呢?不少人一看到内胆加涂层,就会联想到金属与化合物,心里犯嘀咕。其实,内胆涂层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等全氟类聚合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特氟龙”。特氟龙虽说听起来陌生,但它要 “变身” 产生对人体有害且无法代谢的多氟及全氟烷基物质,可不是件容易事,得温度升高到 300℃才行。而在我们日常使用电饭煲时,内部温度一般就像温顺的小绵羊,不会超过 180℃。所以,正常使用电饭煲,完全不用担心涂层分解或者析出有害物质。​

不过,有一种情况可得格外注意。当你发现电饭煲内胆涂层脱落,就像漂亮的外衣破了个洞,或者出现划痕,那这个电饭煲可就不再是安全可靠的煮饭伙伴了。内胆涂层缺失,食物和铝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铝就可能趁机 “溜进” 食物中,损害我们的健康。而且涂层脱落后,煮饭时食物还容易烧糊,那股焦糊味可不好闻,更糟糕的是,烧糊产生的丙烯酰胺可是一种致癌物,这无疑给健康又添了一层风险。​

自榨油致癌,真不能吃了?​

在做饭这件事上,还真是处处藏着 “暗礁”。这边有人说电饭煲致癌,那边又有人称炒菜用的自榨油也致癌,这是真的吗?答案或许会让你有些意外,自榨油还真得少吃。​

走进自榨油小作坊,那卫生环境可着实让人捏把汗。作坊里缺乏严格规范的原料清洗流程,就好比给食材穿上了一层 “脏衣服” 就直接加工。这样榨出的油,很可能已经被黄曲霉素这个 “健康杀手” 污染。黄曲霉素的危害可不小,它可是公认的强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引发肝癌、胃癌等严重疾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身体里悄然埋下隐患。而且小作坊由于条件限制,没办法对自榨油进行精炼处理,成品油里杂质多,不仅影响口感和风味,让美味大打折扣,更关键的是,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就像一艘没有坚固防护的小船,在健康的海洋里航行充满风险。​

除了自榨油,还有 3 种油也最好少吃。​

回锅油:潜藏危害的 “定时炸弹”​

相关研究发现,回锅油里藏着致癌物丙二醛这个 “隐形敌人”。经过多次反复使用,特别是用到第 7 次时,丙二醛的含量会像坐火箭一样急剧上升,甚至能达到原本含量的 30 倍之多。此外,回锅油里反式脂肪酸含量也颇高,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仅会让我们的身材走样,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长期开封的油:已变质的 “健康隐患”​

长期开封的食用油,就像一个被打开盖子的潘多拉魔盒,已经和空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即便还在保质期内,它也很容易变质,而且油脂感染霉菌的风险大幅提高。一旦食用这样的油,就像把健康隐患吃进肚子里,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棕榈油:癌症转移的 “助推器”​

2021 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富含棕榈油的食物就像癌症转移的 “帮凶”,会促进癌症转移。像我们平时吃的酥皮点心、方便面、膨化食品等,里面都可能有棕榈油的身影。为了健康着想,这些食物平时最好少吃。​

做饭的 5 个坏习惯,千万别再做了​

厨房,这个我们每天制造美食的地方,很多看似平常的做饭习惯,其实都可能影响健康,甚至会和癌症扯上关系。下面这五个常见的错误做饭习惯,如果有,可得赶紧改改。​

早关油烟机:让油烟伤害身体​

在厨房做饭,油烟机可是守护健康的重要 “卫士”。要是不开油烟机,长期处于油烟弥漫的环境,就像身处烟雾缭绕的战场,鼻咽、气管甚至肺部都会受到伤害,容易引发疾病,比如肺癌等。开油烟机的时间也有讲究,研究表明,在烹饪前 20 秒就打开油烟机,能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及时拦住油烟的扩散。做饭过程中,要让它全程 “站岗”,烹调结束后,也别急着关掉,让它继续工作 1 - 3 分钟,这样才能把残留的油烟彻底吸干净,最大程度减少油烟对身体的损害。​

不刷锅连续炒菜:致癌物悄悄产生​

炒完一道菜,锅具表面往往会残留食物残渣和油脂,就像战场上留下的 “残骸”。如果不清洗就直接炒下一道菜,这些残渣很容易在高温下焦糊,产生致癌物。而且残留的油脂经过二次加热,也会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所以,炒多道菜时,每炒完一道,最好及时清洗锅具,再开启下一道菜的烹饪,这样才能避免健康风险。​

炒菜放多盐:健康在无形中受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每天盐的摄入量为 5 克。可很多人在做菜时,就像撒盐不要钱一样,加了过多的盐。吃太多盐,就像给身体带来了沉重负担,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更可怕的是,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建议大家做饭时,控制盐的用量,可以用葱姜蒜等香辛料来调味,既美味又健康。​

生熟共用一块菜板:细菌肆意传播​

有些家庭厨房,菜板不分生熟,这就像给细菌和寄生虫提供了一条 “绿色通道”。生鲜食物上附着的细菌、寄生虫等,很容易通过菜板这个 “桥梁”,转移到熟食上。像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让人上吐下泻,甚至引发细菌性痢疾或肠道炎症等疾病。为了健康,厨房最好备好两块菜板和刀具,把生食与熟食分开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阻挡细菌的传播。​

冰箱东西乱放:健康风险悄然增加​

很多家庭把冰箱当成了万能的 “储物箱”,生食、熟食、蔬果、饮料等,一股脑全塞进去。其实,这样做很容易引发李斯特菌污染问题。只要吃了被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身体就会亮起 “红灯”,出现发热、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脑膜炎,危及生命。建议大家使用冰箱时,要像给物品分类摆放的小管家,分门别类放置食物,注意生熟分开,食物最好能用保鲜盒或保鲜袋包装好,这样才能保障食物安全。"

来源:秦楚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