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纠错,给孩子动力的是这些标签!进来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1 15:13 5

摘要:周三早上去听了一个学校的讲座,是介绍关于孩子们学校的核心理念,positive education(积极教育)。在学校设计这个教学体系前,心理学教授问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child?

周三早上去听了一个学校的讲座,是介绍关于孩子们学校的核心理念,positive education(积极教育)。在学校设计这个教学体系前,心理学教授问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child?

你最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吧,说三点。

我希望孩子拥有快乐(happiness),对困境的承受力(resilience)和价值感purpose。

什么是积极教育呢?

积极教育(Positive Education) 是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业发展的同时,培养心理韧性、幸福感、品格优势和意义感,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它强调的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激发潜能”。

这是为什么,发现孩子自身所在优势非常重要。

我想我们应该都同意,每个人的自身优势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天生所带的气质。这点作为3个孩子的妈妈,我太有体会了。妞妞总是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别人的优点,心态积极,能够原谅他人,热爱学习,不在意他人眼光,勇敢,经历充沛;酒酒反应很快,情绪敏感而强烈,很有创造力,善于表达,善良,乐于助人。

我越来越相信,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人格特征、学习类型、谱系特质的人,都能够成为幸福的、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能够带给周围人或这个社会价值的人。我们应该发现孩子的优势,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标志性的优点(signiture strengths),找到孩子所擅长的地方,来帮助他们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自己”——不是无所不能,但是“所能”可以应对生活的挑战。

就拿学习来说,有的孩子可能善于听觉学习,有的孩子善于视觉学习,有的孩子空间想象力好,有的孩子记忆力强;有的孩子感兴趣各种交通工具,有的孩子感兴趣各种动物……总有适合ta的学习切入点,去涵盖各个学科。

积极教育和传统教育有什么不同?

传统教育通常以“纠错”和“竞争”为导向,而积极教育更注重:

从“问题导向”到“优势导向”:关注学生“擅长什么”而非“哪里不足”。

从“成绩驱动”到“意义驱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与生活的内在动机。

从“个体竞争”到“群体协作”:通过合作任务培养社会情感能力。

积极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教育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本质。

我自己在这么多年育儿的实践中也越来越感到,孩子首先得感到“安全”、快乐、身心舒展,才能去接纳包容别人,才能和这个世界很好地关联,学习和吸收外部信息。

我们应该多给孩子贴“正面标签”,看到孩子的长处,让孩子也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够感到安全,有对自己的信任,才能够去进一步学习,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边界。

比如,在每天接孩子放学时,或者晚餐时,或者睡前关掉灯后,与孩子分享“今天的高光时刻”,引导孩子关注积极体验:“今天你教妹妹拼图时很有耐心,这就是善良的表现!”

比如,面对孩子考试失利,我们不说“这里怎么又错了?”“说过多少次了?”,而是问“这次你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可以教教我怎么做这道题吗?”

还比如对于高年级的孩子,鼓励他们写“成就日记”,记录每天的小成功:“今天我主动举手发言了”,“今天在玩耍时,我主动帮小伙伴拿了东西”,逐步建立自信。

还比如,鼓励孩子“主动求助”,告诉他们寻求支持和帮助是勇气的表现,而非软弱。

跟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发生在我家的“积极教育”实践吧。

一个小实践:帮助读写落后的酒酒

周三和老师开会,说酒酒的学习。虽然是讨论怎么帮助这个小学渣……我们在讨论孩子面临的挑战时,首先聚焦到了他的优势上。比起当年因为老师说妞妞落后而落泪,讨论酒酒的问题时,我竟然觉得他好厉害!

