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的确能看出华为FreeClip的优秀和市场认可程度之高,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实——市面上敢卖到千元价位、且货真价实的旗舰级耳夹式耳机,太少了。
“耳夹式耳机只有两种?华为FreeClip和它的类似物?”只要你想买一款耳夹式耳机,各平台搜寻时肯定有这样的感觉。
这的确能看出华为FreeClip的优秀和市场认可程度之高,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实——市面上敢卖到千元价位、且货真价实的旗舰级耳夹式耳机,太少了。
终于,开放式耳机领域的一哥,韶音也入局这一细分市场了,推出了首款耳夹耳机——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继Bose Ultra耳夹式耳机之后,华为FreeClip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劲敌。
本期,我们就从包装&外观、舒适度&稳定性、音质&通话、操控&细节四个维度,来对比一下这三款旗舰级耳夹式耳机,希望对大家的购买有所帮助。
包装&外观
照例我们先看下包装,很多人买来不是自己用,也会拿去送礼,一款产品的包装风格亦能体现企业的设计理念。
三家的音频产品都是全球销售的,产品包装均已形成固定风格:华为和韶音比较相似,产品图和型号占据中心位置,非常简约,盒体也都是环保材料。
Bose的色彩更加跳脱,看起来更时尚一些,在拉开封条以后,还有一句“HEAR.HERE”,这种小彩蛋还是很加分的。
再看耳机本体,先对比下充电盒的外观。
从外型尺寸上看,华为FreeClip最小,韶音次之,Bose最大。实际重量,最轻的是韶音动钛圈,只有51.7克;单耳机最轻的是华为5.5克。
Bose展现出了与它价格不太相符的品质:大塑料看起来廉价不说,盒盖转轴处也不够紧密,可以晃动,而且还是三款产品里唯一充电盒不支持无线充电的。
华为充电盒的烤漆看起来高级一些,配对按键在机身一侧非常隐蔽,充电接口外侧也是有金属件保护的。而且充电盒内置扬声器,充电有提示音,支持“丢失查找”功能(限鸿蒙系统-查找设备)。
手机厂商的功力,同行们就学吧~
韶音的充电盒非常像TWS耳机,机身和盒盖是两种触感,下面类肤手感摸起来很细腻,上面的镀膜则是亮面的,两相结合,质感上挑不出毛病,手感也不错。
不过打开充电盒之后,Bose耳机的摆放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耳夹式耳机本身有一定的装饰属性,Bose Ultra在开盖的一瞬间,就把自己特色的“金光饰面”呈现出来,Bose真的太老练了,懂得如何“拿捏”消费者。
我们这三款耳机的配色,华为FreeClip是“流光紫”,韶音动钛圈是“星际白”,Bose Ultra是“晨雾白”。
外观评价比较主观,大家更喜欢哪家的设计呢?
舒适度&稳定性
佩戴舒适度上,华为FreeClip跟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真正做到了佩戴无感,Bose Ultra长时间佩戴痛感明显。
华为FreeClip的出音侧叫“聆听球”,与耳朵接触的球面是有弧度的;电池舱一侧叫“舒适豆”,蚕豆状也是有弧度贴合耳朵的,接触面积大。连接两者的“C型桥”,内置镍钛合金,内部结构就像拧在一起的钢索,弹性大,记忆位置准确,运动佩戴不易脱落。
从粘土的凹陷程度可以清楚看到,华为FreeClip的受力集中在“聆听球”一侧,而且凹陷程度较浅,戴的时间长了,不适感也不会加重。
韶音动钛圈单只耳机比华为重了1克左右,出音侧叫“澎音球”,同样是球形结构,韶音竟塞下了两个直径11.8mm的扬声器,并且球头与耳朵接触位置用不等距硅胶包裹,贴耳侧硅胶更厚;电池舱一侧叫“弧面能量舱”,也做了加厚硅胶,更贴合耳背轮廓,戴起来舒适服帖,硅胶确实是韶音一贯的舒适秘籍。
跟华为不同,连接两者的结构,韶音叫做“动钛弧”,采用了自研的0.19mm极薄钛片,自带9克预紧力。
从粘土的凹陷程度可以看出,韶音动钛圈的夹耳力度比华为更大一些,凹陷更深,钛片结构能够自适应调节夹紧力。日常佩戴不会痛的同时,头大幅晃动耳机也不易掉落。韶音这样做很好理解,他们的消费人群喜欢运动的比例更高,更在意这一点。
Bose Ultra耳机看起来很大,但短时间佩戴比较轻快,时间长了耳朵就会酸痛。从粘土的受力情况来看,Bose Ultra为了“金光饰面”的好看,出音侧“L”型的腔体有些长,佩带时重心靠后,粘土整体都被向后掰弯了。
而且Bose的壳体是塑料居多,比较容易打油打滑;连接处是弹性硅胶,没有其他刚性材料,“好看”的代价还是很大的。
看顶部实体按键设计的如此浑然一体,实际底部的充电触点又有些突兀,壳体接缝也比较明显,防水能力只有IPX4级防泼溅,细节上跟华为FreeClip、韶音动钛圈比还是有差距的。
音质&通话
同为开放式耳机,耳夹式与耳挂式相比,因为形态问题,耳夹式耳机的出音口离耳道会更远一些,低频损失更多,为此厂商们都会使用算法补偿。
