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速冻第一股”,执意赴港“圈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8 07:29 2

摘要:不过,不给媒体全额报销机票的安井食品,自家账上却并不缺钱,甚至可以说相当宽裕。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井食品账上有货币资金25.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22亿元。至于负债,也只有1.11亿元的短债。

240亿市值的“速冻食品第一股”安井食品,近日曝出不给媒体全额报销机票的“大瓜”。

在一张广为流传的截图中,安井食品公关公司的员工称,从上海至广州价格1940元的机票超过了公司8折机票的标准,最多只能报销1712元。

不过,不给媒体全额报销机票的安井食品,自家账上却并不缺钱,甚至可以说相当宽裕。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井食品账上有货币资金25.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22亿元。至于负债,也只有1.11亿元的短债。

不差钱还不给媒体全额报销机票就算了,安井食品还不顾超半数中小股东们的反对,执意要去港交所“圈钱”。

贵为“速冻食品第一股”的安井食品,下的是一步什么棋?

预制菜带崩业绩

从厦门渔港发家的安井食品,多年发展过来已经形成了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下称“预制菜”)、速冻米面制品、农副产品、休闲食品和其他业务等六大商品类型。其中,前三大商品类型贡献营收超过97%,是妥妥的支柱性业务。

在2020年之前,安井食品在三全、思念等速冻巨头的夹击下,业绩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从2012年至2019年,安井食品的营收从14.27亿元增至5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只有20.51%。

真正让安井食品起飞的,是2020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出的预制菜。《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显示,预制菜的渗透率在2030年将增至30%,市场规模1.2万亿元。

从2020年至2023年,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的营收,便从6.73亿元猛增至39.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

靠着“给力”的预制菜业务,安井食品的总营收也从69.65亿元猛增至140.5亿元,直接翻了一倍多。归母净利润也从6.04亿元增至14.78亿元。资本市场上,安井食品的市值也迎来猛涨,最高接近680亿元。

在2023年,安井食品还以第一名的身姿,登上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榜单。

不过,2024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突然来了个急刹车。2024年上半年,安井食品预制菜业务实现营收22.08亿元,同比增幅骤降至0.4%,可以说几乎“原地踏步”。

「快马财媒」发现,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者对预制菜产生了信任危机。一份2022年的预制菜品质升级报告显示,过半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预制菜产品质量问题,近一半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产品口味还原度低、食用体验不及预期。

除了产品质量、口味还原度、食用体验等问题外,预制菜行业还面临着标准缺失、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在黑猫投诉App上检索“预制菜”,共有投诉832条,多指向菜品不新鲜、质量、卫生等方面。智纲智库创始人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直言,“预制菜就是猪狗食。”

C端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也传导至B端的餐饮企业。为了生存,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开始抵制预制菜,海底捞甚至推出了“非预制菜菜单”来吸引消费者。

如此局面之下,安井食品祭出“降价”杀手锏,将预制菜肴的均价从2.07万元/吨降至1.8万元/吨。但受制于成本端猪肉、鱼糜等价格的波动,安井食品预制菜肴的毛利率出现明显下降,从2018年的接近30%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2%左右。

受制于预制菜肴均价的下滑,安井食品在2024年三季度更是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财报。

赴港IPO“圈钱”

在国内预制菜市场极度内卷之下,安井食品想到了“出海”。

2024年1月20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称,将启动公司登陆港交所的相关事宜。不过,次交易日开盘后安井食品直接跌停。

至于跌停原因,市场分析认为港股估值偏低,安井食品赴港上市可能会拉低A股估值。事实确实如此,2024年初港交所处于流动性紧、估值低、融资难等困境中。但伴随2025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直接推动了海外资金加速涌入港股,港股的流动性危机得到暂时性缓解。在这个节骨眼上,包括恒瑞医药、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大白马纷纷排队“A+H”,安井食品自然也想凑凑这个热闹。

只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井食品的境外收入占比只有1.22亿元,比例还不到1%。乍一看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动作频频”,但现实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安井食品出海的难度,不亚于再创业。

除了外部市场转暖,安井食品赴港IPO对A股估值影响降低外,公司本身其实并不缺钱。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安井食品账上有货币资金25.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2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长期处于净流入状态。

不缺钱的安井食品,反倒不断在资本市场募资。「快马财媒」发现,2017年安井食品在A股IPO时募资6.01亿元,2018年、2019年两年累计发行14亿元可转债,2022年3月“定增”又募集56.32亿元。几番操作下来,安井食品累计拿走了76个亿。

与大手笔的募资相比,安井食品却羞于分红。自安井食品赴A上市以来累计只分了8次红,总额不到13亿元。如此几番骚操作下来,安井食品被股民们称为“吸血鬼”。

另据「快马财媒」发现,在安井食品股价狂飙时,其大股东和高管不断减持。2018年以来,安井食品累计减持金额超过62亿元。

总结下来就是,累计融资76亿元的安井食品,控股股东和高管们在几年间套现了62亿元,分红分了12.5亿元……

但就是这样骚操作不断的公司,却得到多数机构的追捧。

2022年,机构持有安井食品股份超过64%,2023年也有50%以上。换句话说,股价上涨时还好,但单边下跌行情下,抱团的机构们极易发生“踩踏”,并最终伤害一众中小股东。

来源:快马财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