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经》是唐代陆羽编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与茶事有关的记载,但都是各书中的零散片段,直到《茶经》的出现,才有了完整而系统的茶学专著。《茶经》也引领了茶书写作的风潮,此后出现了大量有关茶和饮茶知识的专书,而《茶经》本身又成为后世
饮茶歌送郑容
唐 · 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
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慄。
日上香垆情未毕,醉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茶经简介:
《茶经》是唐代陆羽编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不少与茶事有关的记载,但都是各书中的零散片段,直到《茶经》的出现,才有了完整而系统的茶学专著。《茶经》也引领了茶书写作的风潮,此后出现了大量有关茶和饮茶知识的专书,而《茶经》本身又成为后世茶书的范本。将饮茶提升为茶文化和茶道,给饮茶的程式灌注进了美学的意境和儒、释、道的思想。
《茶经》第八篇:出
作者 /陆羽
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义陽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 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翻译(白话文)八、茶叶产区
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最好,襄州、荆州产的次之,衡州产的差些,金州、梁州的又差一些。
淮南地区的茶,以光州产的为最好,义陽郡、舒州产的次之,寿州产的较差,蕲州、黄州产的又差一些。
浙西地区产的茶,以湖州产的为最好,常州产的次之,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产的差些,润州、苏州产的又差一些。
剑南地区的茶,以彭州产的为最好,绵州蜀州产的次之,邛州、雅州、泸州的差些,眉州、汉州又差一些。
浙东地区的茶,以越州产的为最好,明州、婺州产的次之,台州产的差些。
黔中产地是恩州、播州、费州、夷州。
江 西产地是鄂州、袁州、吉州。
岭南产地是福州、建州、韶州、象州。
对于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这十一州所产的茶,还不大清楚,有时得到一些,品尝一下,觉得味道非常之好。
陆羽生平
陆羽十分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陆羽隐居苕溪,撰《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他一生坎坷,本是个弃儿,被善于考察茶事的智积禅师捡回,幼年寄养在李儒师家,与儒师之女李季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九岁回寺院,智积禅师授予茶艺。十三在戏班子学艺,后被太守李齐物收留,送书院攻读经书,其时与李季兰同窗共读,萌生爱情。
李季兰应诏入宫为才女,改名李冶,与陆羽中断音讯。陆羽因李齐物朝廷被害,断绝仕途之念,开始考察茶事,同时寻访李季兰。安禄山反唐,在杭州寻茶与李冶不期而遇。陆羽经余杭镇到达双溪乡将军山,开始写作《茶经》,后到湖州寄宿妙喜寺,与李冶重燃爱火,再定终身。陆羽因茶出名,进宫为代宗帝煮茶,建中元年,李冶因触怒德宗帝,被杖死。陆羽伤心欲绝。晚年浪迹东南各省,七十二岁死于湖州。
清山远谷英德红茶摄影 颐和居士
来源:芳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