像华为FreeClip采用的是“动态低频算法”加强;韶音动钛圈,则是两个扬声器对称放置,双单元振膜相对发声共振,提高低音的爆发力,物理补强与算法补偿相结合。
音质对比.mp4
三款旗舰产品中,华为FreeClip和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不区分左右耳,两个耳机可以随意佩戴、充电仓随便放均可充电,播放音频时可以自动匹配声道;Bose Ultra则是左右耳固定。
实际听感,在安静环境下,这三款旗舰级耳机的音质都相当出色,大家可以戴耳机试听。以下评价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仅代表我们的感受:
华为FreeClip的高音比较清亮,听流行曲风和人声凸出的歌曲不错,遇到低频较多的歌曲时,声音就比较单薄。App内虽提供了多种音效选择,但不能调节EQ,高清空间音频也只能跟鸿蒙手机连接使用。
Bose不愧老牌音频厂商,低频明显比华为有力,三频相对均衡,各种音乐风格都驾驭得游刃有余。App内提供了“均衡器”选项,“沉浸式音频”也就是空间音频,不限设备。
Bose最大的问题还是产品形态,出音孔离耳道太远了,音量要调的比较大才跟其他两款接近,户外声音更小。
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是三款耳机里低频最好的,量感很足,50%音量以上甚至有“轰头”感,听起来很过瘾;动态调音算法跟韶音第二代舒适圈一样,是根据音量调节各频段的,像Bose在声音大时高频比较噪,韶音动钛圈则不会。
另外,韶音动钛圈还是首款支持“杜比音效”的耳夹式耳机,有金标认证,就是大家看电影熟悉的那个杜比。
开启“杜比音效”后,很好的平衡了默认调音风格低频有点多的取向,空间感增强,听人声更立体了。看视频时,结合平台的杜比音效+杜比视界,确实很享受,安静环境下完全不像开放式耳机。
不过,在户外运动和骑行场景中,耳夹式与耳挂式相比,风噪会带走更多细节,听起来的音质有一定差距,增大音量收益有限。所以大家选择开放式耳机还是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
通话降噪对比.mp4
通话降噪能力上,韶音动钛圈和华为FreeClip要比Bose Ultra好很多。韶音动钛圈声音较大,音色还原,只有一些轻微的杂音;华为FreeClip的降噪效果很好,但音色还原有些问题,说话人的声音变了;Bose Ultra通话音量很小,甚至小声说话对方容易听不清,也跟形态设计有一定关系。
操控&细节
其他体验上的问题,我们放到这部分统一来说。
三款耳机都有佩戴提示音,Bose Ultra的最具动感,还有电量播报,但是!Bose App里居然不显示充电盒电量,稍显奇葩。
华为和韶音是轻快的和弦提示音,韶音在耳机调至静音或是最高音量时,还有一个警示音,很细节。
华为和韶音均支持“佩戴检测”功能,摘下耳机音乐自动暂停播放,节省电量,Bose则不支持。华为和韶音的逻辑不一样,华为摘下耳机即断开连接(鸿蒙系统);韶音还保持连接,小范围内支持耳机的“查找”功能。
续航方面,从官方数据来看,单次续航时间最长的是韶音动钛圈,可以连续播放十小时,其他两家的续航也不短。即便是开放式耳机,也不建议大家长时间使用,当然你可以挂着做装饰,但我连续佩戴三小时左右就是极限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各家都是耳机支持快充,但充电盒的充电速度还是很慢的,有充电条件的时候最好“随用随充”。
漏音问题,非常安静的环境下,三款产品在50%音量以上,半米以内的人能听到一丝声音,如果是耳挂式耳机,一般要调到60%以上。所以如果不是别人离你特别近,室外环境下不用担心。
OK最后总结一下,三款旗舰级的耳夹式开放式耳机,可以说是市面上独一档的存在。
Bose作为老牌音频大厂,外观颜值在线,音质很稳,但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不算好,产品的品控以及功能丰富程度,跟其他两款比有差距,价格还最贵。
韶音动钛圈OpenDots ONE让人非常惊喜,第一次做这个形态,韶音就拿出了内磁式双驱动单元+杜比音效的配置,音质不像是开放式耳机,同时在佩戴舒适度和稳定性上也很好,只是韶音产品的设计风格比较偏运动、冷淡风,看个人的接受程度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华为FreeClip即便推出一年多,其综合实力仍然是很强的,只是有不少功能要跟鸿蒙手机搭配才是完全体,不介意的话就没什么短板。
至于耳夹式和耳挂式怎么选,我们的建议是:耳夹式更适合安静场景使用,戴着它不仅好看,跟人说话存在感也很低,长时间戴比较舒服;耳挂式在运动/户外等场景音质更稳,看你有没有相关需求。
关于这三款产品以及开放式耳机,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交流,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
来源:DT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