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这个不懂事的死丫头,快给我闭嘴!"话音未落,我只感觉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妈妈的巴掌重重地落在了我的左脸上。餐厅里霎时鸦雀无声,原本热闹的饭桌上只剩下我强忍泪水的抽泣声。我不敢相信,妈妈会当着未来婆婆的面打我。
【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原创文章,拒绝搬运抄袭!】
"你这个不懂事的死丫头,快给我闭嘴!"话音未落,我只感觉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痛,妈妈的巴掌重重地落在了我的左脸上。餐厅里霎时鸦雀无声,原本热闹的饭桌上只剩下我强忍泪水的抽泣声。我不敢相信,妈妈会当着未来婆婆的面打我。
那是我第一次带李家明见父母,也是两家人第一次一起吃饭。妈妈整整准备了一周,从菜单到穿着打扮,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反复练习。"闺女找对象是大事,第一印象很重要啊!"妈妈总是这样念叨着。我和李家明认识在菜市场,那时我正在挑选冬瓜,一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西红柿筐,几个西红柿滚落在地。就在我手忙脚乱地去捡时,一双粗糙却干净的手帮我一起捡起了散落的西红柿。抬头一看,是个穿着略显旧却整洁的中年男人,淳朴的眼神中带着善意的笑容。就这样,我和李家明相识了,他是市场里的小贩,我是附近纺织厂的普通女工。
半年后,李家明的母亲——一位头发花白、面色红润的农村妇女来到城里看儿子,也是来见我。李家明提议让两家人一起吃顿饭,我爽快地答应了。我知道妈妈对我找对象的事很上心,她总希望我能嫁个家境不错的男人。但我喜欢李家明的踏实和善良,即使他只是个普通的市场小贩。
饭局选在了我家附近的"福满楼",一家不算高档但在我们小城颇有名气的餐馆。我特意提前一小时到达,和老板李叔打了招呼,还请他准备了几道他们店里的招牌菜。妈妈换上了那件只有过年才会穿的深蓝色旗袍,头发也精心盘起,甚至还抹了点口红。爸爸虽然嘴上说着"吃顿饭而已,搞得跟过大年似的",但还是乖乖穿上了那件年头已久的西装。
当李家明和他母亲出现在餐厅门口时,我感到一阵紧张。他母亲穿着朴素的碎花上衣,脚上是一双老式布鞋,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髻,显得非常朴实。相比之下,我妈妈的打扮似乎过于隆重了。李阿姨手里还提着一袋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说是特意从乡下带来给我们尝鲜的。
"这大热天的,带这么多东西,多辛苦啊!"妈妈接过蔬菜袋,脸上堆满笑容,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嫌弃。
饭桌上,妈妈刻意展示着自己的见识,时不时提到我在纺织厂"多么出色",如何被领导"看重"。而事实上,我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工,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李阿姨似乎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场合,大多时候只是微笑点头,偶尔应和几句。
"听说您是从乡下来的?那边的风景一定很美吧?"妈妈问道,语气中藏着几分优越感。
"是啊,虽然条件艰苦些,但山清水秀,空气好啊。"李阿姨实诚地回答,"家明爸爸在地里忙着呢,这会儿正是收麦子的时候,走不开。"
"现在乡下的条件应该比以前好多了吧?"妈妈继续套着近乎。
"是好多了,家家户户都通电通水了,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李阿姨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手帕,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六月的天气闷热,餐厅里的电风扇呼呼转着,却还是驱散不了这股热气。
爸爸和李家明不时碰杯,聊着男人间的话题。"听说你在市场卖菜啊?生意怎么样?"爸爸问道。
"还行,赚不了大钱,但养活自己没问题。"李家明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我打算再攒两年钱,把摊位扩大一点,再添些水果卖。"
饭桌上的气氛逐渐融洽起来,菜一道接一道地上,有鱼有肉,妈妈特意点了不少她认为"好"的菜。我的心也渐渐放松下来。
"李阿姨,您尝尝这个红烧肉,这是福满楼的招牌菜,很多人专门为这道菜来呢!"我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放在李阿姨碗里。
"谢谢,谢谢。"李阿姨笑着点头,却显得有些局促。
就在饭局即将结束时,服务员送来了账单。妈妈笑着接过账单,却突然将它递给了李阿姨:"阿姨,您看一下。"这一举动让我瞬间僵住了。在我们这里,第一次两家人吃饭,通常是由女方家庭付账,这是一种礼节和传统。而妈妈这样做,无疑是在试探李家明家的经济状况和为人。
李阿姨愣了一下,随即伸手接过账单。就在这时,我忍不住了:"妈,这顿饭应该我们来付。"我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语气坚定。
妈妈的脸色瞬间变了,她用眼神示意我闭嘴,但我继续说道:"这是我们请客,怎么能让李阿姨付钱呢?"
或许是我的语气太直接,或许是因为当着外人的面,妈妈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她转过头,毫无征兆地给了我一记耳光,然后斥责道:"你这个不懂事的死丫头,快给我闭嘴!"
