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闺女考上清华不敢告诉 爹妈筹了8年学费 她寒假回家说:全奖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7 04:56 2

摘要:冬天傍晚的县城街上特别冷。我蹬着自行车回家,空气里弥漫着各家各户烧煤的味道,这个县城唯一的红绿灯又坏了,闪烁着昏黄的光。回家路上要经过李家的小卖部,老远就看到店门口站着个高挑的姑娘,背影有点眼熟。

冬天傍晚的县城街上特别冷。我蹬着自行车回家,空气里弥漫着各家各户烧煤的味道,这个县城唯一的红绿灯又坏了,闪烁着昏黄的光。回家路上要经过李家的小卖部,老远就看到店门口站着个高挑的姑娘,背影有点眼熟。

“是小玉啊?啥时候回来的?”

姑娘转过身,围巾遮住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笑着朝我招手:“马叔,刚到家,您还是老样子。”

李小玉是我隔壁邻居家的闺女,从小学习就好,安安静静的,说话轻声细语,像只不惊扰任何人的小兔子。四年前高考考上了清华,我们整个小区都挺自豪。

“大四了吧?这么快就放假了?”我把自行车停在门口斑驳的水泥地上,袋子里的韭菜和鸡蛋碰在一起,发出闷响。

小玉帮她妈收拾货架上的饼干,“嗯,提前回来了,有点事。”她犹豫了一下,把过期的王老吉挑出来放到一边。

她妈从后屋出来了,头发还是和十年前一样的款式,在脑后扎个丸子,穿着洗得发白的围裙。“马老师来啦,买点啥?今天馒头刚出笼,还热乎着呢。”

我摆摆手,“不了李姐,就是看到小玉回来,打个招呼。”

“是啊,今年提前回来了。她爸去镇上办事了,顺便取点钱,过会儿就回来。”她边说边用抹布擦了擦柜台,抹布是用旧毛巾改的,边缘还能看到褪色的花纹。

柜台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卷成一卷的人民币,看着挺厚一摞。李姐顺手塞进了围裙口袋,抹布下压着一摞欠账本,最上面那个封面被油渍染了一角。

第二天早上,我去菜市场路过小卖部,看到李家关着门,平时这会儿早该开门了。我听到小玉他爸在屋里高声说着什么,隐隐约约还有小玉在哭。

晚上回来,我老伴告诉我:李玉根昨天去银行取了八万块钱,是给小玉交最后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的。

“这个李玉根,真是个好爸爸,从闺女上大学那年就开始攒钱,每年都准时打过去。”

老伴一边择菜一边说,菜叶掉在地上没捡,招来两只苍蝇嗡嗡飞。她抬头看了一眼窗外,那边李家小卖部亮着灯,“我下午去买酱油,看李家都开门了,不过李小玉哭过,眼睛红红的。”

“那孩子从小就懂事,有啥事能把她惹哭?”我一边翻报纸,一边问。今年的报纸纸张质量不太好,容易掉墨,手指上全是黑印子。

“那谁知道呢,年轻人心事多。”老伴起身去开电视,遥控器上贴着透明胶带,按钮都磨得没字了。

当晚,电视开到一半突然停电了。老伴摸黑点了蜡烛,我们坐在摇晃的烛光下,窗外传来李玉根粗犷的嗓门:“我不管!这钱是你的学费,必须拿着!”

接着是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我和老伴对视一眼,识趣地没说话。

第二天早上去晨练,碰到李玉根在公园的长椅上抽烟。那长椅是前年政府换的新的,可惜漆已经掉了一大块,露出灰白的水泥。李玉根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袖口磨得发白,手里拿着一根烟,香烟的红点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我在他旁边坐下,“一大早的,抽什么烟啊?”

他转过头来,眼睛里布满血丝,看来一晚没睡好。“马老师,你说,我这个做爹的是不是特没用?”

我愣了一下,“咋了这是?”

“昨天,小玉告诉我,她上大学这四年都是全额奖学金,学校除了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奖学金,比我们给的生活费还多。”他猛吸了口烟,烟头亮了一下,“这孩子,从上大学就没用过我们的钱,每次都存起来,现在要全部还给我们…”

他声音哽咽了,手指在发抖,烟灰掉在膝盖上也没注意。

“这…这不是好事吗?”

