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引发众多量子运算公司股价崩跌后的三个月,黄仁勋坦言“我错了”。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在NVIDIA首度举办的“量子日”(Quantum Day)上表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上市企业。量子运算公司怎么会上市?”他解释,之所以有这个说法,主
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今年稍早时曾表示,要让“有用的量子计算机”上市可能需要15到30年,此番言论吓倒了量子运算公司,部分股票下跌40%以上。
在引发众多量子运算公司股价崩跌后的三个月,黄仁勋坦言“我错了”。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在NVIDIA首度举办的“量子日”(Quantum Day)上表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真不知道他们是上市企业。量子运算公司怎么会上市?”他解释,之所以有这个说法,主要是反映他在数十年间创建运算平台的经验,且认为这个时间框架相当有信服力。
“他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我错了”,黄仁勋也坦言自己先前的言论不够妥当,“这可能是史上第一次,由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邀请所有嘉宾来解释为什么他错了的活动。”量子日将邀请部分量子运算公司的高层上台,跟黄仁勋讨论他们的运营前景。
包括PsiQuantum、D-Wave和IonQ在内的参与公司讨论各自的量子方法,并将重点放在制造有用的量子计算机这个共同目标上,而这台计算机必须能很好地自我修正量子运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黄仁勋建议以不同方式思考量子问题
虽然深感抱歉,但黄仁勋也建议与会者以不同方式思考量子问题,“我不禁怀疑量子运算是否只是定位不佳,因为它被描述为量子计算机,而非量子仪器。”
黄仁勋解释,人们对于“计算机”是什么有个常识,必须有内存、网络、存储空间,须能读写。计算机有个相关的程序模型,但他怀疑这是否只是个错误的思维模型。
黄仁勋直言,部分问题在于量子计算机被要求符合传统计算机的标准,但实际上它们的目的却完全不同,“我认为有一种不必要的期望,老实说,这实际上阻碍产业发展。人们以为这些形式的计算机在试算表会做得更好,但这是一个不幸的期望,也是个不必要的期望”。他认为,将量子计算机重新定义为“科学仪器”,将有助于产业的发展。
不过,并非所有与会者都认同这个想法。
D-Wave首席执行官Alan Baratz回应,虽然有许多应用他绝对不会尝试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但“当量子计算机被用于材料发现、被用于区块链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将其视为一种工具。”黄仁勋笑回说“没关系,其实我只是想帮忙”,引来众人笑声。
技术路线名称恐影响定位
黄仁勋认为,使用“计算机”这个词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可能暗示量子计算机会取代传统计算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两者会共同运行。NVIDIA早期选择技术路线名称时,也曾面临类似抉择,最终选择称为“加速运算”(accelerated computing)而非“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当时,并行计算被视为可能会取代“串行运算”(sequential computing),因此黄仁勋将其重新定位为“加速运算”,以强调两者应该协同运行。
“NVIDIA加速运算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并行计算系统,然而我们不称为平行计算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黄仁勋指出,将这个产业称为“量子运算产业”或将设备称为“量子计算机”,不如称其为“量子处理器”(quantum processor)来得更恰当,因为它能让每一台计算机变得更强大”。
所谓“串行运算”,顾名思义,即计算机依次执行一个接着一个的任务,而在并行计算中,则由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多项任务。NVIDIA表示,加速运算通过专门的硬件来“大幅提升运算速度,运用平行处理技术来处理经常发生的运算任务”。
黄仁勋希望量子技术能让传统计算机更加完善,在生物、化学与物理等领域创造出基本真理,进而在药物发现与材料科学上取得突破,“如果我证明量子运算将会产生巨大影响是错误的,那么任务就完成了”。不过他的评论对概念股没有太大影响,许多股票都出现暴跌。
来源:十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