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签约有感丨医生有感——十年守候,医路同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7 20:06 3

摘要:我是李娜,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转眼间,我与居民们签订的第一份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已悄然走过了十个春秋。这十年间,我从一名青涩的医生逐渐成长为居民心中的“自家人”,也亲眼见证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深受信赖的转变。回首这段

作者: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娜

我是李娜,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转眼间,我与居民们签订的第一份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已悄然走过了十个春秋。这十年间,我从一名青涩的医生逐渐成长为居民心中的“自家人”,也亲眼见证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深受信赖的转变。回首这段历程,我深刻感受到:家庭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关乎健康的重托与使命;而签约服务,也不仅仅是一纸协议,它是医患之间心连心的承诺与信任。

生命热线”:从陌生来电到深夜守护的“家人关怀”

在签约初期,许多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概念心存疑虑:“你们真的能随叫随到吗?”为了兑现承诺,我的手机从不静音。无论是凌晨三点为高热惊厥的孩子指导用药,还是周末冒雨上门为卧床老人换药,甚至在疫情期间为慢性病患者送降压药,我都始终坚守承诺。凌晨两点五十八分,手机铃声划破寂静。“李医生,我浑身发抖,头晕目眩……”电话那头,82岁的陈阿婆声音颤抖。我瞬间清醒,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指导她自测血压——170/90!数值跳出的瞬间,我脑海中已迅速形成处置方案:“阿嬷,现在慢慢坐稳,先含服您手边药盒里的卡托普利半片。”听着她摸索药瓶的窸窣声,我同步评估风险:排除中风体征后,指导她加服利尿剂,并叮嘱用温水泡脚以促进血管扩张。电话持续了47分钟,直到她的血压降至150/85,头晕症状缓解。晨光微露时,我又拨通电话:“阿嬷,今天盐焗鸡腿要少吃啦,中午我带着新调的降压方案来看您。”窗外鸟鸣渐起,而这条24小时在线的“生命热线”,早已成为签约居民安心的“医”靠。十年间,我的通讯录里存满了家签居民的电话号码,而他们的手机里也存着我的名字——“有事找李医生”。一位独居的阿姨曾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听到你的声音,我心里就踏实了。”这份深厚的信任让我深刻体会到,“24小时在线”不仅是一句服务承诺,更是搭建医患信任的坚实桥梁。

“生活档案”:从生活细节到健康守护的“温情密码”

李娜家庭医生团队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创新性地增设了“生活事件记录栏”。这一举措让我们得以窥见签约居民们的生活片段:张阿姨的三个子女均不在厦门;刘阿伯的老伴24年已去世;王阿姨已搬到同安独居;宋叔叔经历了PCI手术;张先生的儿子患有重精疾病;兰女士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这些看似与医学无关的细节,往往成为解开血压波动之谜的关键线索。团队手机里还详细记录着348位签约居民的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这些最温暖的"医疗数据",为居民提供了最贴心的健康守护。

“上门守护”:从脚步丈量到健康托付的“温暖承诺”

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从不局限于诊室的方寸之间。十年间,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陈淑茹护士、林振玲护士的脚步从未停歇,走遍了集美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为术后康复的居民上门拆线,还是为糖尿病足患者定期换药;无论是为独居老人送去温暖的关心与祝福,还是为临终老人提供细致的安宁疗护……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钟阿伯一家。76岁的钟阿伯因意外压伤脚趾导致行动不便,老两口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每日往返医院换药成了难题。子女工作繁忙,难以兼顾,老人一度陷入焦虑。得知情况后,我带领团队护士迅速启动家庭病床服务,每天背着医疗箱登门换药。连续26天里,无论暴雨倾盆还是烈日当空,我与护士都坚持上门,细致处理伤口、调整护理方案,更耐心疏导老人情绪。随着红肿的伤口逐渐结痂愈合,钟阿伯感慨道:“你们就像自家闺女一样贴心!”这场跨越楼梯的“生命接力”,不仅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更让“小病床托起大健康”的温情在社区流淌。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家庭医生的价值,就藏在一次次弯腰换药、一句句耐心叮嘱的细节里。

“家签十年”:从个体健康管理到社区健康生态的“变革之路”

十年签约服务,改变的不仅是个体健康,更是整个社区的健康生态。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家签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这十年间,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动态健康档案系统,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涵盖了日常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量身定制,确保了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我们团队定期下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过去的“有病硬扛”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筛查和预防。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曾经的“老病号”在我们的帮助下,不仅恢复了健康,还成为了社区的健康宣传员。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来到社区医院当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传播健康知识,带动邻居们一起参与跳健身操、练习八段锦等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共同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这种“以签约为中心、以社区为纽带”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医学有温度,签约见真情。有人问我:“十年如一日事无巨细,不累吗?”当然累。当60岁的张阿姨坚持要亲手给我织毛衣,当抑郁症少年主动找我商量如何摆脱阴霾,所有的疲惫都化为动力。家庭医生这份职业,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签约服务不仅是工作,更是用时间与真心书写的“健康契约”。未来,我愿继续做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用下一个十年的坚守,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康。因为,我始终相信:唯有以心换心,方能医路同行。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来源:画个句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