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退休回乡种果树,村民嘲笑他不务正业,五年后家家户户跟着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04:41 3

摘要:桐花镇下雨了,落地成泥的桐花像被踩碎的蛋清,粘在柏油马路上。李叔站在果园的塑料棚门口,掸了掸衣袖上的雨点,看着远处邻居家新竖起的果树棚架,嘴角挂起了笑。

桐花镇下雨了,落地成泥的桐花像被踩碎的蛋清,粘在柏油马路上。李叔站在果园的塑料棚门口,掸了掸衣袖上的雨点,看着远处邻居家新竖起的果树棚架,嘴角挂起了笑。

这是李叔回乡的第六年。

六年前李叔从县城电力局退休,踩着那辆后座绑着蛇皮袋的二八自行车回到村里,车把上套着一个脏兮兮的尼龙袋,里面装着几样衣物和一个退休证书。彼时村里盖了两层楼的人家已有七八户,李叔的土坯房却是整条街上最矮的那一户,房檐下挂着一串生了绿霉的红辣椒。

“李老师回来啦!”村里的老人喊他。

李叔从没当过老师。他只是去县城读了中专,村里人就把他叫成了”李老师”,一叫就是四十年。

“啊,回来了。”李叔把车子靠在屋前的老槐树下,手搭凉棚看了看变了模样的村子,叹了口气。

他那片打算种果树的地方早给人占了。

“谁?”李叔问老支书。

支书翻出一本发黄的记事本,推了推高度数的花镜,“是你四弟。他说你不回来了,地荒着怪可惜的。”

“四弟不是去海南了吗?”

“是啊,还是他媳妇种的,种了些菜…”

支书话没说完,李叔就摆了摆手,“算了,没事。我另找块地。”

支书揣着本子走后,李叔从那个破了口的搪瓷杯里倒出一支锈迹斑斑的钥匙,打开了墙角一个裂了缝的木箱。箱子里全是书,最上面那本是《果树栽培技术》,书脊都磨白了,纸张泛黄,边角处全是折痕和铅笔记号。

李叔在电力局做了一辈子电工,修过无数断了的电线,爬过数不清的电线杆。有一年给一个果农家修线路,看见满院子的果树结了密密匝匝的果子,那场景让他心里痒痒的。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起了果树。

“李师傅,你又在看那破书啊?”同事打趣他,“你这是想给电线杆上也结点果子?”

李叔摸着头嘿嘿一笑,“我就看看,退休了回乡种两棵玩玩。”

同事笑得更欢了,“你可拉倒吧,你那老家蚊子都饿瘦了的地方,能种出啥果子?”

李叔也不争,只是在笔记本上又画了几笔。

李叔终于在村东头找到了一块废弃的荒地。那是个砖窑的旧址,土地贫瘠不说,还满是砖渣和碎石。村里人看他铁了心要在那里种果树,都笑话他是老糊涂了。

“李老师,你那是刨石头窝窝,能种出啥好果子?”隔壁刘婶挎着菜篮子问道。

李叔戴着顶破草帽,擦了把汗,“试试看呗。”

“你在电力局那么好的退休金,干嘛受这罪?城里多舒服啊,跳跳广场舞,打打麻将…”

李叔摆摆手没接话,只是弯腰继续刨那些碎砖块。

刘婶走后,他直起腰来,拿出袋子里的水壶,是那种老式铝制水壶,上面贴着个褪色的”工”字标志。喝了口温水,他看着远处的村子,天快黑了,几家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

晚饭是从集市上买的馒头就咸菜。电视里放着《乡村爱情》,李叔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梦里还在果园里除草。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李叔就扛着锄头出门了,顺便拿了根黑面包当早饭。路过村口的池塘,看见几个年轻人蹲在那里吸烟。

“李叔,早啊!”一个穿红格子衬衫的年轻人打招呼。

李叔认出那是村西头老王家的儿子,“你不是出去打工了吗?”

“回来了呗,厂子倒闭了。”年轻人吐了口烟圈,“听说您要种果树?我爸说您是不是闲得发慌。”

李叔笑笑,不以为意,“年轻人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啥打算,在家待几天,哪有活路哪去呗。”年轻人把烟头丢进水里,激起一圈涟漪。

李叔看着水面上渐渐散开的波纹,突然问,“想不想来我这干活?包一日三餐。”

年轻人愣了一下,然后噗嗤笑了,“李叔,您那果树还没影儿呢,雇我干啥?再说了,您那一亩三分地,能结出几个果子?”

“先平整土地,后面有的是活。”

年轻人摇摇头,“算了吧,我还是去县城碰碰运气。”

李叔的果园从最初的笑料变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老李这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吧?那荒地刨了一个月了,就挖出来一堆破砖头。”

“听说他还特意去农资店买了有机肥,那一袋比化肥贵三倍!”

