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看电视,每当有接吻抚摸的镜头的时候,父母都看换台或者让小孩出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性,对我们而言似乎是某种禁忌,可我们的生活偏偏离不了它。
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看电视,每当有接吻抚摸的镜头的时候,父母都看换台或者让小孩出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性,对我们而言似乎是某种禁忌,可我们的生活偏偏离不了它。
古代人把它画在岩洞里,扭腰摆臀的壁画小人跳着生育之舞;春秋时的《诗经》用“野有蔓草”起兴,把男女相慕唱成清凌凌的歌。
到了今天,广告牌上的模特穿着比基尼招摇过市,网络直播间里跳着热辣辣的舞。其实性就像呼吸吃饭般平常,是刻在人类DNA里的生存密码。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看着台偶和韩剧长大的。那些剧情中,爱情被描绘得纯净无瑕,性却像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被巧妙地隐藏在镜头之后。
在这些作品里,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在结尾处相拥亲吻,仿佛这就是爱情的全部。然而,当我们踏入成年社会,却发现现实与影视中的爱情观、性观大相径庭。
以《命中注定我爱你》为例,剧中男女主因酒后乱性展开故事,性在这里被塑造成一种混乱、不理智的行为,是生活糟糕的人才会涉足的领域。女主陈欣怡将自己的第一次视为可以给予男友的礼物,性成为了一种对男性的嘉奖。
这种观念,在许多影视剧中屡见不鲜,性往往被描绘成爱情的“果实”,只有在爱情修成正果后才能拥有,而且通常是女性对男性的一种奉献。
在《情深深雨濛濛》中,性更是被用作对女性反派的惩罚。梦萍因欺负依萍,被强暴、怀孕甚至失去生育能力,之后便从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转变为收养小孩的正派人物。
这种情节设置,无疑在向观众传达一种观念:只有处女才配得到美好的爱情,非处女的女性很难找到好的归宿。
不仅如此,影视剧中的性与爱常常被刻画成相悖的存在。爱情总是美好的,而性则被赋予了负面的色彩。小时候的我们,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往往对性充满恐惧,只向往纯粹的罗曼蒂克式爱情。
而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常常面临着性的困扰。走在街上,可能会遭遇言语性骚扰;在社交软件上,也可能会收到陌生人的性邀约。这种矛盾的状态,让我们在性的认知上陷入了混乱。
性幻想,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性的一种想象和渴望。然而,我们的性幻想往往受到过往经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因为小时候看的台偶,性幻想始终停留在青春校园的场景中,在图书馆、校园散步等情境下与爱人亲吻、拥抱,发生亲密行为。这种幻想虽然纯真,但也反映出我们的性幻想被早期接触的文艺作品所塑造。
对于一些女性主义者来说,性幻想更是充满了矛盾。她们一方面渴望在性行为中得到尊重、平等和温柔,希望有一个人能温柔地抚摸自己,在耳边说情话、夸奖自己。
另一方面,在最终的性幻想里,却又常常出现男性对女性粗暴、甚至凌辱的场景,她们更愿意在这种性关系中当被动者、下位者。这种矛盾让她们感到困惑,觉得自己的性幻想与女性主义的理念相悖,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我们该如何重塑自己的欲望与爱,打破父权制为我们编织的牢笼呢?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性观念时期。曾经,我们对性解放充满期待,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独立女性就应该过着在大城市里与精英男性频繁约会、睡觉的时髦生活。
来到大城市后,身边许多从事文化行业的女性朋友,频繁地约会不同男性,似乎这就是作为独立、开放女性应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环境下,那些不展示足够性魅力、缺乏性经验的女性,反而会感到格格不入。
美国学者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性解放文化产生的压迫,它与之前的贞操观其实是一体两面。在性积极派倡导的性多元开放理念下,不知不觉形成了新的规则和等级,性经验越多、越开放的女孩处于等级上位,而向往纯真恋爱模板的女孩则处于下位。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选择不沾男、去性缘,这一现象被称为性消极。她们在经历了频繁的约会后,感到身心疲惫与虚无。性解放并不自动导向女性解放,反而可能带来陷阱和后退。
在性行为中,女性往往要承担比男性更多的风险,如疾病、人身安全等问题。因此,许多女孩选择回归自我,寻找其他方式来充实生活,如对兴趣、大自然、宠物、书本的热爱,以及自爱。
其实,无论是性消极还是性积极、性解放,各种性观念的流派在不同时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选择。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女性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性欲望、性实践和性关系,破除父权制的牢笼,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权利,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接纳自我。
当然,在追求性权利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女性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只有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知情,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持健康和安全。
文本源自@异见房间音频内容。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