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他汀和阿司匹林结果会怎样?长期吃的获益与风险,一次说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4 18:04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药罐子,真的是个越用越离不开的东西。

有人说,降脂药和阿司匹林是“长寿药”,每天吃上一片,血管能通畅,心脑血管病能远离,活到九十不成问题;也有人担心,天天吃这些药,会不会把胃吃坏了,把肝肾拖垮了?药吃进肚子里,究竟是帮忙的,还是添乱的?这事儿,不能光听“道听途说”,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科学怎么说。

他汀类药物,算是心脑血管界的“明星选手”,专治胆固醇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坏胆固醇”。

为什么它叫“坏”呢?因为它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积,久而久之,血管就像老化的水管一样,变得狭窄、堵塞,甚至破裂,直接导致心梗、脑梗这些要命的病。

他汀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抑制肝脏里合成胆固醇的关键酶,让“坏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让“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进一步保护血管。

长期吃他汀的好处,已经被无数大型研究证实,比如“4S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就发现,他汀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JUPITER研究”则表明,即使是胆固醇不高的人,如果C反应蛋白(CRP)升高,服用他汀后心血管事件也能减少近50%。

但是,药再好,也不是“无毒无害”。

他汀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肌肉酸痛、肝功能异常,甚至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横纹肌溶解(肌肉严重受损,甚至影响肾脏)。有些人吃了他汀后,还会出现血糖升高,甚至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虽不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再来说说阿司匹林,这可是个“百年老药”,最早是用来退烧止痛的,后来发现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就成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神器”。

尤其是那些已经得过心梗、脑梗的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他们再次发病的风险。

但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该吃,比如从未发生过心脑血管病的健康人,长期吃阿司匹林反而可能弊大于利。

2018年的“ASPREE研究”(Aspirin in Reducing Events in the Elderly)发现,对没有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来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出血,尤其是本身有胃溃疡、胃炎的人,长期吃阿司匹林可能会让胃黏膜损伤得更严重。

除此之外,它还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本身血压控制不好的人,更要谨慎使用。

如果已经确诊了冠心病、脑梗、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那么长期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的获益往往大于风险,医生通常会建议坚持服用。

但如果只是普通的“三高”人群,或者仅仅是胆固醇高一点点,需不需要吃?这就得分情况讨论了:

1. 4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仅仅是胆固醇偏高,完全可以先调整饮食和运动,而不是一上来就吃他汀。

2. 40岁以上,尤其是50岁以上,如果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动脉硬化斑块,那么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他汀,并定期监测。

3. 阿司匹林的使用更加谨慎,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病史,但只是血脂高、高血压,通常不建议长期吃阿司匹林。

如果必须长期吃这些药,如何才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1. 定期检查:服用他汀的人,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肝功能、肌酶,如果出现异常,及时调整剂量或换药。

2. 补充辅酶Q10:有研究发现,他汀可能会降低体内辅酶Q10的水平,而辅酶Q10对肌肉健康至关重要,适当补充可以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3. 阿司匹林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可以合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出血风险。

4. 注意饮食:服用他汀期间,尽量少吃柚子和柚子汁,因为柚子会影响他汀的代谢,增加副作用风险。

5. 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用药:有些老年人,到了80岁以上,如果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停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出血风险。

结语

药物就像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他汀和阿司匹林的确能帮助很多人远离心梗、脑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该吃,更不能“听说有好处”就盲目长期服用。合理的用药,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更需要个人的科学认知。

血管健康,除了靠药物,更重要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情绪,这些才是长寿的根本。

来源:岳硕士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