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武术里,太极拳是一颗璀璨明珠,不只是技击术,更似“移动的诗书画”。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品并序》将武术、美学、哲学相融,以十三品构建武学天地,升华“缠丝劲”为东方美学典范,尽显刚柔之韵。 该书以“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为核心,借十三个专题阐释太极修炼境界与
在中华武术里,太极拳是一颗璀璨明珠,不只是技击术,更似“移动的诗书画”。洪均生《陈式太极拳品并序》将武术、美学、哲学相融,以十三品构建武学天地,升华“缠丝劲”为东方美学典范,尽显刚柔之韵。 该书以“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为核心,借十三个专题阐释太极修炼境界与追求。内容上,专题环环相扣,含招式剖析与武学精神解读,是登峰“阶梯”;核心思想贯穿始终,督促修德悟拳;文字凝练诗意,道出太极内涵。 要达“自然无痕”化境,研习者需精研招式,依“拳品即人品”涵养心性,使心境与拳法相融,尽显太极神韵。
一、内容结构与核心思想
全书以仿古诗品体例构建十三品层级体系,形成递进式武学框架:
1.端严:强调眼、身、步、手的螺旋缠法与阴阳辩证统一
2. 圆和:要求动作圆转和谐,保持重心无偏的"弧线转换,内外循环"
3. 轻灵:在圆和基础上实现"翩若惊鸿,宛如游龙"的刚柔相济
4. 沉着:以内劲为根基,达成"车轮飞转,中不离轴"的刚柔平衡
5. 雄浑:通过长期修炼形成"山崩海啸"般的磅礴气势
6. 超逸:于雄浑中融入"流水潺缓,行云飘飘"的谦和意境
7. 缜密:要求动作精准如"天衣无缝",贯彻螺旋缠法原则
8. 缠绵:以"春蚕吐丝"比喻缠丝劲的持续性与对立统一
9. 精神:注重形神兼备的"鹰隼出尘"式眼神传达
10. 含蓄:主张"引而不发,跃如中的"的内劲蕴藏
11. 雍容:展现"沧海旭日,泰山苍松"的恢宏气度
12. 隽永:营造"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深远意境
13. 自然:最终臻至"妙造自然,不着痕迹"的化境
洪均生突破性地将"缠丝劲""螺旋运动"等技法升华为诗性表达,提出"眼法虚实""步法随遇平衡"等理论,既符合实战需求又暗合美学原则,以"诗书之品古有文,武术拳品少人论"的开篇开创武学美学先河。
二、文学特色与历史意义
著作创造性采用古典诗品形式,以四言韵文凝练拳理,如"法不离圆,旁求徒劳""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等句兼具韵律与哲理。苏州书法家曾和"传拳品即人品"的评价,精准概括其文学性与武德修养的统一。 理论层面系统化提出"立体螺旋缠法""公转自转配合"等创新理论,纠正"双重""丢顶"等传统误区,强调"步法不变则重心不偏"的科学训练观,其中"缠法答问""明三节"等章节至今仍是教学重要参考。
三、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
自1988年定稿后即被日本、美国等国广泛传播,洪均生因此获"太极巨星"尊称。其"拳品即人品"理念重塑武术道德标准,为太极拳国际化提供美学范式。当代学者评价其"将武学提升至诗书画一体的文化高度",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里程碑著作。
这部融合"法度"与"意境"的经典之作,至今仍为研习者提供着独特的参悟路径,既传承传统武术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
附录:
陈式太极拳品并序——洪均生
诗有品,书亦有品,古人尝品之而著为文章,拳可无品乎?因仿司空表圣诗品体例,戏成陈式太极拳品。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
(一)端严
太极拳虽属传统运动项目,而理精法密,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又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适宜方法。学者应在锻炼中,从严从难,细找规律,首先以端严为主。
拳虽小技,能强身体。眼身步手,规矩莫失。动静开合,刚柔曲直。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公转自传,阴阳互变。螺旋协调,对立统一。
(二)圆和
练此拳虽应严守规律,但又忌拘束,须从端严之中,注意圆转和谐。
太极运动,不离方圆;上下相随,首在螺旋。弧线转换,内外循环;虚实互换,奇正经权;千变万化,重心无偏;意会形合,庶几近焉。
(三)轻灵
圆和是解拘束的方法,轻灵是圆和的效果。
能圆则轻,能和则灵;回风燕子,点水蜻蜓,将往复还,寓送于迎。速非剽迫,迟不停留,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圆转如意,中有权衡。
(四)沉着
轻灵而不沉着,久恐失之飘浮,继以沉着。法以顶劲领起,重心随遇平衡。
眼法注视目标,保持动中之静。车轮飞转,中不离轴;沉着轻灵,以刚济柔;刚劲非顶,柔亦不丢。重心旋沉,裆膝中求。乘风破浪,万吨之舟,全在舵手,操纵自由。
(五)雄浑
沉着在内劲,雄浑在气势,二者互相表里,然非规矩之至用力之久,不能臻此境界。
山崩海啸,虎视鹰瞵。狂飙千里,雷霆万钧。壮我声势,蔑视敌人;此非矫作,中自有真。行健不息,中气弥纯;威而不猛,是谓雄浑。
(六)超逸
偏于雄浑,或近粗野,济以超逸。
谦虚谨慎,不躁不骄,意能中和,形自超逸。流水潺缓,行云飘飘,浅底鱼翔,微风柳摇,遂使观者,矜躁都消。炉火纯青,百练功高。
(七)缜密
超逸而不失规矩,必须过细揣摩,达到缜密。
天衣无缝,针线泯迹;规矩之至,动必如式。螺旋万转,无往不利。一羽难加,敏感至疾。飞虫难落,变化莫测。收放无间,动静合一。
(八)缠绵
缜密必紧凑,调节缠绵,保持对立统一法则。
源泉混混,江河涛涛;来脉既充,其流乃遥。春蚕吐丝,茧成而巢,往复缠绵,旋转万遭;迟留赏会,迅疾高超;法不离圆,旁求徒劳。
(九)精神
外体的运转,既缜密而缠绵,精神的表现,应严肃而活泼。
习之既精,自然得神,传神在目,非喜非嗔。骅骝嘶风,鹰隼出尘;伺鼠乌园,跃水锦鳞。花好初放,秋月常新;形身潇洒,永葆青春。
(十)含蓄
精神过分外露,也是一病,还应含蓄。
内劲充实,外无矫饰。千斤之弓,四两之矢;引而不发,跃如中的。山雨欲来,好风将起。譬彼兵法,守如处女;一触即发,浅尝辄止。
(十一)雍容
含蓄不是拘谨,而要落落大方,气度雍容。
轻裘缓带,叔子之风。以暇御整,起度雍容;号令万军,旗帜鲜明。沧海旭日,泰山苍松;秋云舒卷,春水溶溶。疏密成文,河汉列星。
拳经揣摩,有景有情,玩味无穷。
拳中有景,即景生情。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良友优游,其乐难名;景与情会,趣味无穷。如烹鲜鲫,既腴且清;淡妆西子,出水芙蓉。
(十三)自然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书谱》赞语,移状拳法。
严守规矩,潜化默通;心手两忘,自合准绳。运力大匠,解牛疱丁;不着痕迹,纯以神行。妙造自然,源于苦功;自强不息,精益求精。
来源:实用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