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发现”到“主动筛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5 09:01 2

摘要:3月23日,安徽省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小叶医探”了解到,当前我省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相较于十年前,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了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年来,我省累计发现并治疗了30多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

转自:新安晚报

安徽省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大举行。

3月23日,安徽省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小叶医探”了解到,当前我省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相较于十年前,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了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年来,我省累计发现并治疗了30多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

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率99.3%、“电子药盒+手机微信管理平台”省域全覆盖、全面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当前,我省结核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阶段,从“治病为先”到“群防群控”,当防治关口从医院前移到社区,一张以“主动筛查、精准防治”为核心的结核病防控网络正加速织密。安徽省2025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大举行。

关键词:高风险人群

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结核病曾经被称为“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有1080万名新发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34/10万。

记者从安徽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我省去年肺结核发病率为33.7/10万。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所长鲍方进指出,十年来,我省累计发现并治疗了30多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事实上,尽管近年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安徽每年新发的结核病患者仍在2万例左右。从监测数据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的发病率甚至更高。

“一旦出现连续咳嗽两周及以上,甚至痰中有血丝等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患上肺结核。”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李晔提醒,此外,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8周,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也是结核病的全身中毒症状。对于这些症状,结核病的高风险人群更应警惕。

“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李晔表示,老年人、婴幼儿等特殊生理阶段人群和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封闭环境居住者等高风险暴露人群也是结核病的高风险人群。

关键词:校园防治

新生入学筛查覆盖学龄期

肺结核作为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唱歌或吐痰等,形成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学校作为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有病例发生(尤其是排菌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传播,校园健康防线是结核防控的一条重要防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园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我省将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率纳入《“十三五”安徽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此后,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工作。

“我们明确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率要达到90%以上,通过量化指标的方式,让筛查得以更全面和高效地开展。”鲍方进介绍,目前,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已覆盖幼儿园及大中小学整个学龄期,2024年,安徽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率达到99.3%,有效避免了校园传播。

关键词:主动筛查

完善“三位一体”防治体系

战胜结核,重在第一时间发现感染者。如何更早、更多、更快地发现感染者和传染源?主动筛查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

“相比于因症就诊等被动发现策略,主动筛查有助提高结核病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尽早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疾病传播,预防继发感染。”鲍方进表示,充分考虑本地的流行情况和疫情水平后,安徽建立并不断完善疾控机构-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联动的“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规划、管理和评估,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治疗管理和追踪转诊。“目前,全省设立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已达91家,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基本实现了普通肺结核患者诊治不出县。‘三位一体’防治体系的建设,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全过程健康指导服务。”鲍方进说。

与此同时,为提升结核病患者治疗管理效果,“十四五”期间,安徽着力推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电子药盒+手机微信管理平台”省域全覆盖。目前,全省超九成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诊疗信息实时共享,不仅提高了防控工作效能,也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无结核社区

将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在“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之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然成为结核病主动筛查的重要前沿阵地。依托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无结核社区”的建设更是成为“终结结核流行”的主要抓手。

所谓“无结核社区”,是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辖区内常住人口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低于10/10万。2024年底,安徽正式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在2个国家级试点基础上,新增了19个省级建设点,实现全省16个市全覆盖。

“无结核社区建设是结核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一步,核心工作总结起来就是‘三筛两管一动员’。”鲍方进进一步解释,“三筛“即落实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结核病耐药筛查和结核病高危人群潜伏感染筛查。“两管”是指对结核病患者包括耐药患者,以及潜伏感染人群做好预防与治疗管理。“一动员”则是包含了对政府和大众的双向宣传动员。

作为以“全县域”为单位的无结核社区建设点,石台县为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提供了实践样板。除对县域内常住人口的重点人群进行摸底造册,分类主动筛查外,该县还动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在发病具有传染性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将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对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强化期实行住院隔离治疗,有效避免结核分枝杆菌在社会面传播。

此外,患者出院后,乡镇卫生院及时落实健康随访,利用电子药盒/手机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患者随访管理,确保全程规范服药。同时,制定结核病专项医保政策,设有耐药肺结核患者救助资金,扎实开展结核病关爱行动,努力做到结核病患者就医“零负担”。

“目前,全省21个无结核社区中,有的已经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效。不久前,无结核社区建设这项工作也被写进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鲍方进表示,安徽将推进结核病综合防治,到2027年实现无结核社区建设县(市、区)全覆盖。“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网络,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使用AI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主动筛查,提高发现水平。同时,继续规范结核病的诊疗和管理,强化卡介苗接种,建立预防性治疗门诊,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营造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见习记者张婉馨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