“是啊,可我们这些年存的钱,小玉一分没花过。我们这是白辛苦了呗。”他苦笑着,一点也笑不出来的那种,“我媳妇想着给闺女最好的,小卖部里过期的饮料从来不敢卖给别人,自己喝了。我那腰间盘,疼得要死也不敢去医院…”

一群晨练的大爷走过来,扯着嗓子喊着”一二一”,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其中一个大爷手里的收音机正播着早间新闻,音量开得特别大,讲的是什么国家奖学金的事。

李玉根把烟头按灭在长椅旁的石块上,站起来朝家的方向走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伴跟我八卦,说听隔壁刘婶说,李小玉不单是拿了奖学金,还进了什么实验室,导师特别看重她,推荐她直接读博士,还有出国机会。

“那李玉根不得乐开花?”我咬了一口馒头,这馒头是昨天剩的,有点硬。

“你是不知道,李玉根这人,干啥都说不出口。把老闺女供出去读书,那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荣耀,可是…”老伴的话说到一半,门铃响了。

开门一看,是李小玉,手里拿着两个橘子。“马叔,我妈让我给您送点橘子,刚到的新鲜货。”

我接过橘子,沉甸甸的,看着就很好吃。“进来坐会儿?”

小玉摇摇头,“不了,我爸妈还等着我回去呢。”她转身要走,突然又停下来,“马叔,您是老师,我想问您个事。”

“你说。”

“我爸妈…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不需要他们了?”她的声音很低,眼睛盯着地上一块凸起的水泥。

我叹了口气,“小玉啊,你爸妈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你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在你自己就能行了,他们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点点头,眼圈有点红,转身下楼去了。

晚上,我家厨房的灯管坏了,换了个新的还是不亮。老伴说电线可能有问题,让我去喊李玉根来看看,他以前在电力局上过班,懂这些。

我走到李家门口,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说话声。

“爸,这是我的助研金,还有几次比赛的奖金,一共攒了12万。您和妈这些年太辛苦了,我想…”

“闺女,咱不谈钱的事成吗?”李玉根的声音有点发颤,“我就想知道,你在学校过得好不好?”

“挺好的,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有时候想家,想你和妈做的饭。食堂大鱼大肉的,就是没有家里的味道。”

小卖部的灯光忽明忽暗,可能是电压不稳。有那么一会儿,屋里没声音,只听见李家那个老式电风扇吱呀吱呀转的声音。

然后,我听到李玉根的声音,“你妈做了你爱吃的酸菜鱼,等会儿一起吃啊。”

“嗯,好。”小玉的声音轻快了许多。

我等了一会儿,才敲门进去。

第二天,李小玉敲响了我家的门,说是有事相谈。

她坐在我家沙发上,那个沙发罩是老伴去年换的新的,上面印着一些不知名的花朵。茶几上摆着前年过节剩的瓜子,老伴非说留着过年用,结果都受潮了。

“马叔,我想跟我爸妈坦白一件事,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啥事啊?这么严肃。”我从厨房拿出一个洗干净的玻璃杯,倒了杯热水给她。杯子是十几年前买的,边缘有一道细细的裂纹。

“我导师向我推荐了一个出国的机会,去美国,全额奖学金,但是要五年时间…”她双手捧着杯子,低着头。

“哎呀,这不是好事吗?”

“可我爸妈盼着我早点工作,早点回家…”

水杯上升起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我想起李玉根昨天修我家电线时说的话:“等小玉毕业工作了,我和她妈就轻松了,说不定还能去北京看看,她上学这么多年,我们一次都没去过…”

窗外突然下起了雪,雪花打在玻璃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出国的事,得你自己决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跟你爸妈说实话。”我顿了顿,“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小玉点点头,捧着水杯的手指有些发白。

那天下午,我看到李玉根一个人站在小卖部门口,手里拿着一包烟,但没点着。

“咋了?”我走过去问。

“小玉要出国读书,五年。”他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挺好的啊,难得有这机会。”

“是啊,挺好的。”他把烟塞回口袋,“我跟她说,家里有我们呢,她放心去。”

我拍拍他的肩膀,“你想得挺开。”

“有啥不开的?闺女能有出息,比啥都强。”他朝店里喊了一声,“老婆,给马老师拿包烟。”

我仔细看了看他,发现他眼里有光。那种骄傲的,发自内心的光。

“我和她妈商量了,趁闺女出国这几年,我们也得学点新东西。”他指了指屋里,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桌上放着一本英语入门教材,旁边是一个旧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单词。本子边缘有些卷曲,像是被翻过很多次。

“你这是…”

“学英语呗,闺女说等她那边安顿好了,就接我们去。”他笑了,嘴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到时候可不能给闺女丢人,起码得会说几句。”

晚霞把他的侧脸映成了金色,他看起来年轻了很多,像是回到了小玉刚出生那会儿。

一个星期后,李小玉要回学校了。临走那天早上,我在楼下碰到她,她拖着行李箱,脸上的表情轻松了很多。

“马叔,我走了。”

“一路顺风啊。”

她犹豫了一下,“我爸妈让我放心去,说他们会照顾好自己。可是…”

“放心吧,我和你马婶会照顾他们的。”

