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和尚的下联让她气愤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2 16:40 2

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才女苏小妹,机敏过人,文采斐然,素来喜欢与人对诗联句,难逢敌手。

某日,她突发奇想,向一位和尚出了一个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这上联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既考验才思,又颇具深意。

围观之人皆为和尚捏了一把汗,然而,这位和尚不慌不忙,微微一笑,随即对出了一句下联。

谁料,这一句话刚出口,苏小妹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甚至勃然大怒!

和尚究竟对出了什么样的下联?

苏小妹,名佚,乃是苏洵之女、苏轼与苏辙的胞妹。

一个生于名门望族,耳濡目染、家学渊源的女子,自然是不同凡响。

记载中常说苏小妹"慧心英敏,博览群书",可见其非同一般。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子能享誉文坛已属不易,更何况要达到苏小妹这般登峰造极的境界。

或许正是与生俱来的傲气与才情,造就了苏小妹高傲冷艳、睥睨众生的性情。

在她眼中,天下文人,除了父兄,恐怕再无人能望其项背。

试想一下,一个自幼在书香门第长大的女孩,耳濡目染之下,岂能不通诗词歌赋?更兼父兄悉心教导,苏小妹的文采自然如天成般出众。

可正是这份才华横溢,让苏小妹养成了些许目中无人的性子。

她以为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文采出众自是不在话下,却忘了"学而不厌"的真谛。

然而在苏轼的交友圈中,还真有这么一号奇人——佛印禅师。

此人虽为僧侣,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诗词歌赋,无一不精;佛法世法,样样皆通。

佛印的才学连苏轼也自叹弗如,常在苏小妹面前大加赞赏。

苏小妹听得多了,渐渐地便有些不以为然。

在她看来,区区一个秃驴,岂能跟自家兄长相提并论?

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可苏小妹偏偏就是不信这个邪。

她自负才高八斗,却不知世间之大,奇才异士比比皆是。

佛印虽是僧人,但通世故而不恋世情。

他看透红尘,却又游刃有余地行走其中,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令人折服。

这样一个集才华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僧,自然入得了苏轼的法眼。

一次佛印来访,恰逢苏轼外出。

苏小妹便起了考校之心,道:"大师若能对出我的上联,我就告诉你家兄何时归。"

佛印淡然一笑,欣然应允。

一个女子,竟敢如此狂妄地挑战一位声名远播的高僧?旁人听了,无不为苏小妹的狂傲捏把汗。

却不知佛印胸襟广阔,并不计较苏小妹的无礼,反倒有些欣赏她的才情与胆色。

苏小妹嘴角微扬,拈起朱笔,娟秀的字迹间透着些许傲慢:"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好一个刁钻古怪的上联!这可不是寻常的对子,乃是考校人学识的拆字联。

只见"人"与"曾"合为"僧","人"与"弗"并作"佛"。

字字珠玑,句句藏锋,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句话竟是在影射佛印。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高高在上的苏小妹分明是在讥讽:你一个凡夫俗子,又如何能与真正的得道高僧相提并论?

然而,苏小妹显然低估了佛印的学识。

只见佛印脸上波澜不惊,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下:"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小妹的泼辣,原来在佛印眼中不过如此!这下联同样巧妙地化用了拆字法,只不过针对的人成了苏小妹。被一个和尚当众挤兑,这让向来眼高于顶的她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好个狂妄的丫头!"围观的人都惊呆了,只见苏小妹脸色铁青,简直要气得跳脚。

堂堂苏家女,竟

彼时苏小妹虽恼羞成怒,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回是彻底栽在佛印手里了。

这位高僧,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令人玩味的是,就在这句惊世骇俗的下联面前,苏小妹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倒冷静了下来,似乎从佛印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气度。

一时间,苏小妹羞愤难当。

堂堂苏家女,岂容他人如此戏弄!可转念一想,佛印能对得上自己的联语,其才学果然非同小可,倒也平添了几分欣赏。

由此可见,苏小妹虽然傲慢,却并非不可理喻。

她心胸坦荡,敢作敢当,输了便输了,绝不会小肚鸡肠。

这一点,恰恰征服了佛印。

从此,苏小妹对这位大师另眼相待,亦友亦敌,两人唱和酬对,妙语连珠,成就了一段佳话。

超脱凡俗的灵魂

纵观古今,女子鲜能在文坛叱咤风云,苏小妹的非凡成就,与其家世固然有关,但更多的是源于她卓尔不群的个性。

她虽为女流,却从不甘居人下;她虽出身名门,却不满足于锦衣玉食的安逸;她追求独立人格,渴望在男权主导的社会立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苏轼笔下的豪情壮志,何尝不是苏小妹内心的真实写照?兄妹二人惺惺相惜,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同样进取叛逆的灵魂。

从小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成长,苏小妹自然继承了苏家人的刚直不阿、敢言敢行的性格。

她虽生逢乱世,却从未想过随波逐流;她虽身处闺阁,却始终心系天下。

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而一代风流人物,又何须拘泥于时代的桎梏?苏小妹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女子,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用行动证明女性同样可以在文坛一展风采。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苏小妹无疑是一股清流。

她的才情,她的个性,她的勇气,无不令人叹服。

即便历经千年,那个潇洒飒爽、敢爱敢恨的女子形象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也许,她注定无法名垂青史,却永远活在后世才子佳人的想象中。

因为在那个局限的时代,能活出自我,便已是莫大的幸运与勇气。

结语

生当快意须纵横,情爱纵然誉满城。

苏小妹的一生,是才情的一生,是率性的一生,更是追求自我的一生。

她以女子之躯,行文人之事,虽身处围城,却从未被时代禁锢,终成就一代奇女子的美名。

今日,当我们回望古代文坛,苏小妹虽然并非耀眼的星辰,但她高傲清癯的背影,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那种敢于挑战权威、争得一席之地的勇气,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纵使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但苏小妹的精神永远不朽。

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人生,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佳话。

而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人生吗?在芸芸众生中,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自己,无怨无悔地走完这一生,便是最大的胜利。

苏小妹做到了,我们何尝不能。

注:本文主要参考《宾退录》、明人笔记小说《型世言》卷十七载《苏小妹三难新郎》、清代几圭《名媛诗归》卷三四等

来源:麟史通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