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萍儿,山上的梨花开得正好,快点来耍哦……”手机视频里,满屏雪白的梨花随风摇曳,赏花的游客人来人往,徐徐转动的镜头,尽显满山妖娆的美景,一个无比洪亮喜悦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
“萍儿,山上的梨花开得正好,快点来耍哦……”手机视频里,满屏雪白的梨花随风摇曳,赏花的游客人来人往,徐徐转动的镜头,尽显满山妖娆的美景,一个无比洪亮喜悦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
这是俺表叔又一次发出的“赏花游园邀请”直播视频。
表叔家住开州区铁桥镇万塘村,一个因“梨”闻名的小山村。年年梨花满树开,表叔盛情邀请过好几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周末,表叔特意吩咐大表哥,专程开车来接我们去玩,我带上老妈,一家人快乐地向万塘出发。
“快看!快看,那一片山都白啦。”沿着宽敞的水泥路,透着车窗远远望去,老妈惊喜得像孩子般地喊起来。我循声望去,仿佛一夜之间,山上就披上了白色的新衣,素雅的白底配上偶尔窜出的片片新绿,在三月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咱们万塘,远看有远看的美,近看有近看的妙,等一会儿,你们莫惊叫……”表哥一边开着车,一边颇有几分嘚瑟。
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就踏进了美丽的雪海梨园,空气中氤氲着梨花的淡淡清香。一株株梨树,顺着山势,傲娇地矗立在山野,挂满梨花的树枝肆意慵懒地舒展开来,那盛开的梨花,一簇簇,一团团,挤满枝头,如云似雪,彼此交接重叠,宛如在林中撑起了一层层白色的花幔。
游人在林中穿梭,孩子在树下嬉戏,拍抖音的,摄影的,各自忙碌着,轻快的音乐声,人群的欢呼声……似乎惊醒了满树的梨花,微风拂来,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星星点点,落在游人的头上,肩上,宛如林中翩跹飞舞的白蝴蝶,如梦如幻……
拾级而上,沿着林中蜿蜒的小径,我们移步到古色古香的观景台,登高远眺,猛然发现,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密密麻麻的梨花,已汇成一片白茫茫的花海,灰瓦白墙的村舍掩映其间,炊烟袅袅,或隐或现。川流不息的游客徜徉其间,飘飘衣衫,或红或绿。突然间,我似乎有些分不清了,到底是梨花装饰了村庄,还是游客扮靓了花海。
“你们慢慢看,我不能陪你们了,我家农家乐今天要接待18桌哦。”表哥打着响指,一个潇洒地转身,一张脸笑得比梨花还灿烂。
“你快去忙,我们这一桌,一定把野菜粑粑留起哈……”表叔朝远去的表哥大声地叮嘱道。
表叔今年87岁,背有点微驼,精神很矍铄,他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也种了一辈子的梨,算是村里元老级别的果农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万塘村以盛产雪梨而闻名,雪梨个头大,水分足,甜度高,常作为开州地方特产,畅销区内外。每年雪梨成熟季,表叔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摘果挑选,背的背,挑的挑,把雪梨从万塘山上搬到铁桥街上,一溜儿摆起,全部靠一秤一秤,一斤一斤地卖出去。
“那时,一家人的口粮全靠梨子换成钱!”老妈叹了口气悠悠地说。有一年,表叔家的梨树遭虫害,又遇暴雨,收成不好,好多梨子结疤,没得卖相,“急得你表叔哦,最后连买肥料的钱都是到我家借的。”
“唉,想起过去搞种植的滋味,长得很啰……”表叔接过老妈的话,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梨树,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种植业又是靠天吃饭,除虫、打药、剪枝,全凭摸石头过河,收成好不好,哪个也料不到,收成不好焦死人,收成好了也焦人。卖梨子的时候,不通车,全靠脚走,半夜打起火把,走到街上天才亮,我的背,就是那阵压弯的。当时,一个雪梨的钱可以抵上好几个鸡蛋呢,所以呀,表叔每次看到你们,都舍不得轻易拿梨子给你们吃,有时给你们的梨子,不是小的,就是丑的……”表叔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表情也有些凝重。
小时候,每逢梨子成熟季,不宽的街边,到处是卖雪梨的人,老妈经常叮嘱我们几兄妹:“看到表叔卖梨子,你们莫去喊……”其实,我们都懂,在那个“雪梨贵如油”的年代,那可是表叔一家大小的衣食。
“现在安逸,表叔我享福啦,当起了甩手掌柜,啥子都不管,还有钱拿!”表叔话锋一转,打起哈哈说,如今村里发展了新品种翠冠梨,产量高,果品好,还引进大户种植,全村种梨10亩以上的大户起码有40多户,不仅土地能收租金,在家门口还能挣工资。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得很,修起产业路,建起了抗旱池,还成立了合作社,有专门的技术员,有电商销售一条龙服务。“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种了一辈子梨子,如今当起了翘脚老板!”表叔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5年前,大表哥毅然放弃打工,回到老家,光荣地接了表叔的班,他流转了300多亩梨园,当起了村里的新果农。几年光阴,他家的小洋楼矗立在梨园深处,开办的农家乐更红火,成了乡村游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过去,我老爸只有等到卖梨子时挣点钱,哪像现在,从梨花一开,就开始数钱钱啦!”席间,满心欢喜的大表哥唱起了他的原创山歌,“白花花的梨花儿……啰喂,换来白花花的银子……啰吆!”
向萍,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开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从事多年一线记者工作,现供职于开州区交通运输委。作品散见于《重庆日报》《重庆晨报》《贵州日报》《北海晚报》《四川工人日报》《达州日报》《重庆交通》《人民交通》等报刊杂志,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岁月不居》。该散文集获得开州区2021年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