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戊唑醇在小麦种植中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杀菌剂,尤其在小麦的防病上,有着极高的效率能够提升小麦的抗病能力,戊唑醇的防治效果非常好,因此也成为了小麦防病的“保护伞”。
戊唑醇在小麦种植中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杀菌剂,尤其在小麦的防病上,有着极高的效率能够提升小麦的抗病能力,戊唑醇的防治效果非常好,因此也成为了小麦防病的“保护伞”。
本文将就戊唑醇的用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不仅要知道用多少量才能防病,还要知道用多少量才能治病。
戊唑醇有着广谱性的杀菌作用,可以用于防治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多种小麦病害,同时戊唑醇还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和渗透性,可以在植株内部进行深层防治,这样有效防止病菌的扩散。
同时戊唑醇的使用成本相比于其他杀菌剂而言要更低,而且防治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戊唑醇成为小麦种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防治病害的药剂。
戊唑醇能够有效控制多种小麦病害,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稳定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治病:在小麦发生病害后进行治疗时,需要增加戊唑醇的施用量,通常会选择加大到30-40ml/亩,这个用量可以有效控制已有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复配使用:研究表明,戊唑醇与其他杀菌剂复配使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例如,与吡唫霉酮复配,能够提高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同时降低每种药剂用量。
又如,与肟菌酯复配,能够提高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同时降低每种药剂用量。
用药时机:施用戊唑醇的最佳时期是在小麦生长初期,此时小麦内部还未发生大量病害,施药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控制作用。
如果在小麦生长后期施药,对已发生的病害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会影响小麦成熟。
因此在使用戊唑醇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用量,以免对小麦造成伤害。
6. 施用间隔:为了确保每次施药之间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一般建议每次施药之间至少间隔十天,这样可以避免因频繁施药导致小麦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抗性问题:近年来,随着戊唑醇的广泛应用,小麦病原物对其抗性逐年增加,为了确保其有效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适量加量或者复配使用。
旺苗和弱苗:在使用戊唑醇时,需要考虑到小麦苗情的旺盛程度,如果是旺苗,按照推荐用量施用就可以,而对于弱苗,需要减少用量,以免影响其生长。
患病部位:在处理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感染区域,以便精确打击,提高防治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浪费。
效果评估:最后,需要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最佳效果。
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小麦健康状况,以判断处方应用实际效果和所需进一步治疗措施。
来源:Chintu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