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咱们生活的村子里,总能看到一些令人钦佩的老人。张大爷,今年已经 82 岁高龄了,每天清晨,他就精神抖擞地骑着那辆略显破旧却充满故事的三轮车,悠悠驶向集市。到了集市,他熟练地摆好摊位,摊上新鲜的蔬菜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在算账时,他那算盘珠子拨得飞快,算出的价格又
在咱们生活的村子里,总能看到一些令人钦佩的老人。张大爷,今年已经 82 岁高龄了,每天清晨,他就精神抖擞地骑着那辆略显破旧却充满故事的三轮车,悠悠驶向集市。到了集市,他熟练地摆好摊位,摊上新鲜的蔬菜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在算账时,他那算盘珠子拨得飞快,算出的价格又快又准,连不少年轻人都自愧不如。隔壁的李奶奶更是厉害,虽说已经 90 岁了,可记忆力惊人,全村 200 多口人的名字、生日,她都能牢牢记住,谁家有个大小事儿,她都能娓娓道来,仿佛一本活的 “村子百科全书”。
看着这些老人如此 “头脑灵光”,不少人都满心好奇,他们的脑子为啥这么好使呢?医生们可没闲着,翻遍了全世界的研究报告,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 这些老人大多都有几个特别的生活习惯。我作为一名医生,行医 30 年,接触过上千位老人,也深深察觉到,让脑子越用越灵光的关键,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点滴之中。
习惯一:坚持饭后散步
有个重要发现不得不说:每天晚饭后坚持散步半小时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能降低三成!这可不是凭空捏造的说法,背后可是有着严谨的医学研究支撑。北京协和医院的专业团队,花费整整 10 年时间,跟踪了 5000 位老人的生活轨迹。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每天如同上班打卡一般,雷打不动出门散步的老人,大脑中许多原本活跃度不高的区域,都变得生机勃勃。
为啥散步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当老人走路时,脚底板与地面亲密接触,一踩一撑之间,就好似在给全身的血管做一场舒适的按摩。随着脚步的移动,血液如同欢快的溪流,源源不断地向脑袋奔涌而去。尤其是当散步走到微微出汗,说话都有点气喘吁吁的程度时,效果最佳。这时候,大脑里的脑细胞就像久旱逢甘霖的小树苗,尽情地吸收养分,茁壮成长。想象一下,一位老人在傍晚时分,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微风轻轻拂过,路边的花草随风摇曳,老人的步伐不紧不慢,身体微微发热,这样的场景,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滋养了大脑。
习惯二:讲究饮食
吃东西有讲究的老人,可真是占了大便宜。上海华山医院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至少吃一个鸡蛋的老人,记忆力比不吃鸡蛋的老人要好上两倍!这是因为鸡蛋的蛋黄里,藏着一种名为卵磷脂的神奇物质,它就像给脑细胞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衣”,能够有效保护脑细胞,让它们保持良好的状态。
再看看咱们厨房里的老朋友 —— 大蒜。别看它味道有点冲,作用可不小。每天吃上两三瓣大蒜,它就能在身体里发挥神奇功效,帮助清理大脑中的 “垃圾”,让大脑更加清爽。要是实在受不了大蒜那股味儿,也别着急,还有个好选择 —— 核桃。每天吃上三四个核桃仁,把它们掰碎后,拌在热气腾腾的粥里,一起下肚,既美味又营养,比吃那些昂贵的补药可实在多了。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老人千万别总吃剩菜。那些放久了、已经发黑的菜叶子,会产生一些对大脑有害的物质。所以,做饭的时候宁可少做点,也要保证每一口吃进肚子里的都是新鲜的饭菜,为大脑提供最优质的 “燃料”。
习惯三:热衷社交互动
爱串门聊天的老人,脑子往往更加灵光。广州医科大学曾精心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找来两组老人,一组老人每天热衷于打麻将,另一组老人则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半年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打麻将组的老人,记电话号码的速度竟然快了一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打麻将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在打牌的过程中,老人们需要全神贯注地算牌、记牌,还要绞尽脑汁去猜测别人的心思,每一个环节都在高强度地锻炼着大脑,比单纯看电视费脑子多了。
要是老人不会打牌,也没关系,去跳广场舞也是个绝佳的选择。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腰肢,认真地记忆每一个动作,这其实都是在给大脑做一套专属的 “体操”。关键是老人不能整天闷在家里,哪怕每天就去小卖部买袋盐,在这个过程中,和小卖部老板唠上两句家常,也是在为大脑注入新的活力。
习惯四:保证良好睡眠
睡觉这件事,对老人来说可马虎不得。武汉同济医院的专家经过研究明确指出,晚上 10 点前就乖乖躺下睡觉的老人,脑瓜子比那些熬夜的老人清醒得多。有个简单又实用的土法子,特别管用:在睡前,准备一盆 40 度左右的热水,把脚放进去,水要没过小腿肚。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泡上 15 分钟,等到鼻尖微微冒汗的时候,就可以停下了。这个方法能让全身的血液顺畅地往下走,脑袋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自然也就更容易入眠。
要是老人半夜总是容易醒来,不妨试试在枕头边放个苹果。苹果那清新的果香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的身心都放松下来,睡得更加踏实。这里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千万别开着灯睡觉,哪怕只是一盏小小的夜灯也不行。因为只有在黑灯瞎火的环境里,大脑才能真正地放松下来,好好休息,为第二天的生活储备能量。
习惯五:坚持学习新事物
读书看报的老人,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脑子 “存钱”。曾经有一位 80 岁的老病号,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他的生活。他每天都会戴着那副有些年头的老花镜,认真地翻看报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立马去查字典,就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就这样坚持了十年,他认识的字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多。
要是老人不识字,也完全不用担心,可以跟着收音机学唱戏。在学唱戏的过程中,努力去记那些优美的歌词,这同样也是在锻炼记忆力。关键在于,每天都要给自己找点新鲜事儿去做,去学习。比如说今天尝试着做一道新菜,研究菜谱、准备食材、烹饪出锅,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明天学习一下手机的新操作,怎么使用新的 APP,如何和远方的亲人视频通话。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新鲜事,就像给大脑浇灌的营养液,源源不断地为大脑提供养分,让大脑时刻保持活力。
习惯六:保持良好心态
最后这个习惯,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 —— 心态要好。北京老年病研究所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遇事不慌不忙、心态平和的老人,脑神经比那些整天焦虑的老人要年轻十岁!有一位百岁老人曾笑着和我分享他的生活秘诀:当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他就会蹲在自家院子里,静静地看蚂蚁搬家。看着那些小蚂蚁齐心协力地扛着食物,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行,他的内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什么烦心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平时可以多哼个小曲儿,让欢快的旋律在房间里流淌;要是有兴趣,养只八哥逗乐,看着八哥灵动的模样,听着它有趣的叫声,心情也会跟着愉悦起来。这些让人高兴的事儿,能让大脑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就像是大脑的 “快乐汁”,比吃任何昂贵的补品都要有效果。要是心里实在憋得慌,也别一个人闷着,可以找一棵大树,对着大树说说心里话。把内心的烦恼、困惑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说完之后,心里就会感觉无比敞亮,仿佛乌云散去,阳光重新照进心田。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热点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