巴掌声在餐厅里格外清脆,四周的食客都不约而同地看向我们这桌。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辱。李家明立刻站起来,扶住了我。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给我一巴掌后,妈妈自己也哭了起来。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嘴里却依然硬邦邦地说:"我今天是替你爹妈丢人了,行了吧?"说完,她起身就往外走。爸爸连忙追了出去,餐厅里只剩下我、李家明和他母亲三人面面相觑。
李阿姨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闺女,别怪你妈妈,她也是为你好。"她的声音低沉而温和,没有一丝责备。李家明默默地掏出钱包,付了账单。回家的路上,我们三人一言不发,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和沉重。
晚上,我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看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摇曳。这棵树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多少家庭的喜怒哀乐。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妈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汤走了出来。
"喝点汤吧,消消气。"妈妈的声音有些沙哑,想必是哭过的缘故。
我没有接,只是低着头看着地面上的蚂蚁排着队搬运食物。
"你怪妈妈打你?"妈妈在我旁边坐下,叹了口气。
"妈,你今天太过分了。"我终于抬起头,"李家明是个好人,他妈妈也很和善,你凭什么那样对他们?"
"我是怕你受委屈啊!"妈妈突然激动起来,"你看看人家李阿姨,一看就是农村人,穿得那么朴素。家明又是卖菜的,能给你什么样的未来?你这么好的姑娘,怎么能跟着他吃苦呢?"
"妈,我不觉得跟着他是吃苦。"我看着妈妈的眼睛,"我喜欢的就是他那份踏实和善良。"
妈妈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我们那个年代,女孩子找对象,就是要找个条件好的,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你看隔壁王婶子的女儿,嫁给了供销社的会计,现在多风光啊。"
"可我不是王婶子的女儿,李家明也不是供销社的会计。"我轻声说,"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妈妈又叹了口气:"这碗汤,是我妈教我做的。她说,莲子清心,能让人心平气和。我那一巴掌,是打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说着,她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我这才发现,妈妈的手在微微颤抖。接过汤碗,我心里那团火渐渐熄灭了。我知道,这是妈妈的道歉方式。
"小时候,每次我和你爸吵架,我妈就会给我煮这碗汤。"妈妈擦了擦眼泪,"我不是故意要让李阿姨难堪的。我只是...只是想看看他们家到底是什么情况。"
"所以你就让她付账?"我喝了一口汤,热气熏得我眼睛发酸。
"我知道错了。"妈妈低下头,"我只是担心你。"
"妈,你真的错了。"我抬起头,眼睛直视着她,"你知道李家明昨天跟我说什么吗?他说他要努力工作,让我过上好日子。他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去批发市场挑菜,一直忙到晚上九点才收摊。他的双手都磨出了茧子,你看到了吗?"
妈妈沉默不语,眼泪却流得更凶了。
"还有李阿姨,她每次来城里,都会带一些自家种的蔬菜给李家明,想着让儿子多吃点新鲜的。你知道她今天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是她专门为我挑的刚摘的豆角和西红柿。这样的婆婆,我怎么会跟着她吃苦呢?"
妈妈听着我的话,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闺女,妈妈不知道...妈妈真的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得很早,做了我最爱吃的葱油饼和小米粥。当我起床时,发现桌上还放着一小碟腌黄瓜,那是李阿姨昨天带来的自家腌制的。
"尝尝吧,挺好吃的,又脆又爽口。"妈妈边说边忙着切葱花。
我默默地坐下来,开始吃早饭。妈妈坐在对面,欲言又止。
"今天...我想去找李阿姨道歉。"妈妈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哽咽。
我惊讶地抬起头:"真的吗?"
