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茂名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人大代表,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广贞接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专访。在交流中,黎广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谈体会、话履职,言语间满是对茂名发展的殷切关注与坚定信心。
3月17日—20日,茂名进入2025“两会时间”。新鲜出炉的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发展成果显著,令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里经济发展、绿美生态、新质生产力、耕地保护等关键词,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两会声音:听报告谈体会
人大代表黎广贞:
凝聚共识强产业 实干笃行启新程
在茂名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人大代表,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广贞接受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专访。在交流中,黎广贞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谈体会、话履职,言语间满是对茂名发展的殷切关注与坚定信心。
报告振奋人心,发展成果显著。“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内心深受触动。”黎广贞感慨道。黎广贞提到,今年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出席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开展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视察活动。活动中,代表们亲眼见证了产业转移的“茂名实践”,以及交通、农业、文化、旅游、商业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蓬勃态势,还领略了茂名新城新地标的风采。黎广贞表示:“通过此次视察,我们对政府工作报告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茂名取得的成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付出了诸多努力,成果令人满意。”
聚焦产业强市,擘画发展蓝图。“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新一年的工作部署,展现出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以及有力的措施,无疑是一份高质量的报告。”黎广贞说,报告中提出的振奋人心的目标及涵盖“十个强化”的工作举措,充分展现了茂名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企业家,黎广贞尤为关注产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清晰目标和工作要求,将为茂名的产业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新动力,我对此满怀期待与信心。”黎广贞说道。
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技术是关键。对于报告中提到要“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黎广贞深表赞同。他介绍,众和化塑是茂名石化产业链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骨干企业,是一家从事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产销研一体化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年来,我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核心技术的关键作用。”他分享说,众和化塑的巯基乙醇产品曾面临进口国加征关税的严峻挑战。面对困境,公司积极应对,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提升产品品质,将产品纯度提升至远超同类产品的水平。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众和化塑不仅未被进口国关税政策“卡住脖子”,还赢得了国际市场的更高认可,实现了出口量的稳步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多年来,众和化塑始终紧盯国际先进坚持技术创新,创造更多、更好、更优的产品,引领行业强链、延链、补链,坚定走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黎广贞表示,众和化塑将紧扣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将积极引入新技术,借助智能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推动生产与项目管理,稳步推进上市进程,为茂名资本市场发展注入新动力。
履职尽责,助推茂名高质量发展。“此次参会,收获颇丰。我不仅看到了茂名发展蓝图,更触摸到了前行的脉搏。”作为人大代表与企业负责人,黎广贞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与茂名发展故事,凝聚团结奋斗共识,为茂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他返回工作岗位后,将第一时间向企业干部职工全面、准确地传达并落实会议精神与内容,让干部员工清晰把握茂名的发展方向,激发大家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热情,为茂名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而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他将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提升公司效益,为地方财政贡献力量;积极响应国家就业政策,扩大招聘规模,缓解就业压力,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助力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和沛蓉
人大代表陈昌波: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更有干劲。”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茂名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昌波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如是说。他表示,报告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列出了众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传递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充分体现了茂名的魄力和担当。
作为信息通信行业的人大代表,陈昌波关注到报告深入部署了“数实融合”“数字赋能”“数字经济”“智慧农业”“数字政府”等重点工作。这一系列的规划,为我市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让企业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陈昌波表示,接下来,中国移动茂名分公司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部署,抢抓AI和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抓手,服务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服务社会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茂名实践贡献移动力量。
一方面是以新基建、新应用更好地服务千家万户,聚焦“三大内核”“两轴—两个圈层”城市格局,2025年分公司预计投资超5亿元,全面升级AI算力、低空经济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夯实城市数智物联底座。
另一方面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助力各行各业打造、部署行业AI大模型,重塑IT管理支撑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算力引擎”“推理引擎”“创新引擎”。此外,以新能力、新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助力谋划建设低空管理调度平台、低空物流调度中枢、黑飞监测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并充分发挥“5G+AICDE”综合服务能力,深度参与茂名智慧城市建设。
一方面是以新基建、新应用更好地服务千家万户,聚焦“三大内核”“两轴—两个圈层”城市格局,2025年分公司预计投资超5亿元,全面升级AI算力、低空经济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夯实城市数智物联底座。
另一方面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助力各行各业打造、部署行业AI大模型,重塑IT管理支撑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算力引擎”“推理引擎”“创新引擎”。此外,以新能力、新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助力谋划建设低空管理调度平台、低空物流调度中枢、黑飞监测系统,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并充分发挥“5G+AICDE”综合服务能力,深度参与茂名智慧城市建设。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琴
人大代表黄勇:
让人民群众用好电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一位电力工作者,我特别关注‘百千万工程’的进展。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而电力是经济发展先行官,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3月19日上午,市人大代表、南方电网化州供电局党委书记黄勇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倍感振奋,也深感重担落在肩上。化州供电局将全力以赴,为实现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西北前列目标贡献电网力量。
