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3日,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宣布三只羊公司整改通过,但舆论场对于“小杨哥带货翻车”依然心有余悸;
36元一盒的烤肠被疯抢,9.9元一盒的梅菜扣肉却成过街老鼠——
这届消费者为何心甘情愿被“收割”?
2025年3月23日,合肥市场监管部门宣布三只羊公司整改通过,但舆论场对于“小杨哥带货翻车”依然心有余悸;
24小时后,谢霆锋的锋味派高调举办四周年庆典,宣布爆汁烤肠累计销售额突破15亿元,连续三年霸榜全国销量第一。
据悉,锋味派的爆汁烤肠为109元3盒,一盒有8根,约4.5元每根。
当小杨哥深陷“低价陷阱”,谢霆锋用一根定价高昂的烤肠撕开直播行业的遮羞布:
网红直播带货的流量只是昙花一现,真正掌控供应链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谢霆锋华丽转身
2014年,谢霆锋在《十二道锋味》切下第一刀牛排时,没人想到这会成为15亿生意的起点。
这档综艺帮谢霆锋立起了“装逼厨神”的人设:当其他明星在真人秀里插科打诨时,他跑去挪威捕帝王蟹、到法国学分子料理;
网友笑他“不务正业”,却不知道他悄悄注册了“锋味”商标。
在00后眼里,谢霆锋不是歌手或演员,而是淘宝详情页里那个系着围裙煎烤肠的“谢大厨”。
2015年,谢霆锋发行音乐专辑《锋味》,并在2016年成为首位“米其林之友”奖项的获得者。
但真正的让锋味烤肠走上神坛的,是谢霆锋2021年与薇娅母公司谦寻联手创立的锋味派。
借助直播电商和明星创始人影响力的叠加,锋味派迅速破圈。
创立初期,仅用三个月时间,单月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九个月GMV破亿。在锋味派成立的第三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在此期间,谢霆锋将“厨神”人设发挥到极致:
直播煎烤肠时突发奇想拉小提琴,单场卖出8000万;通过讲解液氮锁鲜的分子技术、身着工作服参观工厂,被网友戏称“最帅厂长”。
单根4.5元的单价,锋味烤肠是普通烤肠的2-3倍,为何依然大卖特卖?
最基本的原因还是“谢霆锋”三个字。
明星带货的本质是“信用预售”,《十二道锋味》里他走访全球食材产地,米其林颁奖台上他谈分子料理,这些场景早将“专业厨神”标签烙进大众心智。
当他说“我的烤肠用92%黑猪肉”,消费者信的不是数据,而是谢霆锋 20 年不塌房的安全感——从“信用绑定”到“情感收割”,明星IP的变现形成了闭环。
当然,再强的明星效应也抵不过过硬的产品力。
谢霆锋对产品的打磨也非常讲究,据说仅烤肠的肥瘦比例就测试了217次,最终锁定“3:7黄金配比”,既保留肉香又不显油腻。
同时使用液氮锁鲜技术、无防腐剂配方,对标高端餐厅食材标准。这也是锋味烤肠单根4.5元售价的底气,一句“高端速食”让溢价瞬间合理化。
当网红还在直播间嘶吼“9块9上车”,锋味派已从抖音爆款到 2 万家商超、3 万家便利店,甚至入驻山姆会员店推出定制款,销售渠道碾压同类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小杨哥曾给锋味烤肠带过货。如今一个因直播带货翻车,一个凭自营产品封神,令人嘘唏。
“做生意就像熬汤,急火快炒只能香一时,文火慢炖才能香一辈子。”
这句谢霆锋在《锋味》中的台词,成了网红直播带货的最佳注脚。
东北雨姐的红薯粉条、小杨哥的梅菜扣肉、董宇辉的保水虾仁… 这些翻车事故的共同点惊人一致:主播为了赚快钱,只负责收坑位费,连代工厂的资质来源都不甚了解。
那些曾经在短视频平台呼风唤雨的顶流,被毫无底线的代工厂反噬。
依赖第三方供应链的网红只是“高级销售员”,一旦出现食安问题,轻则掉粉,重则封号。
而谢霆锋、东方甄选等自营玩家,早已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深耕自营商品,才是网红带货的最终归宿。
与小杨哥等 MCN 机构相比,东方甄选更注重自营品长期布局,通过自建供应链和品控体系规避争议(如未出现类似 “糟头肉” 事件)。
截至 2025 年 3 月,其自营商品全网累计销量突破 2.1 亿单,客户总数达 3086 万人,复购率高达 59%,复购用户超 1470 万。2024 年自营产品销量占总 GMV 的 46%,成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头部 MCN 自营占比约 20%-30%)。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甄选全年投入质检费用超千万元,质检报告达 1.7 万份,生产环节实施 24 小时监控、第三方抽检及飞行检查,确保原料与生产透明。
自营烤肠、刺梨原汁等产品因原料优质、无添加成为爆款,新品上线即售罄。
商业的本质,是长期主义的坚守。
直播带货的世界,有人用虚假宣传一夜暴富,也有人用 15 亿销售额证明:
流量会反噬,但产品能续命;人设会崩塌,但品牌能穿越周期。
看着锋味派晒出的战绩,小杨哥或许终于明白:
消费者交的不是 “智商税”,而是 “信任税”。只是这一次,整改复出再也洗不白翻车的历史。
来源:大眼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