“这不是瞎折腾嘛,咱这地方适合种果树吗?”

李叔听见了也只是笑笑。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经过三个月的整地、施肥,他终于在这片曾经的废墟上种下了第一批果苗——是从省农科所特意买来的改良品种。

种下树苗那天,天上落了点小雨,李叔没带伞,就用塑料袋罩在头上。他蹲在泥地里,小心翼翼地把每棵树苗扶正,填土,浇水,像是在照顾刚出生的婴儿。

“爸,下雨了你还在这折腾啊。”

李叔一回头,看见儿子李小伟站在身后。小伟在县城当了个小公务员,一个月难得回来一次。

“你咋来了?”李叔拍了拍身上的泥土。

“妈打电话让我来看看你。她说你退休回来不是享福,反而比以前更累了。”儿子撑着伞,皱着眉看着泥泞的果园。

“我这不是挺好的嘛。”李叔干笑两声,“小伟,你看这些树苗,明年就能长高了,再过两年就结果了。”

儿子叹了口气,“爸,您没必要这样。您一个月退休金也有三四千,安安稳稳在家颐养天年不好吗?何必受这个罪?”

李叔不说话,只是继续埋他的树苗。

“爸,要不您跟我们去县城住吧?我们那小区环境挺好的,楼下就是广场,每天晚上都有老人跳舞…”

“不了,”李叔摇摇头,“我在村里住习惯了。你妈不是也说城里住不惯嘛。”

儿子还想再劝,李叔却突然指着远处,“你看那是啥?”

顺着李叔手指的方向,一只浑身泥泞的小土狗正在果园边上徘徊。

“那不是条野狗吗?”儿子不以为然。

“是刘婶家养的那条小黄,可聪明了,能帮忙看家。”

儿子莫名其妙,“您这扯到哪去了?”

李叔招招手,“小黄,过来。”

小狗歪着头看了李叔一眼,却没有过来的意思。

李叔从口袋里掏出半个馒头,“来,吃的。”

小黄这才慢慢靠近,叼走馒头,然后立刻跑开了,仿佛怕李叔反悔似的。

儿子哭笑不得,“爸,我是来劝您去城里住的,您怎么还喂起狗来了?”

李叔看着小黄远去的背影,笑了笑,“你看它多瘦啊,村里人都懒得喂它了。以后它会来的,它会帮我看护果园。”

儿子无语,只能送了些钱给李叔就走了。临走前他还是不放心,又嘱咐了几句,“爸,您要是觉得累了,就休息休息,别太拼命。”

李叔点点头,但心里却想着明天要去哪里买支架材料。

第二年春天,李叔的果苗开始抽枝发芽。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带着工具和水桶去果园,中午就在树荫下啃个馒头,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村里人依然笑话他,但笑声少了些。因为他们看到,那些曾经瘦弱的树苗现在已经有半人高了,枝叶繁茂。

“李叔,你这种的是啥果树啊?”村里的孩子们好奇地问。

“苹果树,梨树,还有桃树。”李叔笑呵呵地回答,“等结了果,给你们尝尝。”

“真的吗?什么时候能结果啊?”

“再等等,明年应该就有一点了。”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跑开了,李叔看着他们的背影,一点也不觉得疲惫。

刘婶家的小黄现在天天来果园报到了,李叔总会留点吃的给它。有时候李叔在果园里睡着了,小黄就趴在他脚边守着,谁来了都汪汪叫。久而久之,村里人都知道李叔的果园有”护院犬”了,连小偷都不敢来。

夏天的一天,李叔正在给果树喷洒自制的驱虫液,突然听见一阵说笑声。转头一看,是村口那几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

“李叔,您这忙活一年多了,树倒是长起来了,可啥时候见果啊?”穿红格子衬衫的年轻人问道,脸上带着揶揄的笑。

李叔放下喷壶,“快了,再等等。”

“我看您是白费力气。”另一个年轻人说,“我爷爷说了,咱们这地方风沙大,根本种不出好果子。”

李叔不慌不忙地从树枝间摘下一片叶子,“你们看,这叶子多绿啊,没有病虫害,明年肯定结果。你们要是不信,可以打赌。”

几个年轻人哈哈大笑,“赌就赌,要是明年结不出果子,您就把这果园送给我们怎么样?”

