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一辈子不得脑梗死、心肌梗死,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零级预防是确保终身不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想要一辈子不得脑梗死、心肌梗死,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零级预防是确保终身不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心血管病零级预防是指在没有出现任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善,预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产生,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精神压力等。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终生过程,因此在尽可能早的年龄采取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临床医生建议重点控制以下8个因素。
1
血压<120/80mmHg
许多人认为血压低于140/90mmHg就算正常,但实际上正常血压应该低于120/80mmHg。当血压长期超过130/80mmHg时,动脉粥样硬化就逐渐形成。
研究发现,年龄在35~69岁的人群中,血压从115/75mmHg开始,每增加20mmHg的收缩压,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风险就增加1倍。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时,血压应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年轻人的血压应该小于120/80mmHg,中老年人的血压应该小于130/80mmHg。
2
空腹血糖<5.6mmol/L
尽管大多数医院的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但从内分泌专科医生的角度来看,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对健康更有益。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意味着胰岛细胞功能可能已经受损,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评估糖代谢情况。空腹血糖被视为基础血糖,控制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时,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将其作为血脂异常的首要控制目标。
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健康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
有少量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家族史)但无心血管疾病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和慢性肾病(3~4期)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
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肌梗死)、多血管病变的冠心病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心血管疾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
4
保持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
超重或肥胖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BMI超过25kg/㎡被视为超重,为了减少动脉斑块的形成,临床要求身体质量指数应保持在25kg/㎡以下。
同时,男性的腰围应小于90厘米,女性的腰围应小于80厘米。
5
坚持长期采用MIND饮食方案
MIND饮食方案是地中海饮食和DASH饮食的结合,强调食用天然植物性食品,减少摄入动物性食品和饱和脂肪,并适量增加浆果和绿叶蔬菜的摄入量。
建议杂粮和杂豆占主食的1/3以上,每周至少食用两次蓝莓等浆果,每天摄入约500克蔬菜。
同时,限制高盐、高脂和高糖的食物,如甜点和加工零食。每周红肉的摄入量不应超过4个手掌大小,每周食用油炸食品不应超过1次。
6
保持健康的睡眠,每晚7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过长或睡眠质量差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良好的睡眠还有助于减少动脉斑块的形成。
健康的睡眠应满足以下标准:每晚睡眠时间约为7小时,入睡时间在晚上10~11点之间,深度睡眠时间应超过2小时。
7
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有许多好处,它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防止肌肉流失,还可以起到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然而,要获得这些好处,关键在于坚持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
8
不吸烟或及早戒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就像一把镰刀,会损伤血管内膜,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沉积,进而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最新研究发现,不吸烟与年轻人动脉斑块的消失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已经有血管斑块的人群来说,应尽早戒烟并避免二手烟。
来源:敦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