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大会期间,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将联合举办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网络视听产业推介会及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将在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上进行首次推介,全面释放数字文创产业发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大会期间,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将联合举办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网络视听产业推介会及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将在全国网络视听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上进行首次推介,全面释放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新机遇。
依托成都高新区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叠加大邑县大遗产、大冰雪、大灌区等世界级IP 资源禀赋及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产教融合积淀,成都高新区和大邑县全域结对跨区域组成“CP”,推动高新资源、技术、人才与大邑生态、空间、文旅资源深度耦合,共建并壮大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
推进“影视+产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这次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网络视听产业推介会,使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前景让人期待。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动安仁古镇、西岭雪山原花水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等优质资源,加强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广播影视集团等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影视+产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剧本孵化、“微短剧+”创作和数字影视文创基地,为成都高新区及大邑县数字文创产业赋能。
此外,“建川·博物馆新质制造产业园”的揭牌,将进一步构建“文化+制造”产业生态圈,为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数字文创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去年8月,成都高新区、大邑县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在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成功签约,共建“数字影视文旅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
据了解,从园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到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再到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扶持体系,都将一一呈现。同时,活动还将举行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以实际行动见证双方合作的丰硕成果,开启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协同发展的全新篇章,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高新大邑双向奔赴“1+1>2”
据悉,早在2023年10月25日,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区域结对联动工作动员会召开,标志着双方结对联动全面启动。动员会上,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就结对联动合作区的管理运营框架、片区范围等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全域结对,高标准共建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作为成都市域结对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具有产业聚集、创新创业、科技领先、人才集聚等多方面优势。
通过与大邑县结对联动,双方共推产业建圈强链,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为成都高新区乃至成都市的龙头企业扎根成都、发展壮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可以有效推动人口有序疏解转移。
另一方面,拥有“三山一泉两古镇”的大邑县,自然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在文旅服务、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方面,大邑县还需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因此需要集聚更多高端资源,让城市整体实力在各方面都强起来、优起来。
“双方结对联动,将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链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都高新区负责人表示,这对成都高新区、大邑县双方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机遇,将努力为全市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同时,双方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小组+指挥部+平台公司”管理运行机制,以产业为抓手,构筑以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为主导,以智能制造、数字文创、生物新药械为方向,以天府粮仓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基础的“2+3+1”产业承载体系,打造成都高新区产业外溢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阵地。
抢抓产业外溢机遇 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2025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与县市新城结对联动发展,加快建设8个结对联动合作区,支持县市新城有序承接中心城区生产制造、物流基地等功能外溢。”
“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齐心协力,整合双方产业部门招商力量,绘制精准产业链招商图谱,打造结对合作共同发力招商格局,积极开展‘立园满园’行动。”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称,去年,6个总投资约26亿元的产业化项目已成功签约。
据了解,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将抢抓成都高新区产业外溢机遇,坚持“外引”“内培”双向发力,以西岭智能产业创新平台、数字影视文旅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等产业载体为抓手,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产业,按照“研发+制造”“总部+基地”模式,招引重点项目落地,打造特色“园中园”,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本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成都高新区和大邑县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聚焦数字赋能与场景融合双轮驱动,陆续发布创新场景清单,持续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推动优质“四川造”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因地制宜推动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文杰 吴淳友
来源:西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