他的口语不是我说好,是真的很好,他从会说话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就非常清晰,他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情绪的描述很细致又生动。他也总是能感知他人的情绪。他有很好的同理心,很爱玩,会玩,很喜欢打打闹闹的游戏而又很有边界,不会伤人,但是也因此时常受伤。

老师说他的词汇量不小,而且理解很强,有一天老师在讲一些单词的时候,酒酒可以把每一次词都清楚地解释出来它的意思,就像词典一样!比如冰箱,他说,就是一个盒子,外面的温度正常,里面很冷。

他对数学的反应也很快,有天然的理解。他很喜欢我们出题考他。做错也不会生气,很开心。

他对世界充满好奇,他总是带着思考问各种问题,比如,特斯拉的天线在哪里,因为他看到很多车都有天线。

他对自然科学的理解都不错,比如他学到离心力,就会在观察到离心力的时候问,这是不是离心力?学了折射反射,就会在坐车时看到周围的光线做出判断。

他学东西时,总是复述出来,确认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我觉得这种他天生自带的学习方式很不错,对他来说是高效、可迁移的。

所以我们很奇怪,他为什么会是“学渣”,读写都跟不上,而且还差了一大截。所以和老师一起分析了一下,为什么会不认字???

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很自豪,他认为自己能达到某种程度,但是技能包缺失,让他又做不到,对此他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感到很不满意。

他的情绪来得很快很强烈,他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他说他那天没有回答上老师的问题,Panic了,意识到自己Panic后,就进一步Panic了,于是崩溃大哭起来。

(我跟酒酒说,妈妈觉得你的表达能力特别好,总是能清楚地识别情绪,比如有时候你能比我自己还先看出来妈妈烦躁了。下一次你觉得情绪强烈的时候,试试立即暂停下来,去感受自己的感受,然后把你发现的情绪和感受说出来。当你发现了你的情绪,并且叫出它的名字时,它就知道你发现它了,就不会继续大跳大叫了。你就可以和它对话了。)

他的调节情绪的能力确实还需要加强。他其实比小时候好了很多很多了!他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技巧,但还不熟练运用。他在努力hold back,忍住眼泪,努力回到事情上,但因为很多忍住情绪爆发的努力,就会因为小事而崩溃。

他的情绪就像他的反应速度超快一样,实在是来得太快了,很多很多,big emotions. 这些情绪限制了他的注意力,比如还因为刚才玩耍中的争执而无法平静,还因为刚才没有写好字而对自己失望生气,还因为刚才找不到橡皮擦而慌张着急……..

我们已经在心理医生Anna那里给酒酒排队了,但要等到半年后才有机会见Anna…因为暂时见不了心理医生,在情绪调节上给予指导。老师也建议看儿科医生,作为learner来看酒酒的长处短处….还有speech pathologist。

与此同时,在读写上再帮帮他,额外的阅读辅导。因为我们希望,当他的能力缺失的部分补齐到他的认知水平,那些由于这种落差而产生的挫败感,失望,着急,慌张,Panic….会得到缓解。

我们决定除了阅读和学校要求的书写,不要再给他加练了(原本想帮他追上所以每天2页练习册),因为现在他读不了题,即便在我的陪伴下,读出来了,也因为没有连词成句,而理解不足,还因为不能读,记不住长的题目信息,却又难以回到题目去找关键词。在阅读能力上来之前,做练习册完全是徒增烦恼。

养娃很像爬梯子,得总是把他们当作“零基础”,一梯一梯边修梯子边往上,漏不得梯杠🪜

我发现每个孩子都天生自带技能点,有他们的长处。我们作为家长就是要帮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像“情绪体验强烈”这个,其实也不是坏事,学会调节情绪,就能更好发挥优势啦!

回到家后,我们做的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给他小小的任务(不要一下子上难度),甚至还降低了一些难度,表扬他读得好的地方。给他更少的写字任务,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赞许他的认真,逐步增加一点书写,比如因为他特别会解释词语和造句,鼓励他选他喜欢的词,写一个句子。

对于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且能做好的事,他就不那么抗拒了。坚持了几天后,酒酒说,“我觉得写作业也挺好玩的了。” “其实没有那么难”,“我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做数学时,他拿着练习册过来跟我分享,“爸爸说我很会数钱哈哈哈”。

给孩子写一封赞赏信

讲座最后,我们给哥哥姐姐写了一张卡片,写出:

我们认为的ta身上的“标志性优点”,如诚实,善良,有活力,善于发现美……

我们是如何发现这些有点的。

晚上我给妞妞的时候,我问她,你觉得妈妈写的这些你的长处对吗?你自己觉得你的长处是什么呢?