近年来,化州电力建设一直在稳步推进,化州供电局以助推“百千万工程”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服务,供电可靠性也进一步提升。黄勇介绍,2025年化州供电局将全力推进电力建设,计划投运丽岗和播扬变电站,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变电站镇域全覆盖,网架结构更加完善;加快构建新型配电系统,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让人民群众用上电更用好电。同时,还将全力做好新能源消纳。化州作为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目前光伏并网超7千户,容量超500兆瓦。去年该局在新安打造了7个消纳示范点,当地居民收入有所提升。“我们将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依托AI智能,继续探索多样光伏消纳模式,有效破解光伏接入电网难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大的收益。”
黄勇表示,化州供电局还将全面提升办电服务水平。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让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低压用户用电实现“零投资”。此外,加强“南网在线”等网上平台应用力度,实现群众办电“一次都不跑”。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池榕
人大代表林伟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茂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实事求是,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我们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市人大代表林伟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报告中提到“在绿美生态建设上绘出了好风光,环境保护和河湖长制获得省考两连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高州获评全国土壤普查优秀试点县”。
林伟娟说,生态环境质量是否有所改善,看数据就可印证过去一年工作成效:2024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7.5%,全年优级天数245天,16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全面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99.3%。茂名作为石化基地的城市,能拥有这样的环境质量是非常不错的,说明了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了构建“大环保”后用好环委办的组织协调职能,推动生态环境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的成果。如通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系统治理,探索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发展之路。
这位深耕环保领域多年的高州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对报告中提及的农村污水治理创新模式尤为关注。“明渠暗化、资源化利用等举措,不仅实现降本增效,更让‘废水变肥水’,切实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她结合专业经验分析道,这种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正是茂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对于如何履职,林伟娟目光坚定:“作为长期从事生态环境工作的代表,将以本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在防污减污治污工作中发挥自身专长,为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茂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月华
两会声音: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市工商联:
吸纳培养商会青年企业领军人才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特别是在全省创新实施“百会帮百镇”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成效。据统计,推动了202家商协会与112个镇街结对帮扶,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商会建设全覆盖;去年全市谋划帮扶项目197个,推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在镇村基层“最后一公里”落地见效。为进一步助推“乡贤回归”工程实施,市工商联近期重点对全市新生代企业家及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建议要加强市县镇三级商会青年企业领军人才吸纳和培养,赋能招商引资,助力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联调研发现,茂名民营经济发展正处在企业家新老交替、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已渐渐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生力军,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领、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青年企业家队伍。加强引导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大胆创业创新,发挥他们联系广泛的优势,已成为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行之有效的办法。
市工商联建议,党委政府发挥组织牵头、指导督查作用,把民营企业家培育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发掘、重点吸纳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链主企业”和独角兽等企业的年轻一代企业家,推动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商会当好党委政府和青年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行动;老一辈企业家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民营企业家成长。
市工商联还建议,重视对青年企业家的政治关爱,建立青年企业家人才库,及时推优入党、入组织、入平台。同时,将青年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体系;探索研究设立“茂名民营企业家日”,加强宣传引导,持续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深化与外地青年企业家的交流活动,对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引更多优质资本、优质项目、优秀企业、优秀人才落户茂名,为茂名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君平
政协委员黄曦:
深挖文旅资源打造茂名超级IP
茂名,拥有丰富的石油化工产业、滨海旅游资源、岭南特色农业,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进一步深挖茂名文旅资源,打造茂名超级IP,赋能“百千万工程”,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工作组的市政协委员黄曦所思考的问题。
“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第一滩、放鸡岛,以及冼夫人等资源,进一步提高茂名文旅影响力。”黄曦是电白人,在海边长大的她对海洋资源有不一样的感情。今年参会,她建议通过打造城市超级IP,找到流量入口帮助茂名实现“弯道超车”。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文化IP,比如以创新的文创方式进一步宣传冼夫人,将这位女英雄打造成超级文化大IP;以沙滩赛事、沙滩活动等进一步提高中国第一滩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人到茂名游玩等。另外,要多方协同、共同助力,把茂名从“资源输出型城市”转型为“品牌输出型城市”。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君平
政协委员王立洪:
全链条治理保护耕地
“这次参会我带来了耕地保护、道路交通和民营经济发展3个建议,希望通过参会为茂名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市政协委员王立洪说。
耕地保护方面,王立洪说:“可以构建‘科技+监管’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耕地保护难题,以科技手段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建议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实时监控耕地状态,防范“非粮化”“非农化”行为;打造耕地保护大数据协同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智能分析与决策和提升公众参与度;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支持科技手段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和维护。
作为民建茂名市委会委员、企工委主任,茂名市新粤宝冷气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王立洪还是民营经济的践行者。他呼吁广大企业家要提振信心,继续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发展的“稳”和“进”助力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君平
政协委员杨海波:
设立民营经济专职机构畅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高度重视,当前民营经济服务职能分散,成立专职机构可统筹政策制定、融资对接、企业培育等全链条服务。省级和广州市的机构改革已形成示范效应,茂名需加快机构职能整合,确保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市政协委员杨海波结合自身的企业经营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他建议,加快成立茂名市民营经济局,通过整合编制资源,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设立政策研究、企业服务、项目推进等职能科室;建立智库平台,联合省社科院、中山大学等专家团队,定期发布发展白皮书,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同时结合茂名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针对民营企业出台全市各区县均有执行力的法规;创新宣传机制,打造“茂名民营经济高峰论坛”品牌,设立“滨海绿城十大民营企业家”评选,强化示范引领,为茂名实现“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目标注入强劲动力,促进茂名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宁钰燕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