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特约评论员 上官东)近年来,拒执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惩治问题成为司法领域的热点议题,尤其是在涉及交通肇事等侵权类案件中,拒执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司法权威,还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小宇泽案作为典型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法学专
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特约评论员 上官东)近年来,拒执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惩治问题成为司法领域的热点议题,尤其是在涉及交通肇事等侵权类案件中,拒执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司法权威,还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小宇泽案作为典型案例,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法学专家在近期召开的研讨会上再次发声,呼吁对肇事者及其配偶的共同拒执行为从严从重惩处,以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公平正义。
小宇泽案背景与拒执行为
2018年10月,13岁的北京男孩小宇泽在内蒙古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因肇事司机未及时救助,导致其错过最佳抢救时机,最终不幸离世。肇事司机任某纲不仅未履行救助义务,还在事故发生后转移、隐匿财产,企图逃避赔偿责任。其配偶也在案发后次日转移40余万元存款,进一步加剧了拒执行为的恶劣性。
尽管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但任某纲及其配偶通过转移财产、隐瞒资产等方式抗拒执行,导致判决无法落实。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还严重侵害了受害者家属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公平正义构成了极大挑战。
专家意见:拒执罪应从重从严惩处
法学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拒执罪的惩治应从案发后肇事者明知自己有赔偿责任时起算,而非仅从判决生效后计算。这一观点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的支持,明确了拒执罪的数额计算应包括判决生效前的财产转移行为。
此外,专家强调,拒执罪的“情节特别严重”应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财产转移数额及其社会影响。在小宇泽案中,肇事司机及其配偶转移财产数额远超待赔偿金额,且抗拒支付医疗费用,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应依法适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拒执罪惩治的意义与未来展望
加强拒执罪惩治不仅是维护司法权威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通过严惩拒执行为,可以有效遏制侵权类案件中的财产转移现象,提升司法公信力。
未来,司法机关应进一步明确拒执罪的认定标准,加强公、检、法联动,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的实践作用。同时,应加大对交通肇事等侵权类案件的惩治力度,确保肇事者及其配偶共同承担法律责任,为受害者家属讨回公道,营造安全、公正的法治环境。
小宇泽案不仅是一起交通事故,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拒执罪惩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法学专家的呼吁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只有从严从重惩处拒执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平安回家之路。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责任编辑:胡宇春
来源:华闻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