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遇双春,3人不上坟:哪3人不上坟?为何清明扫墓要“吃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4 18:37 4

摘要:可是,今年的清明有些特别,它撞上了“双春”,老一辈人叮嘱:“今年清明,3人不上坟。”到底是哪些人?

每年清明,家家户户祭祖扫墓,烟雾缭绕,纸灰飞扬。

这一天,生者与逝者的联系被拉近,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过去。

可是,今年的清明有些特别,它撞上了“双春”,老一辈人叮嘱:“今年清明,3人不上坟。”到底是哪些人?

这背后的讲究又是什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双春”。

这不是指一年里真的有两个春天,而是指农历年里碰上了两个立春节气。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闰年,因为农历采用“19年7闰”的规则,导致部分年份比平常多出一个月,也就是“闰月”,这时候就可能在一头一尾各蹦出一个立春。

对老一辈来说,双春年的讲究可不少。

比如,民间有句老话:“双春年,宜嫁娶,忌入土。”

意思是,这年适合婚嫁,象征喜气双倍;但不适合安葬,认为阴阳交汇不稳,容易“惊动”亡者。

所以,今年的清明祭祖,有些人就不太适合上坟了。

说回清明节,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先有的清明节气,后有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只是个时间节点,标志着春耕农忙的到来。《历书》里写:“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意思是,每年春分过后十五天,北斗星斗柄指向“丁”位,清明节气就来了。

但后来,随着“寒食节”与清明节合流,清明节逐渐变成了祭祖、扫墓的日子。

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升腾,阴气衰减,适合拜祭先人,表达思念,也借此提醒后人不忘本、不忘祖。

不过,今年遇上“双春”,一些习俗和禁忌就更显得“讲究”了。

老一辈人讲,清明祭祖有禁忌,尤其是双春年,这3种人最好别去上坟,以免“冲撞”。

1. 孕妇不上坟

在民间传统里,孕妇身上的阳气很重,而墓地属阴地,阳气与阴气相冲,对母子都不太好。

而且,孕妇身体较弱,长途奔波、风吹雨淋容易受凉,清明时节春寒料峭,更是得多注意身体。

此外,还有个说法:孕妇容易“感应”灵气,若体质偏弱,去了阴气重的地方,可能会感觉不适,甚至容易被“冲撞”。

这虽然是老一辈的迷信讲法,但从现实角度看,让孕妇多休息、避免奔波,的确是有道理的。

2. 重病者不上坟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病人不上坟,阴阳两相隔。”意思是,生病的人本身就气虚体弱,阴阳不稳,若再去墓地这种阴气较重的地方,可能会加重病情。

这其实也符合中医的道理——墓地阴湿寒凉,身体虚弱的人容易受寒。

而且,扫墓一般是在户外,免不了磕磕绊绊,病人行动不便,容易摔倒或者引发不适。

所以,这类人最好还是避开,等身体恢复后,再择日祭拜。

3. 属相相冲者不上坟

有些地方讲究“属相相冲不上坟”,特别是在“双春年”,更要避讳。

比如,今年如果某人的属相与逝者生前的属相相冲,就可能会被认为不适合去扫墓。

这种说法其实带有浓厚的命理色彩,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

不过,传统习俗往往有它的道理,比如同属相的人性格相近,容易产生心理暗示,影响情绪。

而扫墓本就是一件感性的事,情绪影响深远,因此有些地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除了“3人不上坟”,清明扫墓还有不少传统讲究,比如:

1. 清明扫墓要“吃草”

这里的“草”指的是青团,也就是清明节必吃的传统美食。青团用艾草汁拌糯米粉制成,寓意清新、健康、驱邪。吃青团也有“接地气”的意思,让生者与祖先的联系更加紧密。

2. 清明不宜在墓地嬉笑打闹

扫墓是慎终追远的仪式,不是春游。有些年轻人习惯随意拍照、开玩笑,老一辈人会觉得这是对祖先的不敬。

当然,扫墓也不是要搞得悲悲戚戚,适当的交流、回忆亲人是可以的,但大声喧哗、开玩笑甚至玩手机直播,这些行为还是要尽量避免。

3. 纸钱烧多少有讲究

民间有个说法,纸钱不能乱烧,更不能在墓地里“斗富”。烧太多,可能会引来“无主之魂”;烧太少,又怕亲人“收不到”。一般来说,按照家里的传统量力而行就好,心诚最重要。

清明节不仅仅是一次“仪式”,它更像是一次文化的传承,让我们记住家族的故事,记住那些曾经爱过我们的人。

它也是提醒我们,时间不会停下,生者要珍惜当下,过好自己的日子。毕竟,祖先希望的从来不是我们的眼泪,而是我们的幸福。

所以,今年清明,无论你是否上坟,记住那些曾经的美好,记住家族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事。

清明遇双春,3人不上坟,是传统习俗中的一种讲究,带着敬畏,也带着生活的智慧。但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那份对亲人的思念和尊重。用心纪念,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心意到了,祖先都会感受到的。

你今年清明会去扫墓吗?又有哪些关于清明的习俗,是你家里一直传承的?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来源:明姐新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