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关于草莓的“善意提醒”层出不穷:“草莓农药残留多,孩子吃了会上吐下泻”“大棚草莓是反季水果,不能吃”“草莓个头大是因为打了激素”……这些说法让不少家长惴惴不安,甚至有人因此拒绝购买草莓。但这些传言真的可信吗?
最近,朋友圈和社交平台上关于草莓的“善意提醒”层出不穷:“草莓农药残留多,孩子吃了会上吐下泻”“大棚草莓是反季水果,不能吃”“草莓个头大是因为打了激素”……这些说法让不少家长惴惴不安,甚至有人因此拒绝购买草莓。但这些传言真的可信吗?
传言一:草莓农药残留多,吃了会中毒?
真相:开花后不用药,
成熟时早已分解干净!
草莓果肉易受损,人们担心农药残留。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主任、草莓团队负责人连红莉研究员指出,草莓农药主要在幼苗期使用,量少且开花后停止,以避免影响蜜蜂授粉。从开花到成熟需30-45天,此前使用的 农药早已自然分解,对健康无害。
专家还提到,草莓冬季成熟,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频率低,因此农药残留风险低于叶菜类。
传言二:大棚草莓是反季水果,不能吃?
真相:大棚种植是
技术升级,品质更优!
“反季水果有害健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草莓虽喜凉,但露天种植易受低温影响,导致果实品质不一。现代大棚技术 通过精确控制环境,使草莓在理想条件下生长,积累更多糖分和营养。
传言三:畸形草莓、空心草莓是打了激素?
真相:品种、环境、授粉
才是关键因素!
网络上流传的“双头草莓”和“空心草莓”常被误认为是使用了膨大剂或激素。然而,专家指出,草莓畸形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花芽分化异常:温度波动或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同一花梗分化出多朵花,形成“鸡冠果”。
授粉不充分:蜜蜂授粉不均可能导致果实发育不完整。
品种特性:例如,白草莓因基因特性易出现空心,但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受影响。
花芽分化异常:温度波动或营养过剩可能导致同一花梗分化出多朵花,形成“鸡冠果”。
授粉不充分:蜜蜂授粉不均可能导致果实发育不完整。
品种特性:例如,白草莓因基因特性易出现空心,但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受影响。
买草莓、洗草莓,记住这3点更安心!
1
挑选技巧:
应选择颜色均匀、表皮完整、果蒂鲜绿的草莓。畸形草莓可正常食用,但有明显腐坏或异味时不可食用。
2
正确清洗:
敲黑板: 洗之前别去蒂,洗好了再摘。
怎么洗:草莓经不起刷,可以采取冲洗+浸泡结合的方法。冲一冲、清水泡5-10分钟,再冲洗一遍,这样风险就已经足够低了。
用什么泡:建议用2%浓度的小苏打,或者2%浓度的淡盐水浸泡。
3
适量食用:
草莓富含膳食纤维,过量可能刺激肠胃, 幼儿、老人要注意适量摄入。
别让谣言伤害“草莓自由”
草莓是冬季应季的鲜果, 富含维生素C,每100g含有47mg,含量比橘子、橙子都高,大个的吃上六七颗就能满足全天的VC需求; 草莓中 叶酸的含量在水果中算是最高的,对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都有益处。
另外草莓也是抗氧化好物,含有花青素、多酚等抗氧化成分,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对于正在控糖或管理体重的朋友们来说,草莓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1. 草莓,作为一种低GI(升糖指数)的水果,其GI值仅为40,对糖尿病患者极为友好。
2. 草莓的热量含量极低,每100克仅含有32千卡,其热量仅是车厘子的一半。
3. 草莓还富含膳食纤维,非常适合在控制糖分和热量摄入的人群。
食品安全需要科学监督
但无需过度恐慌
请大家安心享受“草莓季”的甜蜜吧!
* 参考来源:央视新闻、科普中国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