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今年的科技下乡组织粮食生产、畜牧、动物疫情防控等农技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让好多实用好用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在3月25日上午举行的青岛市农业科技下乡启动仪式暨农业科技大集现场,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向与会人
“藏粮于技关键在授农以技,今年的科技下乡组织粮食生产、畜牧、动物疫情防控等农技专家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让好多实用好用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在3月25日上午举行的青岛市农业科技下乡启动仪式暨农业科技大集现场,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忠,向与会人员表达了依托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愿望。
机器当帮手、卫星当参谋,旋耕机自动避障、无人机精准喷施、全自动播种机走线笔直……放眼科技大集,各种智慧新农机竞相亮相,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先进技术“云端”指挥,“三改三提”单产提升、奶牛健康数智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令人耳目一新……在活动现场,满满的创新科技,正在助力青岛农业生产解锁“新密码”。据介绍,今年的科技下乡活动,聚焦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布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组织34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3700余人次、线上指导2.3万余人次,服务市场主体570余家,为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科技落地又生根
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是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集成创新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同时,畅通科技推广渠道,推动农业科技从产业中来、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在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让实用好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带动农民增收。定期选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组成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针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精准施策为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以及新政策,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启动仪式上,通过大量的对比数据,重点呈现了小麦“三改三提”单产提升技术、奶牛健康数智养殖与低碳减排评价技术等十大主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情况,展现了科技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显著支撑作用。涵盖智慧养殖、绿色种植模式等技术集成应用指导,发布了2025年主要粮油作物主导品种和农业主推技术。在葡萄科技小院,实地查看了葡萄园土壤肥力提升、标准化花果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及促进葡萄着色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科技大集现场,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市农业农村局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企业设置展位52个,展示了最新的农业科技以及培育的农业新品种,无论是爽甜可口的秋月梨、还是沁人心脾的崂山绿茶等,吸引与会代表驻足咨询、品鉴,对这些农业科技成果表现出浓厚兴趣。
“老铁们,大家好,我是朱典玉。”在仪式现场,青岛恒源顺生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典玉的视频开场白吸引了与会人员。来自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朱梅楠、莱西市望城街道的农技推广员贾延樽、夏格庄镇西夏格庄村党支部书记葛浩顺以及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周玉忠,结合个人的创业经历,分享了秉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把钱赚”的初心经历,引起大家的共鸣。
“科研要顶天立地,作为农业科研人员,顶天就是勇攀科技高峰,立地就是造福千家万户让农民增收。对农业来说,授农以技始终是硬道理。”聆听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交流发言后,青岛市农科院副院长赵爱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集成创新助力科技惠农
春分已过,春耕渐入高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单产提升成为农业的关键词。
在青岛市农技中心展区,“小麦、玉米、花生‘两选四适’一播全苗技术”的宣传册和精心制作的小视频吸引农民驻足咨询。近年来,围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市农技中心集成创新了“两选四适”一播全苗、水肥一体化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纳入青岛市小麦、玉米和花生播种技术意见,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该技术聚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农机,严格落实适期、适墒、适量(密)、适深播种措施,攻克小麦、玉米、花生缺苗断垄的难题,有效保证了种植密度,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筑牢根基。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市推广应用超200万亩,一般每亩可增产5%左右,增效50元以上。2024年,在平度市蓼兰镇绿色增粮先行区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示范田创下小麦玉米一年两季亩产1.95吨的青岛历史最高纪录。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代小雁表示,今年高产攻关田种植的品种是公司自主选育的青农1931和青农7号,播种时引入前后双镇压高性能新型播种机,出苗齐,出苗匀,配合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精准滴灌肥水,有望进一步提升单产。
由青岛市畜牧工作站自主研发的智能温控授粉专用蜂箱,被蜂农誉为“蜂王技术”。该蜂箱配备高精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箱内温度。温度低于设定值,保温板便自动开启电加热模式,确保蜂箱内始终保持恒温,其独特之处还在于支持锂电池、光伏等三种供电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适用性。如今,应用这款智能温控授粉专用蜂箱,能有效保持箱内温度恒定,避免蜜蜂遭受低温危害。今年,市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首次在平度市明村镇白里村樱桃西红柿产业园推广熊蜂为设施樱桃西红柿授粉。产业园负责人李成龙向记者介绍,经熊蜂授粉的樱桃西红柿果形周正、汁水饱满、口感酸甜适中,产量相比人工授粉增长5%以上。在节约劳动力成本的同时,预计亩产可达2万斤,亩均收入约10万元。
在莱西市沽河街道的青岛宜羊千僖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青岛市疫控中心正高级畜牧师孙友德,仔细观察羊群生长状况、调阅养殖档案,针对春夏季高发疫病防控以及母羊围产期子宫内膜炎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涵盖环境调控、疫苗优选、中药保健的综合防控方案,并强调要全面落实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饲草料安全管控等技术建议。“专家带来的全链条技术方案,尤其是疫病防控关口前移的理念,大大提升我们场内生物安全体系的科学性。”公司负责人荆代芝表示,这不仅保障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更对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保险护航强农惠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器”,为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农民能够安心投入农业生产。近年来,青岛市逐步构建起“19+6+N”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撑体系,实现主粮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主要品种全覆盖。在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中,青岛市进入全国第一档。
在今年的科技大集上,科技下乡活动首次邀请了驻莱西市的人保、太保等6家农业保险企业,20余名农业保险业务专员现场为农民详细讲解农业保险政策。“按照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指导,我为150头奶牛购买了平安财产保险公司的‘政策性生鲜牛乳价格指数保险’,2024年下半年一共交了13406元保险费,因为牛奶售卖价格低于目标价格,6月至12月得到赔付64305元。”莱西李奇奶牛养殖场场长李奇高兴地说。据介绍,2024年以来,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4.5亿元,已支付赔款总额4.09亿元,赔付率90.89%,共承担风险97亿元,惠及农户92.46万户次。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下一步,青岛市将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下乡活动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让科技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来源:荆州市晓亲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