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记忆力还凑合,回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记不全名字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8 06:00 2

摘要: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本村东石门上的,学校在村西头,一所庙宇大殿,配上若干平房,所以,这些同学都是本村人,全班好像一共有35名男女同学,试试回忆一下吧。

最近一天早上,突然想起一件事,是不是应该把老师和同学的名字回忆一下呢?

不管有没有意义,起码是青春少年时代的历程吧!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本村东石门上的,学校在村西头,一所庙宇大殿,配上若干平房,所以,这些同学都是本村人,全班好像一共有35名男女同学,试试回忆一下吧。

教过课的老师有,赵葵花,赵书珍(英年早逝),赵义堂(去世),赵聚信,赵小贵,王春丑(去世),王增林(去世)。

赵小贵,赵聚信担任过校长。

同学如下:王贵山,王平贵,王云生,王海滨,王山林,王新增,王书群,王爱梅,牛增群,赵立明,赵书平,赵建魁,赵群英,赵增祥, 赵英魁,赵建明,赵成发,赵密娥,赵春花,赵立云,赵香芬,赵海荣,赵二梅,王全林。

其他人想不出来了。

在南石门上高中的同学,主要是南石门,皇台底,中石门,东石门,周公村,尹郭,西石门,西小郭,北小郭,大小陈庄,东红庄等地在此就学。

这所学校位于南石门村南,周公村北边,紧邻南石门公社大院,现在是南石门政府所在地,属于社办高中,八十年代之后就停办了,具体何时记不清了,现在是南石门中心小学。

当时就两排房子,北边一排,东边是教室,西边是教职工办公室。

南边一排,东边是教室,西边是伙房,包括教师办公室。

校门向北开,进门两边是几排郁郁葱葱的白杨树,开全校大会就在树林里面。

那时,我们一个班最多时达到50人之多呢。

教过我们的老师:闫德仲,刘振宝,梁朋聚,陈书云,王志新,刘亚平等。

刘亚平好像后来考取华东还是西南的政法大学了。

他教过我们一堂语文课,朗诵课文声情并茂,讲课生动形象,记忆深刻

校长是孟贤春,他给我们上过政治课,犹记得他在黑板上面写的: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我们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不过,我们五、六俩班百余学生,1980年高考,没有一个考取中专或者大专的。

这跟我们处于的时代有关吧!

同学名单:

张小明,郭学俊,郭玉琴,郭宝兰,张小婷,王学原,王建东,张建军,徐庆荣,徐庆寿,王翠芬。

梁建中,张纪勇,张继红,张少新,侯聚礼,梁建河,梁麦芬,梁喜爱,孙运山,孙运增,袁喜胜,高海运,高书荣,苗建林,霍银巧,张改凤,郭小婷。梁增有,贾海亮,李修深,赵金虎,赵武臣。

还有几位同学是我的初中同学,都来这里上学,每天往返四趟,早晨到校, 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到校,然后放学才回家,一天步行二十余里,翻过两道深达一丈多,长达四五十米的河沟。

由于经济跟不上,物质匮乏,步行上学,那时候是常态化的事情,几乎很少有骑车的,即便有也是破旧的自行车,那就相当不错了。

六班也有几位同学,依稀还记得他们名字。

梁海须,徐德强,王进中,张花荣,张花珍,孟凤珍,李建房,赵海平。

赵海平是四班学生,到六班复习的,高考他报的是文科,我也一样,所以进行过几次交流。

记得我给他说过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记者。

没想到,若干年后,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啦!

跟他的交往一直持续着,八十年代一度密切,关系不错,曾经夜晚徒步几里地翻深沟,和发小七班学生赵成群(英年早逝)去他家聊天,后期交往逐渐减少。

别的好像记不住了。

毕业之后,同学见面并不多,西石门村的同学见面机会多一些,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就是那个村的,我经常去。

奇怪的是,高中六班的张花荣及其父母兄姐,与我外公外婆住前后院,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可是,毕业之后40多年,再也没有相遇。

和王建东比较有缘,高中阶段,喜欢美术的他,给我创作的小说画过插图。

1981年冬季,碰巧在承德下板城一个新兵连集训,他复员后到邢台县电台和电视台工作,担任过负责人。

我还在村里种地时,给他所在单位投过稿,很快就播出了。

我到邢台广播电视报工作后,在顺德路邢台县政府大院见过他一面,那时,邢台县旅游局在里面的小院办公,邢台县电台也在那里,好像在二楼吧?

几年后,新闻记者资格考试,我们在钢铁北路的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考场相遇。

如果头条有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学,敬请补充有关名字有细节。

如果有初中和高中毕业合影照片更好,直接发在本文的评论页就可以,在此,我先感谢你的支持!

毕竟已经年过花甲,记忆减退啦!

1980年毕业,到现在,时间过去45个春秋,我们不再年轻,我们跨入人生的暮年!

但是,一起学习的岁月是无法忘记的!

来源:记录时代风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