"嗯,我昨晚想了很久。"妈妈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搓着围裙,"你说得对,我不应该那样对待他们。我...我只是担心你会吃苦。"
"妈,我不会吃苦的。"我握住妈妈的手,"李家明对我很好,他母亲也很和善。我们在一起会很幸福的。"
中午,妈妈特意做了一桌家常菜,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一道用李阿姨带来的新鲜豆角炒的豆角炒肉丝。她亲自去李家明租住的小屋,邀请他和李阿姨来家里吃饭。
当李家明和李阿姨到来时,妈妈主动迎上去,深深地鞠了一躬:"李阿姨,昨天是我不对,给您添麻烦了。"
李阿姨连忙扶起她:"哎呀,这是干啥子,我们都是长辈,为娃娃们操心是应该的。"李阿姨的方言让她的话听起来格外亲切。
饭桌上,妈妈没有再刻意炫耀什么,而是和李阿姨真诚地交流着。她询问李阿姨在农村的生活,对种植和养殖表示出兴趣。李阿姨则分享了不少农村的趣事和种植技巧。
"李阿姨,你带来的蔬菜真新鲜,尤其是这豆角,比市场上卖的好吃多了。"妈妈夹了一筷子豆角炒肉丝放进嘴里,赞不绝口。
"那是,自家地里种的,不打农药的。"李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下次我再多带点来。"
"家明啊,听说你打算把摊位扩大一点?"爸爸问道。
"是啊,叔叔。"李家明点点头,"我想再多卖些水果,市场那边有个位置挺好的,就是租金贵点。"
"你有打算的话,尽管说。"爸爸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是一家人了。"
听到爸爸这么说,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看来,爸爸已经认可了李家明。
酒足饭饱后,妈妈郑重地对李家明说:"家明啊,我知道小玲跟你在一起会很幸福。不管你们以后过得怎么样,有困难了就回来,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
李家明眼中闪烁着泪光,他紧紧握住我的手,点了点头。
夜深了,送走李家明和李阿姨后,我和妈妈一起收拾餐具。在水流声中,妈妈轻声对我说:"闺女,妈妈那一巴掌,是打在你脸上,疼在我心里。我只是太怕你吃苦了。但今天我才明白,幸福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我靠在妈妈肩上,眼泪悄悄滑落:"妈,我知道你是爱我的。"
妈妈搂住我的肩膀,轻轻拍着:"傻闺女,妈妈不是不喜欢李家明,而是担心你跟着他会吃苦。但看到你们今天的样子,我放心了。只要你幸福,妈妈就满足了。"
一周后,是我们厂里的发工资日。我刚拿到工资袋,就看见李家明站在厂门口等我。他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小盒子,见我出来,立刻迎了上来。
"今天我提前收摊了。"李家明有些紧张地说,"我想带你去看个东西。"
他带我来到了城东的一片老旧小区,七十年代的筒子楼,红砖墙已经泛黄,但却收拾得很干净。
"这是我托人找到的房子,月租十五块。"李家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虽然条件简陋了点,但胜在交通方便,离你上班的厂子不远,离我的市场也近。"
我走进这个只有二十多平米的小屋子,虽然简陋,但李家明已经打扫得很干净。窗台上放着一盆绿萝,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道明亮的光束。
"你愿意和我一起住在这里吗?"李家明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红色的小盒子,打开后是一枚简单的银戒指,"我知道这不是金的,但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金的。"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抱住了他:"傻瓜,我不在乎戒指是金的还是银的,我只在乎戴上它的人是你。"
三个月后,我和李家明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在婚礼上,妈妈亲手为我戴上了头纱,眼中满是欣慰和祝福。她悄悄在我耳边说:"闺女,记住,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有时候,爱一个人,也要学会爱他的家人。"
婚后,李家明更加勤奋地工作。他不仅把摊位扩大了,还在周末帮附近的老人送菜上门,渐渐地有了固定的客户。而我也从纺织厂的普通女工升为了小组长,工资涨了一级。我们的小日子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每个月,李阿姨都会从乡下来看我们一次,带来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而妈妈则会提前做好一些我小时候爱吃的点心,等着李阿姨来了一起分享。两位母亲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常常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起包饺子,一起聊家长里短。
五年后的一天,我和李家明终于攒够了钱,在城郊买了一套小两居。搬家那天,妈妈和李阿姨一大早就来帮忙。看着两位母亲忙前忙后的身影,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改变了我们关系的一巴掌。
"在想什么呢?"李家明从后面抱住了我。
"我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在饭桌上顶撞妈妈,如果妈妈没有给我那一巴掌,我们的关系会不会还是那么紧张。"
李家明笑了笑:"谁知道呢?也许那一巴掌反而是好事,让你们母女之间的隔阂提前爆发出来,然后才有机会修复。"
我点点头,看着妈妈和李阿姨一起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那一巴掌后的眼泪,或许正是我们关系回暖的开始。
十年后的今天,我和李家明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李家明的生意越做越大,从一个菜摊发展成了一家小型蔬果超市。而我也从纺织厂辞职,帮他一起经营超市。我们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两位老人。妈妈和李阿姨住在同一个小区,成了彼此最重要的朋友。她们一起去早市买菜,一起在小区的空地上跳广场舞,一起照顾彼此的孙子孙女。看着她们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充满戏剧性的一巴掌。
有时候,最深的伤痛可能会成为最坚固的纽带;最激烈的冲突后,可能会迎来最深刻的和解。那一巴掌教会了我们,理解与包容才是亲情与爱情的真谛。而今,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会想起妈妈当年的心情,也会努力用更加温和的方式表达我的关爱和担忧。
每年春节,当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时,妈妈总会笑着对李阿姨说:"当初要不是你宽容大度,我们两家能有今天这样的情分吗?"而李阿姨则会摆摆手:"亲家母,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咱们现在不都好好的吗?"
人生如此,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误解都是一次深入了解彼此的契机。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心。"而我们,终究还是迈过了那道坎,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幸福。
那一巴掌,成了我和妈妈之间的一个特殊记忆。它不仅仅是一个冲动的举动,更是我们两代人之间理解与沟通的转折点。也许,正是这样的冲突与和解,才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坚固,让我们彼此之间的爱更加深沉。
来源: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