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的人不能吃韭菜?医生:不止韭菜,5种食物建议少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15:48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个糖尿病门诊医生接诊时常叹气,说现在不少人听说自己血糖高了,不是查食谱,而是先把“韭菜”从菜单上划掉,生怕一口吃错,血糖就飙上天。

还有人逢人就说韭菜是“发物”,糖尿病人吃了会“火上浇油”。听起来挺有根据的,其实真是错得有点离谱。

韭菜到底能不能吃,这事得翻着营养学、代谢学、内分泌都看看,不然一刀切,吃错不说,饿得还挺可怜。

先把韭菜这个事讲清楚。它不是高糖食物,也不是升糖快的。每100克韭菜,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大概4.6克,热量也才20多千卡,连一个馒头的零头都不到。

韭菜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膳食纤维、含硫挥发物及多种植物活性成分——不仅不会升高血糖,反而能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形成粘稠的凝胶基质,通过物理性延缓胃排空过程和阻碍肠腔内的葡萄糖扩散速率,从而产生显著的餐后血糖平缓效应。

上海交大医学院有项临床小样本研究,就测试过在餐前先吃100克韭菜的糖友,其后两小时血糖曲线平稳下降,比直接吃主食的波动小了一半多。

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觉得韭菜不能碰?问题不是韭菜,而是“怎么吃韭菜”。

有些人不是吃韭菜,是吃韭菜盒子、吃韭菜炒蛋、吃韭黄粉丝,满满一盘油,主食量也没减,结果不是韭菜的错,是餐整盘都超标。

有个中年人早上喜欢吃两张韭菜鸡蛋饼,结果一查,餐后血糖高得吓人,还怪韭菜“冲”,其实他吃进去的碳水比一碗米饭还高,韭菜只是在“背锅”。

说到底,不是不能吃,而是别跟高油、高面、高蛋白混一块。那真正要提醒的,其实不是韭菜,而是那些吃起来没啥负担,其实最容易“暗升血糖”的食物。

第一个,就是所谓“粗粮甜食”。不少人以为只要是粗粮做的,就能降糖,于是红薯干、玉米饼、山药糕吃个不停。

这些食物虽然是粗粮做的,但加工方式不一样,淀粉已经被破坏,进入身体后吸收速度非常快,血糖上升更凶。

比如常见的“杂粮窝窝头”,看着粗糙,其实升糖指数(GI)高达85,比米饭还高,关键是很多人一吃就两个,还当主食外加。

再比如山药糕、玉米饼,有的还加糖加油,热量直飙300卡每份,血糖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吓坏一片检查单。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就说过,最怕的不是吃糖,而是以为“没糖”的东西,吃进去比糖还猛。

第二种是果汁和干果。尤其是鲜榨果汁,不少人觉得天然、无添加、还含维生素,是糖友的“营养饮料”。但果汁和水果完全两回事。

一杯橙汁,至少得用2-3个橙榨出来,糖分全浓缩了,纤维被扔掉,升糖速度像打针一样快。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就特别提醒,糖尿病人尽量避免饮用果汁,哪怕是纯果汁,因为它无法控制血糖反应。

还有人拿葡萄干、红枣干、桂圆干当零食,说是“以食养血”,殊不知这些干果是血糖的大杀器。干制后含糖量提升一倍以上,而且容易一口接一口,吃完才发现嘴甜心跳快。

每100克葡萄干的糖分逾60克,抓上一把放入口中,恰似饮下一大杯糖水。有医生调侃说:“糖尿病人最怕的是‘手没把住’,干果越嚼越来劲,一顿下来药都白吃。”

第三个被严重低估的是“汤汤水水类”,特别是甜汤、羹汤、炖盅。像南方流行的银耳羹、莲子羹、红豆汤、绿豆沙,听着都是养生神器,实际糖分极高。

很多是加了冰糖、红糖、糖桂花熬制出来的,有些一碗下来糖分高达30克,超过一天推荐摄入量。

更糟糕的是,这种汤水吸收快,糖分进入血液速度极快,属于“暴升型”,刚喝完半小时血糖飙得最狠。

第四种要提防的,是“健康坚果”。很多糖友被告知要吃坚果补好脂肪,于是买了一堆杏仁、腰果、核桃,每天几把抓着吃。

问题是,大部分市面上的坚果都是调味的,盐焗、糖烤、蜂蜜味、奶油味一大堆,加糖加盐不说,还混进了麦芽糖浆、代糖等添加剂。

这些成分虽然不直接升血糖,但会刺激食欲,让人吃过量,再加上坚果本身脂肪高,肝脏代谢负担加重,会影响胰岛素功能。

中国营养学会倡导,糖尿病患者每日坚果摄入量不宜超过10克,大致为三颗核桃或者五颗杏仁的量。

而很多人一吃就是半袋,还当成晚餐补充品,吃完还得喝点酸奶“解油”,等于热量、糖分、脂肪全线拉满。

一位糖友日常控制得不错,就因为春节回家吃了一段时间坚果大礼包,复查血糖直接从7.1飙到9.4,医生直接停了他所有的“零食权限”。

第五种是老百姓最想不到的——咸菜、泡菜、榨菜。这些东西糖分不高,但钠含量极高。高钠摄入会诱发胰岛素抵抗,让原本就疲劳的胰腺更难控制血糖。

而且高盐还会引起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而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压和肾病,这些腌制品等于在糖尿病的底火上加了一撮盐柴。

所以那些真正该管住嘴的,不是明显“甜”的东西,而是那些披着“健康”、“清淡”、“养生”外衣的高糖高脂高盐隐形食物。

它们不猛,但杀人不见血。说回韭菜,它反而在这些“伪健康食品”里显得清清白白,不但升糖慢,还能助消化、补阳气、通便防脂肪肝。可惜被冤枉太久。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如果一个人血糖已经控制不太稳,又想吃得舒服,不想天天吃得像草一样清苦,有没有一种“稳糖又不难吃”的饮食方式,既能兼顾血糖,也能保持生活质量?

医生现在越来越提倡一个方向叫“低GL饮食”——不是只看升糖指数(GI),而是综合考虑“食物量”和“升糖速度”的搭配,降低餐后血糖负担。

比如同样吃米饭,把量减一半,配上一盘高纤蔬菜和蛋白质,比如蒸鸡胸、焯海带、炒豆芽,这样血糖反应会大幅下降。

还有一种策略叫“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能有效延缓碳水吸收速度,平均降糖峰值10%-15%。

另外主食替代也有妙招,把精米换成杂粮混合米(比例控制在1:3以内)、红薯切丁蒸熟混进去、玉米粒加入饭里,这种“变相减糖法”,比单纯少吃管用得多。

再搭配少量优质脂肪,如牛油果切片、橄榄油拌菜,不但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糖分吸收。

吃得好,不代表吃得多。吃得巧,才是糖控之道。血糖不是吃坏的,是吃错的。

懂得怎么搭,怎么混,怎么避雷,糖才稳得住,人才能活得香。别再怕韭菜了,该怕的是自己不懂吃。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