她笑着说,这些就是我的长处。

不妨在今天工作休息的时候,拿出一张纸,也给孩子写一长小卡片吧(你也可以画出来😆 如果孩子还不识字),告诉ta,ta的优点,ta是如何展现这些有点的。

我相信这会是你们和孩子间的一段愉快的对话,我也相信,孩子们会因此而更加自信,更愿意继续展现ta的优势。

明确指出并详细阐述孩子的优势特质的好处

家长通过明确指认并详细阐述孩子的优势特质,实际上是在为孩子构建一座积极心理发展的桥梁。这样做的好处具体有:

1. 镜像自我认知的构建

当我们以具体事例描述孩子的同理心表现,比如“上周你主动陪新同学熟悉校园”,孩子会通过这面“社会镜子”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这种具象化反馈能激活前额叶皮层的自我反思区域,帮助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神经通路。

2. 心理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确指出,“你在制作这个手工时,修改了三次设计,没有放弃”的坚韧品质,实质是在孩子的心理银行存入“抗逆力储备金”。这种具象化优势记忆在遭遇挫折时可提取使用,能够缓解压力。

3. 行为模式的神经固化

当家长持续强化“你总能在家庭讨论中协调不同意见”的社交智慧,孩子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形成特定激活模式。这种积极反馈能使相关神经突触连接密度提高,促进优势特质转化为自动化行为反应。

4. 成长型思维的物质基础

详细描述“你通过最近的练习将绘画技巧提升”的过程,能刺激海马体产生新的神经元。此类过程性表扬可使大脑灰质密度增加,真正从生理层面塑造“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的神经结构。

5. 情感账户的持续注资

当家长用“记得你主动照顾生病的奶奶”来诠释孝心,好比是在亲子关系的“情感银行”中存入高息存款。社会心理学实验显示,这类具体肯定带来的情感联结强度,远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果。

6. 优势迁移的认知支架

指出“你的空间想象力不仅体现在乐高搭建,也帮助几何学习”,能促进大脑建立跨领域神经链接。这种优势迁移指导可使学习效率提升,形成认知发展的良性循环

7. 消极偏见的神经矫正

人类大脑天生存在负面信息偏好(negativity bias),就好比在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拍,有5个人夸好看,有一个人说“你的穿着品味有待提高”,你可能就会被这一条评论影响心情。当我们明确指认孩子的优势的行为,实质是在帮助前扣带皮层建立新的信息过滤机制,逐步矫正天生的认知偏误。

8. 职业萌芽的早期催化

当家长发现“你对植物分类有独特记忆天赋”,“你的节奏感太棒了,完全踩在了这首歌的鼓点上” 这种精准识别有可能就唤醒了孩子的职业倾向。

9. 文化基因的代际传递

通过“你像爷爷一样坚持每日书法练习”的表述,家族文化密码以神经记忆形式传承。这种文化叙事能激活特定基因表达,使传统美德的传承效率提升。

10. 心理免疫系统的构建

明确认知"我的同理心是核心优势"的孩子,在面对社交挫折时血清素水平更容易保持稳定。这种优势认知可能使抑郁症状发生率降低,相当于构建了精神健康的“抗体库”。

这种优势反馈的本质,是运用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具象化、情境化的积极叙事,帮助孩子在大脑皮层刻画出清晰的优势神经图谱。当这些优势认知沉淀为默认神经网络,就会形成类似计算机的“优势优先”算法,自动过滤消极体验,优先处理能发挥优势的成长机会。

这种心理建设不是简单的鼓励,而是基于脑科学原理的系统性人格塑造工程。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你最希望孩子拥有的3点能力是什么?你从孩子身上发现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4月17日我会和剑桥大学认证专业教学培训老师Viviana一起和大家大家聊聊,如何高效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学习方法背后是有科学逻辑和方法的,方法对了绝对让孩子少走弯路。最近在帮助酒酒提升英文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我也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新招,等不及想要跟大家分享了!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听!

4月18日是魔力剑桥英语课程KET/PET考学规划直播,中教外教+阅读营辅导,KET口语100%优卓,让孩子在小学就通关英语。

相关阅读

5步,让激烈情绪平稳着陆

一天崩溃800回,我的暴躁小男孩

原来人生定胜负的核心是情绪

油盐不进、无欲无求?

为什么奖励和惩罚对孩子失效了?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来源:夏天的陈小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