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昨天,张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赎梦》在香港正式上映,为了让这部电影打上自己的烙印,他更是罕见地为电影唱了主题曲。
他演戏几十年,曾因王晶一席话,差点活在周星驰的阴影下。
如今他告别喜剧,终成一代影帝。
张家辉,不盲从,才能看未来。
就在昨天,张家辉自导自演的电影《赎梦》在香港正式上映,为了让这部电影打上自己的烙印,他更是罕见地为电影唱了主题曲。
俗话说“演而优则导”,手握多个影帝奖杯的他,确实有资本制作自己的电影。不过在过往的岁月里,张家辉曾将周星驰作为追赶的目标。
在那几年里,张家辉压力很大,即使周星驰只有二十多分钟的镜头,都让他有些接不住戏。
那么张家辉为什么要追赶周星驰,他又是怎么找到自己的风格呢?
张家辉对警察这个职业,有独特的偏爱,他因此考上了警校,后来因工作原因,选择离开警察系统,另谋生路。
经同学的介绍,他进入影视公司,成了一名幕后工作者。
后来公司打算拍一部关于学警的电影,张家辉被领导赏识,就这样成了电影的男主角。
虽然这个机会十分难得,但是电影的整体质量不高,在选角方面也算不上成功。过了一把男主瘾后,张家辉沦为了龙套。
在之后的几年里,张家辉不停在各剧组跑龙套,虽然一直没有停止接戏,但就是不火。
虽然这段龙套生涯让张家辉感到有些绝望,对自己出头的信心也逐渐溃散,但是他得到的机会确实不算少。
比如,年轻时期的张家辉,曾在刘伟强电影中饰演过男主角。可惜两人都处于事业前期,创作出的电影也有些不尽如人意。
后来刘伟强拍摄了电影《无间道》,一下成为香港电影界的标杆,再回忆那段往事时,可能对那年的张家辉也没多少印象了。
1999年,自感演戏无望而去非洲工作的张家辉,再次回到香港,参演了王晶的电影,得到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这次,张家辉终于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原本消极的心态,也重燃希望。
当时,王晶与周星驰这对经典搭档逐渐走向破裂,张家辉的出色表演,让王晶发现了一个演喜剧的好苗子,并尝试着将张家辉培养为第二个周星驰。
这时的周星弛已经与王晶互生嫌隙,他拍摄的《喜剧之王》不但成为周氏喜剧代表作品,还是香港电影中的标杆。
不久后,王晶邀请张家辉与周星驰共同出演《千王之王2000》。从演员定位来看,张家辉的戏份很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周星驰只出场了二十分钟,显然是是绿叶般的角色。
不过,虽然张家辉的戏份多,但是他负责的剧情相对老套,搞笑手法也有些低劣。
而周星驰的戏份固然少一些,但是搞笑的情节很自然,还具有周氏一贯的无厘头特色,让张家辉的主角光芒黯然失色。
在与周星驰对戏时,张家辉知道机会难得,便一边学习一边演戏。但是曾提名最佳男配的他,却发现周星驰的特色太鲜明,很难模仿,而且很多搞笑设计,恐怕只有周星驰才演得出来。
《千王之王2000》播出后,作为配角的周星驰备受瞩目,而主角张家辉则显得有些狼狈。
这部从一开始就要捧他的电影,成就了周星驰,也打碎了张家辉的喜剧梦。
后来王晶也意识到: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喜剧,一种是周星驰,一种是其他的。”
自《千王之王2000》后,张家辉便减少了出演喜剧的频率。
他后来在杜琪峰的电影《黑社会》中演出,完全抛弃了喜剧的那套流程,转而以一种严肃、冷酷的形象,将人物的性格演绎得非常到位。
这时,连张家辉自己也意识到,以前的自己虽然十分努力,但是选错了方向。
事实上,演员的门槛并不高,可能任何一个成名的演员,都是无可复制的。
比如他曾努力学习周星驰的演戏方式,到头来几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现在他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一个周星驰,他是无法超越的。
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张家辉,那条属于他的路,已初见端倪。
2006年,张家辉再次进入杜琪峰的剧组,在电影《放·逐》中饰演配角。在这部电影中,他为了呈现极尽逼真的故事感,不惜放弃道具,直接用真火灼烧自己。这种具有较大风险的演绎方式,在如今的演艺圈简直是屈指可数。
或许从那时起,张家辉才真正不再迎合导演和剧组的喜好,而是靠自己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到极致。
2008年,张家辉参演的电影《证人》上映。在这部电影中,已经无法从张家辉身上看出任何喜剧色彩和稚嫩的手法。他对人物的理解非常深刻,所展现的内心情态也十分吸引人。
仅凭这一部电影,张家辉就夺得了电影节的8个奖项,另外还有两个奖项的提名。
纵然这一年甄子丹参演的《叶问》异常火爆,依然无法与《证人》匹敌。
可以说,这部电影绝对是张家辉正名之作。
2009年,电影《红河》上映,张家辉饰演的阿夏,是在特殊时代下特殊地区中艰难求生的底层人,整个人物身上充满浓浓的悲剧色彩。
在参演这部作品时,张家辉因入戏太深,患上了抑郁症,后来专门花时间调理,才一点点好转。
从张家辉的演艺生涯来看,他似乎并不是天赋型演员,而且在生涯前期,还走了很多弯路。如果非要探究他成名的根本原因,那么从下一步电影中,可以很好的呈现出来。
2013年,电影《激战》上映,张家辉饰演香港昔日拳王程辉。为了将角色演绎到位,他苦练9个月,练出了一身肌肉,很好的展现了拳击手该有的体态。
为了一个形象苦练9个月,或许听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在如今的演艺圈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可见,张家辉成功的秘诀并不复杂。首先,他能做到对自己的角色负责,也愿意为了作品也改变自己。即使这条路充满荆棘,依然无法动摇他内心的坚持。
有的人喜欢用大器晚成概括张家辉的演绎生涯。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大器晚成,只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罢了。
电影《证人》在演艺界大杀四方时,张家辉站在领奖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三分人事七分天。
可见在他看来,成功就是努力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要紧抓着三分人事不松手,等那七分天意到来时,才能实现目标。
如今,年过六十的张家辉依然活跃在影视圈,如今的他,有没有料到自己会如此成功呢?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