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每天晒太阳的高血压患者,几个月后或出现这3大变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7 17:27 4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高血压患者天天在盯着血压计的数字跳来跳去,吃药吃得准、盐吃得少、水也喝够了,但血压就是不听话,有时候一紧张、一激动,还是“飙”上去。

有人觉得是天气热,有人觉得是情绪急,其实医生早就发现了一个被大家忽略的“血压调节器”,那就是阳光。

有点出人意料,但真不是瞎说。

有些长期高血压的人,只是坚持每天出门晒晒太阳,三个月不到,身体就悄悄地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只靠吃药能带来的。

最让医生感到惊讶的一点,是血压的波动幅度竟然变小了。

这个其实比单纯的“压下来了”还重要。

人一天之内血压本来就会有波动,早上起来高一点,中午稳定,晚上再降下来,这叫“昼夜节律”。

但很多高血压病人,这节奏早就被打乱了,不是早上飙,就是半夜飙,有时候吃了药也压不住。

这种波动太大,对血管伤害最大,比稳定偏高还危险。

但有些人晒太阳晒了一段时间,医生重新看他们的24小时动态血压图,发现那波形不再像过山车,而是慢慢平稳下来了。

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个光照与血压研究小组,就做过一次实验。

他们找来超过200名高血压患者,每天让一半人出去晒太阳20分钟以上,另一半人维持原生活方式。

三个月后对比,晒太阳这组人的血压平均下降了5mmHg,但更明显的,是波动幅度从原来的±15mmHg,降到±9mmHg以内。

这个变化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太关键了。

血管最怕忽高忽低的刺激,就像橡皮筋反复被拉扯,早晚会松掉、破裂。

而太阳的光照,让血压的节奏慢慢稳住了,这不是药物能轻易办到的事。

背后其实跟一氧化氮的释放有点关系。

皮肤在接受紫外线照射时,体内会释放出少量的一氧化氮,这种气体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

有点像天然的“血管松弛剂”,但温和、持久、不容易引起低血压反应。

而且,晒太阳这个动作,不用吃,不用打针,身体一感受到紫外线,就自己开启这个功能了。

等于说,每天太阳一晒,血管的“调节阀”就被轻轻拧了一下,时间一长,这阀门就不容易失控。

还有一个变化是血管弹性变好了。这事听着抽象,但其实就是动脉不再那么“僵”。

年纪大了的人动不动就高血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血管变硬了,本来弹性十足的血管壁,被高压长期拉伸得跟硬管子似的。

太阳一晒,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开始上线,这东西除了促进钙吸收,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本事——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美国《心血管研究杂志》曾刊登一篇研究,追踪了312名高血压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弹性变化。

发现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维持在30ng/ml以上的人群,动脉僵硬指数比维生素D缺乏组低了23%。

而这不是靠吃补充剂吃出来的,是靠户外自然晒太阳合成的。

那些长期不出门、不见光的人,哪怕饮食补得再好,血管还是发紧,动不动就高压拉高。

而晒太阳的人,哪怕饮食没怎么变,血管壁却慢慢“松动”了,不那么抵触血流了。

更妙的是,这种血管弹性的改善,还会传导到心脏。

因为血压稳定了,心脏不用老是“猛蹬”,它的负担就轻了。

有些晒太阳的人三个月后去做心电图,医生发现左心室的肥厚度有轻微下降,这说明心脏肌肉没那么吃力了。

虽说不是大转变,但这点点进步,对于慢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方向性的好兆头。

第三个变化最让人没想到,那就是睡眠变好了。

高血压的人很多都有睡不踏实的毛病,有的是压根睡不着,有的是睡了醒、醒了又睡。

可晒太阳这事,一搞起来,晚上就慢慢安稳了。

这不是巧合。阳光刺激视网膜,会让身体抑制褪黑素白天的释放,到了晚上,反而更容易形成“激增反弹”,让人入睡更快、睡得更沉。

国内一项小范围睡眠质量实验中,有45位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老人,被要求连续晒太阳30分钟以上,持续两个月,结果超过七成的人在第一个月后报告“睡眠变深、醒得少”。

而这些人中,服用安眠药的比例也下降了,说明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有调节。

睡得好,交感神经压力下降,血压自然也更听话。

这种“阳光调节神经-改善睡眠-间接控压”的机制,是药物治不了的部分。

更关键的是,有些高血压不是因为盐吃多了,而是交感神经过度活跃,特别是那种动不动就心跳快、手心出汗的人,一紧张就上压的人。

这类人身体本来就像拧得太紧的发条,一点刺激就炸。

而晒太阳这事,恰好能让交感神经“放松下来”,副交感系统站出来主持大局。

这一来一去之间,人的整体状态就像慢慢放松下来了,血压跟着稳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且太阳不是只晒皮肤,眼睛也要感光。

有医生专门提醒,早上八九点出去走十几分钟,别戴墨镜,让眼睛感受到自然光,这种直接刺激视网膜的光照能更有效地调节昼夜节律。

而昼夜节律一稳定,激素分泌就顺,像皮质醇这些容易让血压升高的激素,早上高、晚上低,就不会“日夜颠倒”,让血压也跟着乱跳。

所以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有些高血压患者吃药吃得挺准,数据也还行,但人状态不好——老紧张、老没精神、睡不好。

这类人最适合的“额外治疗”,就是晒太阳。

不是暴晒,是轻晒,是让身体自己恢复节律、自主调节血管、自主释放褪黑素、自主合成维D。

这些事药物管不着,但身体自己能干。

杨守红.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共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学,2025-03-27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