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 要 成 就:我国杰出的物理冶金学家。领导完成了抗美援朝前方所需的特种电阻丝的试制任务,研制成功苏联低合金钢40X的代用钢,为建立我国的低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领导并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获1956年度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获
姓 名 :吴自良
生卒年:1917—2008
籍 贯 :浙江浦江
身 份 :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 要 成 就 :我国杰出的物理冶金学家。领导完成了抗美援朝前方所需的特种电阻丝的试制任务,研制成功苏联低合金钢40X的代用钢,为建立我国的低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作用。领导并完成了铀同位素分离用“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获1956年度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获198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院士语录:
★我是属蛇的,离属马只差二十几天。我更愿自己属马,一匹老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凭借一生中的“三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治学习惯、蝈蝈),此生堪称“良”。
★天助自助者!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合金钢
20世纪50年代初,吴自良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今卡内基梅隆大学)冶金专业学成回国,应聘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上班没多久,中国科学院的领导找到他,说要将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交给他。
领导说着,拿出了一块合金钢。冶金专家吴自良一看就知道,这是苏联制造的低合金钢40X。
“就是这块从国外引进的合金钢,牵住了我们的鼻子。”领导神色凝重地叹了口气。
这种低合金钢40X是汽车制造的重要材料,它的成分中含有1%左右的铬,但我国缺乏铬矿,无法大量生产铬钢,只能依赖进口。
“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低合金钢40X的替代品。”领导紧蹙着眉头 说道,“这句话说起来轻巧,实施起来却面临着很多问题…… ”
“要找到一种在我国含量丰富的矿产代替铬,而且用这种新的 矿产元素制成的合金,性能不能比低合金钢40X 差。”吴自良一口气 替领导说出了那些“面临的问题”。
国家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机械装备和运载工具,不找到低合 金钢40X的替代品,汽车制造业和相关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就无法开 展。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接受任务后的吴自良马上开启了全国性调研,搞清了我国稀有 元素的分布、储藏和矿产情况,再对一组组元素进行比对、计算、择 优,最终在大量稀有元素中锁定了我国储量相对丰富的合金元素锰 和钼。
找到替代矿元素,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定锰和钼含量的比例。吴自良又对生产成本、机械性能、热处理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制造出的含锰1.10%~1.50%、含钼0.12%~0.18%的锰钼钢,比起苏联的40X钢,不仅生产成本更低,而且低温冲击韧性、回火脆化敏感度更胜一筹。于是,新鲜出炉的锰钼钢迅速在全国各大钢厂、制造厂推广应用。
从此以后,中国汽车制造用上了自己的合金钢,再也不用看外国人的脸色了。由吴自良负责的这次研究工作全程严密、细致、周全,受到业界一致好评,被誉为建立我国合金钢系统方面的工作典范。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冶金研究所最古老的红楼——杏佛楼 里来了一群科研人员。他们操着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口音,每天一早在保密室经过严格的登记后,进楼研究起一个名叫“真空阀门”的东西;晚上,他们回到所里安排的集体宿舍休息,还对白天的研制内容讨论不休。而他们的领导,就是吴自良。
这群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他们研究的“真空阀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还得从吴自良和钱三强的一次会面说起。
1961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吴自良来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
钱三强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金属管子”,问:“自良,你认识这个吗?”
吴自良困惑地摇摇头,他从未见过这东西。
钱三强用双手将这个金属部件递给吴自良,笑着说:“这就是你 们要研制的分离膜啊!”
“分离膜!这就是扩散机的心脏器件?”吴自良惊叹道,激动地伸手想接过来看个究竟。
钱三强一边嘴里叫着“小心小心”,一边将管子轻轻地放到了吴 自良手上:“千万小心,这家伙娇贵得很。要是掉到地上,只有靠磁铁才能把碎片吸上来。哪怕缺少米粒这样小的一块,它也不能正常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研究原子弹技术。原子弹爆炸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靠的是一种名为“铀-235”的核燃料。 铀-235在热中子的照射下会发生核裂变,并通过连锁反应放出大量的核能。但在天然铀中,铀-235只占0.7%,其他的都是它的同位素铀-238。铀-235和铀-238就像是一对双胞胎,紧紧地“抱”在一起,要想办法从天然铀中将核燃料铀-235分离出来,需要用到一种分离膜。当时,能研制这种分离膜的只有美国、苏联和英国三个国家,可他们都将分离膜技术列为国家机密。
“之前研制分离膜靠的是苏联专家,可不久前,苏联撤走了全部 专家,连图纸和资料都带走了,我们现在只有靠自己了。不攻克分离膜这一核心技术,原子弹研制计划就无法进行下去。从今天开始,由你负责研制分离膜,代号‘真空阀门’。只是——”钱三强抱歉地说,“只是你现在手头的研究,要暂时搁置了。”
原来,经过多年的准备,吴自良正打算开展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可现在要转到自己见都没见过的分离膜的研制项目中,而且没有资料可以查阅,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除此之外,这个项目还要绝对保密,只能以代号“真空阀门”称之。即使研制成功了,仍是连名字都不能公布,研究成果也不能堂而皇之地发布,无法享受镁光灯下的荣耀……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尽管如此,吴自良还是毫不 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1961年春天,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聚集到了上海冶金研究所这座古老的小红楼里,日夜不停地研究起“真空阀门”来。
吴自良将科研人员分成三组: 一组负责研制原料,二组负责重要工艺,三组负责测试。三组齐头并进, 由吴自良总协调。 经过三年的努力,科研组终于研制出了分离膜元件,经过测试后证实,性能超过了苏联元件,造价却只有原来估算的黄金价格 的 1 % !
晚年成了“蝈蝈专家”
吴自良自己都没想到, 一辈子攻克了无数难题的他,老了竟被 一只蝈蝈给难住了。
那天,老伴气呼呼地跟吴自良“告状”:“你买的好蝈蝈,这几天叫都懒得叫了。”
果真,这几天吴自良总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原来是没有了蝈蝈“叽叽叽”的闹腾。这只吴自良花20元钱买来的蝈蝈,可是老两口的宝贝,他们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它,就为了听一个响,现在它怎么不叫了呢?
“你不是原子弹都研究过吗?蝈蝈为啥不叫了,你给研究研究。”
老伴的命令岂敢不从,吴自良还真就放下正在看的资料,踱步到蝈蝈笼前,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研究起来。
“‘蝈蝈为啥不叫’这个难题,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科研成 果?”吴自良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起一颗毛豆喂蝈蝈。
等了好一会儿,这小家伙还是闷声不响的,不肯开口,这下可把 吴大院士惹火了:“想当年我研究分离膜,连膜是啥样子都没看到过,最后还不是搞成了?今天我就不信攻克不了一只小小的蝈蝈。”
一连几天,老伴看到吴自良在蝈蝈笼前,喂蝈蝈一颗毛豆就在 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再喂一颗又记上一笔。几天后,蝈蝈终于又和以前一样“叽叽叽” 地叫起来。
“哼!”吴大院士走到老伴面前,清清嗓子,向她发布“蝈蝈叫研究成果”:“想让蝈蝈叫,主要是喂食要适度。根据我多天的试验,结论是两颗毛豆叫,三颗毛豆不叫 …… ”
此时的老伴已经笑岔了气,说:“好好好,我封你为‘蝈蝈专家’!”
这下,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的一大串头衔上,又加上了一个“蝈蝈专家”的美名。
来源:传媒公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