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的人中招!过敏真面目,来了解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6 16:41 2

摘要:就像有人满心欢喜想和小宠物亲近,却因接触猫毛,接连打喷嚏、皮肤瘙痒,美好的互动瞬间化为泡影,过敏反应让人苦不堪言。那么,过敏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背后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在生活中,过敏问题愈发常见,约 40% 的人都深受其扰。

就像有人满心欢喜想和小宠物亲近,却因接触猫毛,接连打喷嚏、皮肤瘙痒,美好的互动瞬间化为泡影,过敏反应让人苦不堪言。那么,过敏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背后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

当人们首次接触如花粉、猫毛等过敏原时,身体会误将其识别为有害的病原体。为抵御这些 “敌人”,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抗体 —— 免疫球蛋白 E(IgE)。这种抗体如同定制的 “锁”,形状恰好能与过敏原这把 “钥匙” 结合。

下次再遇到相同过敏原,IgE 抗体便迅速与之结合,触发免疫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组胺会使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发红、瘙痒、肿胀,还可能引发呼吸道问题,让人呼吸不畅,这些都是过敏的典型症状。

曾经,科学界有一种观点叫卫生假说,认为人们过敏是因为生活环境 “太干净”,接触细菌少,免疫系统缺乏锻炼。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病菌往往对人体有害,感染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反而可能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如今,“老朋友假说” 更受认可,该假说指出,人类免疫系统在进化过程中,依赖周围微生物丰富的环境进行塑造。泥土、庄稼、动物身上的无害微生物,如同免疫系统的 “老师”,帮助其分辨有害与无害物质。

现代生活过于洁净,人们接触这些 “老朋友” 的机会大幅减少,免疫系统发育时缺乏足够的微生物数据参考,容易出现识别错误,把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分子,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过敏现象由来已久,对它的研究也历经漫长岁月。早在公元 910 年,医学专家拉齐就记录了天花对人体的影响,发现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次感染,这便是早期对免疫力的观察。16 世纪 40 年代,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提出微小的、可传播的 “种子” 导致人生病的观点。

17 世纪 70 年代,安东尼・范・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观生命。1796 年,爱德华・詹纳研发出首个正式疫苗,用于预防天花。19 世纪 70 年代,路易斯・巴斯德和罗伯特・科赫证明了细菌是致病原因,奠定了细菌理论的地位,此后疫苗研发蓬勃发展。

19 世纪 80 - 90 年代,伊利亚・梅奇尼科夫发现特定免疫细胞,埃米尔・贝林和保罗・埃尔利希发现抗体,这些成果共同开启了现代免疫学的大门。

1900 年左右,科学家夏洛特・谢伊和保罗・波特受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一世邀请,登上 “爱丽丝公主号” 游艇开展研究。他们对僧帽水母的毒素产生兴趣,后来因条件限制改用海葵毒素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给狗注射毒素,期望通过逐渐增加剂量使狗产生免疫力,结果狗在注射第二剂时突然死亡。

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一世

这个意外发现促使他们提出 “过敏反应” 的概念,尽管当时对机制的理解有误,但这一失败实验却成为现代过敏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让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可能对身体造成致命伤害。

如今,食物过敏问题日益突出,约 8% 的美国学龄儿童受其困扰。研究发现,早期发作的湿疹与食物过敏密切相关。吉迪恩和同事针对有湿疹且对鸡蛋过敏、易患花生过敏的婴儿开展研究,将婴儿分为两组,一组食用花生零食,另一组避免食用。

结果显示,5 岁时,避免食用花生的婴儿花生过敏发生率比食用组高出 10 倍。原来,皮肤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在湿疹状态下,炎症会使其渗透性增强。家长接触花生后亲吻、触摸宝宝,花生分子通过宝宝有湿疹的皮肤进入体内,免疫系统会误将其当作入侵的寄生虫,引发过敏反应。

正确的做法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六个月尽早通过胃肠道引入花生等食物,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食物过敏。

此外,湿疹患者常伴有环境过敏,改善环境对缓解湿疹至关重要。空气过滤装置可过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过敏原等颗粒,为免疫系统提供休息机会,进而改善湿疹患者的睡眠等状况。

同时,科研人员正通过训练计算机软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数字图像中准确评估湿疹严重程度,帮助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无论肤色深浅,都能尽早获得正确治疗。

过敏虽常见且复杂,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有了更多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相信未来,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过敏问题,让受过敏困扰的人们重获轻松自在的生活。

文章来源:PBS Terra

来源:健康课堂王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