“谢谢您。”她深吸一口气,“还有件事,我想请您帮忙。”

“你说。”

“您能不能帮我劝劝我爸妈,收下这个?”她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这几年存的钱,我想让他们用这钱去北京看看,住好一点的酒店,吃好一点的饭。他们从来没享受过…”

我接过信封,沉甸甸的。

“行,这事交给我。”

她笑了,阳光洒在她身上,整个人都亮了起来。“那我就放心了。”

我目送她走到小区门口,她回头朝我挥挥手,然后跳上了等候多时的出租车。

那个冬天过去后,李玉根和老伴真的开始学英语。每天晚上,我路过他们家,都能听到他们磕磕绊绊地背单词的声音。有时候会有笑声,有时候会有争执,但更多的是那种专注学习的安静。

小卖部的墙上贴了一张世界地图,美国那块地方被圈了起来,旁边写着小玉所在城市的名字。墙角新添了一台电脑,据说是为了跟女儿视频。李玉根把显示器擦得锃亮,生怕落上一点灰。

有一天,我去买东西,看到李玉根正在教一个小学生英语单词。那孩子是附近的,父母打工去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Uncle, apple, banana…”李玉根一字一顿地念着,孩子跟着重复。

“李哥,你现在还兼职当老师了?”我打趣道。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哪是啊,就是教教小孩子,我自己也在学嘛。小玉说,教别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柜台上放着一本泛黄的英语教材,边角已经卷起,一看就是翻了无数遍。旁边是个老式录音机,估计是用来练习发音的。

“小玉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前天视频了,说学校有暖气,不冷。”他的眼神柔和下来,“这孩子,出去了更懂事了,总让我们保重身体。”

“那是,女儿总是心疼父母的。”

他点点头,忽然压低声音,“告诉你个事,我和她妈决定了,等小玉那边安顿好了,我们把店转让出去,过去陪她一段时间。”

“真的假的?”

“真的,我都联系好了。隔壁王家想接手这个店。”他指了指店里的货架,“这些年,攒了点钱,够我们在那边住一段时间了。”

我注意到他说这话时的眼神是亮的,像是看到了希望。

那一年的年末,整个小区都知道了李玉根的女儿在清华上学期间全靠奖学金,现在又拿了全额奖学金出国读博士的事。

李玉根腰杆挺得更直了,走路的步子也轻快了许多。小卖部里多了一个专门展示小玉照片的角落,有她穿学士服的,有她在实验室的,还有她在国外雪地里的。李玉根说话的声音也大了,总是带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有一天,他给我看小玉寄回来的信,信里说她第一学期就拿了优秀学生奖,还被导师带去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

“你看看,我闺女,厉害吧?”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放回一个红色的小盒子里。盒子看起来很旧了,可能是结婚时用的首饰盒,现在成了装女儿信件的宝盒。

“厉害,真厉害。”我由衷地说。

他突然问我:“马老师,你说我这辈子,图啥?”

我想了想,“活着,不就图个孩子好吗?”

他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是啊,就图这个。”

又过了几个月,李玉根真的把小卖部转让了。他和老伴开始准备出国的事情。办护照、买行李箱、学习基本英语对话…

小区里的人都来打听,有的羡慕,有的不解,也有的悄悄议论:“这老两口,跑那么远干嘛?”

我去他家帮忙整理东西,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爸妈,别担心,我在这边等你们。”落款是小玉,日期是去年冬天。

李玉根看到我盯着那张纸条,笑了笑:“这是闺女走那天塞给我的。”

“当时你们就决定要去了?”

“是啊,闺女都这么勇敢了,我们做父母的,有啥理由不勇敢?”他的声音很坚定。

我看着这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突然觉得他身上有种光芒,那是为人父母的光芒。

李玉根和老伴终于要出发了。小区门口,很多老邻居来送行。有人送水果,有人送护肤品,还有人送保温杯…

李玉根站在行李箱旁边,冲大家鞠了一躬:“谢谢各位这么多年的照顾,等我们回来,一定请大家吃饭。”

老伴在旁边偷偷抹眼泪,又不想让人看见,就假装整理围巾。围巾是新买的,鲜亮的红色,据说是小玉选的颜色。

出租车来了,李玉根最后和我握了握手:“马老师,这些年多谢你了。”

“客气啥,去了常联系。”

他点点头,拉着老伴上了车。车子启动前,他摇下车窗,朝着小区的方向看了最后一眼。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无论家境如何,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父母为子女付出的那种坚持和骄傲,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出租车远去了,带着两个普通的中国父母,去往地球的另一端,去看望他们骄傲的女儿。

而在那边,有个女孩正等着告诉他们:谢谢你们把我养大,现在,换我来照顾你们了。

来源:深林人不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