“好啊,”李叔爽快地答应,“不过要是结了果,你们就得来我这帮忙一个月。”

年轻人们一听更乐了,觉得占了大便宜,纷纷击掌为证。

他们走后,小黄从草丛里钻出来,蹭着李叔的裤腿。李叔蹲下来摸摸它的头,“放心吧,明年肯定有果子。”

三年过去了,李叔的果园彻底变了样。

整齐的果树排列成行,枝繁叶茂。每到春天,满园的花朵竞相开放,引来蜜蜂嗡嗡飞舞。夏天,青涩的果子慢慢长大;秋天,果实累累,空气中都是果香。

当第一批果子成熟时,整个村子都惊呆了。

那些果子个大饱满,色泽鲜艳,完全不输给超市里卖的进口水果。李叔把第一批果子免费送给了村里人尝,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

“李叔,这果子咋这么甜啊?”

“还有这梨,一点渣都没有,比集市上卖的好吃多了!”

那几个曾经和李叔打赌的年轻人也来了,他们有些尴尬地站在果园门口。

“进来吧,”李叔笑着招手,“愿赌服输,从明天开始来干活。”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年轻人居然真的来了,而且干得很起劲。他们跟着李叔学习修剪枝条、疏果、嫁接、防虫害等技术,渐渐地也对果树产生了兴趣。

村里人开始对李叔另眼相看。以前他们笑话他是”电工种果树,门都没挨着”,现在却纷纷找他请教经验。

“李老师,我家后院有块地,能不能也种几棵果树?”

“李叔,您那个有机肥在哪买的?效果真的好吗?”

李叔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个问题,有时候还带着村民去他的果园实地指导。渐渐地,村里开始有人跟着他种起了果树。

第四年,李叔对村委会提出了一个建议:把村里的荒地集中起来,建一个大型果园。

“农科所那个研究员说了,咱们这里的气候土壤,种水果正合适。而且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吃有机水果,价格是普通水果的三倍。”李叔在村民会上激动地说。

支书犹豫不决,“可是需要不少钱投入啊…”

“我可以先垫资。”李叔拍着胸脯保证,“树苗和有机肥我来出,收成了再还我就行。”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万一赔了怎么办?”

“李叔的果子我吃过,确实好吃,应该能卖出去。”

“我跟着李叔学了一年了,他那套方法真管用。”

最后,有十几户农户决定跟着李叔一起干。他们把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在李叔的指导下开始大规模种植果树。

第五年,变化发生了。

村里的公共果园迎来了第一次丰收,果子还没完全成熟,就有收购商找上门来。当得知这是纯有机种植的水果时,收购商给出了高于市场价的价格。

村民们乐开了花。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老人激动得直搓手,年轻人更是兴奋地计划着扩大种植规模。

李叔办起了培训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地教给村民。他那本破旧的《果树栽培技术》被借来借去,翻得更旧了。

那些曾经笑话李叔的人,现在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李叔却从不提旧事,还主动帮助那些想种果树的村民。

“李叔,您怎么想到回乡种果树的?”有一天,村里的年轻人问道。

李叔坐在果园的树荫下,摘下草帽扇了扇风,“其实我退休前就计划好了。在县城看着别人家的果园,我就想,咱们村的地也能种,为啥非得荒着?”

“可您一开始种的时候,没人信您啊。”

李叔笑了笑,“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信心。刚开始种的时候,半夜做梦都怕树苗死了。后来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才踏实。”

“您真厉害!”

李叔摆摆手,“哪里厉害了,就是不想看到村子一天天衰败下去。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往外跑,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我就想着,要是能在家门口也有活干,有钱赚,何必非得去外面受苦?”

现在,桐花镇的果园成了方圆百里闻名的景点。村里人不仅种果树,还发展起了采摘游,办起了农家乐。城里人周末成群结队地来玩,村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李叔的儿子李小伟回来探望父亲时,看到村里的变化惊呆了。

“爸,您这是把整个村子都盘活了啊!”

李叔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但精神矍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妈要是看到,肯定特别高兴。”李小伟眼眶有些湿润。

李叔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妈在天上看着呢。”

六年前李叔刚退休那会儿,老伴就走了,得的是癌症。临走前,老伴拉着他的手说:“咱们攒了一辈子钱,不就是为了你退休后能回老家种果树吗?你一定要回去,别辜负了自己一辈子的梦想。”

那时候全村人都不理解李叔为什么非要回乡下来受罪,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对老伴的承诺。

今天下午,天放晴了,阳光洒在果园里。李叔站在果树旁,看着满园的果实,笑得像个孩子。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老伴的照片。他轻轻地说:“看,我做到了。”

那条小黄狗不知什么时候跑了过来,蹭着李叔的腿。李叔弯下腰,摸了摸它的头,轻声说:“走,咱们去看看新栽的那片树。”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果园,村里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村口的大喇叭正在播放着今年果园合作社的收益分配方案,孩子们在树荫下追逐打闹,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切,都是从一个退休老人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开始的。

来源:魔法师戴利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