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三口不痛不痒,查出甲状腺癌,主任叹息:太无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8 02:08 2

摘要:张医生拿着三份甲状腺癌的检查报告,眉头紧锁。面前坐着的是上海陈家一家三口:45岁的陈先生、43岁的陈太太和他们19岁的女儿。

张医生拿着三份甲状腺癌的检查报告,眉头紧锁。面前坐着的是上海陈家一家三口:45岁的陈先生、43岁的陈太太和他们19岁的女儿。

他们神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疑惑——因为他们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只是因为单位组织体检才意外发现患有甲状腺癌。

"我们真的得了癌症吗?可是我们一点都不痛不痒啊。"陈先生半信半疑地问道。

张医生深吸一口气,眼中流露出惋惜之情:"这正是甲状腺癌最危险的地方——它常常在无声无息中发展,直到被偶然发现。"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发表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年均增长约15%,已成为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公众对这种"悄无声息"的癌症认知严重不足。

为什么甲状腺癌常常"不痛不痒"?

甲状腺位于人体颈部前方,呈蝴蝶状,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甲状腺癌的特殊之处在于,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

约80%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沪上三甲医院甲状腺外科王主任曾感叹道:"甲状腺癌是隐形的'健康杀手',许多患者因其不痛不痒而忽视,直到疾病发展到晚期才就医,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对健康知识的无知,实在令人惋惜。"

家族性甲状腺癌:陈家的情况并非罕见

对于陈家一家三口同时被诊断出甲状腺癌的情况,专家解释,这很可能是家族聚集性甲状腺癌。《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的研究数据表明,约7%的甲状腺癌患者有明确的家族史。

家族性甲状腺癌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如RET原癌基因突变,这使得某些家庭的成员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此外,共同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同一家庭成员往往有相似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健康意识,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例如,长期居住在缺碘地区、过量摄入碘、接触放射线或某些环境污染物等。

"看不见"的癌症——甲状腺癌的常见症状

虽然早期甲状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约有95%的患者会出现。这种肿块通常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

当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时,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等症状。约30%的晚期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两侧。约20%的患者首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症状,如肺部转移引起咳嗽、气短;骨转移导致疼痛;脑转移引起头痛、视力障碍等。

误区与真相:关于甲状腺癌,你应该知道的事实

误区一: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癌
真相: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都是癌症。据《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年数据,约10-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

误区二:甲状腺癌必然危及生命
真相: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乳头状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超过95%。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因为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预后差异很大,如髓样癌和未分化癌预后较差。

误区三:甲状腺癌一经发现就需立即手术
真相: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直径≤1cm)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可考虑积极监测而非立即手术。《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指出,对于低风险微小癌患者,积极监测是安全可行的选择。

防患于未然:甲状腺癌的筛查与早期发现

定期体检是发现早期甲状腺癌的有效途径。国家卫健委建议35岁以上人群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应从25岁开始每年检查。

甲状腺超声是首选的筛查方法,能够发现肉眼和触诊无法察觉的微小结节。超声特征如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规则、形态不规则等提示结节可能为恶性。

对于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是确诊的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

对高危人群,如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儿童期头颈部受过放射线照射者,应进行更频繁的筛查。

与癌共存:甲状腺癌的治疗与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综合考虑肿瘤类型、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根据《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甲状腺癌的基础治疗,包括全甲状腺切除术、次全甲状腺切除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性碘131治疗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尤其是有远处转移或高复发风险者。

TSH抑制治疗通过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抑制TSH水平,减少肿瘤复发风险。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晚期难治性甲状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生活中的预防:降低甲状腺癌风险的方法

合理碘摄入:过多或过少的碘摄入都可能增加甲状腺癌风险。建议使用碘盐,但不过量。

减少辐射暴露:避免不必要的X线检查,尤其是颈部区域。医学检查必要时应佩戴防护设备。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增加蔬果摄入;规律运动。

环境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环境污染物,如多氯联苯、苯并芘等。

回到陈家的故事

陈家一家三口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早期乳头状甲状腺癌。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他们接受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恢复良好。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们改变了以往对体检不重视的态度。

如今,他们已成为社区健康宣教的积极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醒身边人关注甲状腺健康,定期体检。陈太太经常说:"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疾病,定期体检才是真正的健康保障。"

甲状腺癌虽"不痛不痒",却可能悄然危害健康。提高警惕,重视定期筛查,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才能真正守护家人和自己的健康。

正如那位叹息的主任医师所言:"医学知识的缺乏,往往是健康的最大敌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第39卷第5期,"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现状分析"

2. 《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第49卷第12期,"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特点及风险因素研究进展"

3.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第104卷第3期,"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指南(2023年修订版)"

4.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年第42卷第7期,"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5. 国家卫健委《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