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胚胎发育初期,其神经系统从外胚层开始发育,此时胚胎并不知道自身性别,遵循默认发育通路。若胚胎未接受到SRY(睾丸决定基因),便自动发育成女胎,所以可以说女性的发育通路是大自然的默认模式,而男性则是在该基因启动后,开启一系列复杂的改装通路。
在当今社会,家长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中,对于如何养育孩子感到迷茫与困惑。
从脑科学和育儿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男孩和女孩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教育。
从大脑的生理和结构层面来看,男孩和女孩的大脑有着本质区别。
在胚胎发育初期,其神经系统从外胚层开始发育,此时胚胎并不知道自身性别,遵循默认发育通路。若胚胎未接受到SRY(睾丸决定基因),便自动发育成女胎,所以可以说女性的发育通路是大自然的默认模式,而男性则是在该基因启动后,开启一系列复杂的改装通路。
从怀孕四个月起,男性胚胎开始产生一系列激素,杀死大脑中先形成的雌性回路,如母性行为、哺育行为以及情感关注行为等相关回路,随后动用雄性激素构建男性特有的脑回路。
并且,男性大脑在出生后六个月、七八岁以及青春期还会经历多次改装,每次改装都涉及众多脑回路的变化。这种频繁的改装使得男孩大脑出错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也反映在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上,例如在学习成绩、个人道德品性和性格等方面,其分布相较于女生更为分散。
以学习成绩为例,男孩群体中成绩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数相对较多,而女生的成绩分布则较为集中。这也印证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是差生,但基本上差生都是男孩”这一现象。
从进化角度而言,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历程中,女性作为大自然的基本盘,在智商、认知能力和性格等方面保持着相对稳定,以确保种群的稳定延续;而男性则被大自然当作风险投资,在进化过程中拥有更多试错空间,其各种特性在传承过程中会出现较大差异,比如儿子往往会将母亲的优点和缺点无限放大。
在智商方面,智商是多重认知能力中的一种,其定义为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再乘以100,主要测量的是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如数学、逻辑、哲学等领域,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生活能力不同。
研究表明,从群体平均值来看,男生和女生的智商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男生大脑发育的特点,其智商分布更为分散。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智商虽然是解决抽象问题的重要能力,但并不一定与在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存在必然联系,因为生活中存在大量具体问题,需要其他能力来解决,如认知灵活性等。
在学习理工科方面,当前学校的理工科教学架构存在一定局限性。学校作为工业革命后为培养大量合格产业工人而产生的教育模式,其理工科课本的架构,如高中物理课本中“力热生光电”的教学顺序,是源于100多年前接近200年前大学的架构,且当时大学中并无女性。
这种架构切入点偏男性,对于女生而言,可能并非最适合的学习方式。
实际上,如果改变教学架构和知识呈现方式,以更贴合大脑结构和认知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无论是对男生还是女生的学习都将大有裨益。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大纲的限制以及家长对孩子应试和学习进度的担忧,这种改变面临许多困难。
对于女孩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理工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其GDP的70%,而中国占比相对较低。服务贸易涵盖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其定价权相对自主,是国家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
中国现阶段正致力于工业智能化,以实现弯道超车,如新能源汽车凭借智能驾驶实现对欧美燃油车的超越,以及在合成生物学、制药、原研药和大模型等领域的大力发展。
在未来20-50年,中国仍将依靠工业智能化提升国力,在此期间,理工科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现实角度出发,女生在成家后往往承担着更多家庭负担,如照顾双方老人、操持家务、接送孩子上学等,这些工作大多是无偿的。
据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75%的无偿劳动由女性承担。
相关报道
在与男性竞争的过程中,由于家庭负担的影响,女性在生育后如果没有理工科等专业技能作为支撑,很难重新回归职场。而拥有理工科专业技能,如算法能力强、数学好、有理工科博士学位的女性,即使生育后也更容易在职场中立足。
因此,女孩家长应鼓励女孩尽量学习理工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认知风格方面,男生和女生存在差异。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独特方式,例如在学习知识时,有些人是听觉型,通过听课能很好地理解知识;有些人是视觉型,通过看图表能快速掌握信息。
对于孩子的认知风格,家长应避免强行训练补短板,而是要充分发挥其长板优势。
将孩子的认知风格发挥到极致,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听觉型的孩子可以通过将反思和看书内容录成录音,在路途上听,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中国家长往往追求孩子全面发展,但在社会竞争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个人最长的长板。就像伟大的物理学家和企业家,他们并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了极致。
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应明确培养目标,避免追求一个模糊的画面,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如成为优秀的生物学家或企业家等,并围绕目标进行针对性培养。
在AI时代,孩子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以应对未来竞争。
以Deepseek为例,它具有强大的计算资源,通过创新的架构组合和底层创新,在数学和编程能力上超越其他大模型,能够为计算蛋白质、药物靶点等垂直行业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工业生产率。
在未来,AI和人类将组成团队,人类具有在三维世界感知和探索的能力,而AI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二者相互补充。
人类需要学习AI的工作方式,如用自然语言编程,与AI形成一个工作闭环,共同对抗其他国家的AI和人的组合。
同时,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与电子产品的关系。
游戏成瘾在学术上有明确的定义,包括总是回去干这件事以及没有这件事就难受两个特征。孩子玩手机游戏等行为与真正的人机共生,如参加机器人比赛、编程比赛等有所不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传播方式严重扭曲了人类大脑对信息处理的切换曲线,导致部分人出现类似成瘾的行为,如无法专注阅读完整书籍、对信息回复的急切性等。
家长应关注孩子打游戏背后的原因,避免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要通过客观观察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总之,了解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认知风格、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家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至关重要。
在AI时代的大背景下,家长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来源:波波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