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成果为光催化和光电化学体系中涉及电荷传输和分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半导体光电化学反应中,半导体与助催化剂之间的界面电荷传输势垒往往是造成电荷在界面处发生复合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的能级不匹配通常难以为界面电荷的分离与传输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近日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六永教授
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渊兴
分别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
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发表题为
“Pt nanocluster-Fe single atom pairs dual-regulate charge extraction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 for enhanced photoelectric response”的
研究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
在《Nature》系列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研究成果为光催化和光电化学体系中涉及电荷传输和分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半导体光电化学反应中,半导体与助催化剂之间的界面电荷传输势垒往往是造成电荷在界面处发生复合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的能级不匹配通常难以为界面电荷的分离与传输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在半导体CuO和Fe SACs之间引入Pt簇作为电子提取层,形成的Pt-Fe键为光生电荷的传输提供了独特的迁移通道,同时Pt簇有效调制了Fe SACs催化活性,进一步增加了界面反应动力学和电荷注入效率。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进一步实现了广谱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的灵敏检测,为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手段。
《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自然出版集团(Springer Nature)旗下的重要开放获取期刊,2010年创刊,覆盖多学科领域,全球综合期刊排名前5%,以发表高质量、综合性的研究成果著称。
《Nature Communications》作为《自然》系列子刊,ISSN为2041-1723,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4.7。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加快重点科研成果的培育,通过深入实施一流学科重大标志性成果“揭榜挂帅”制度、出台一流学科重大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制定一流学科建设成果分类分级清单和学术期刊分级名录等举措,实现了高水平论文加快产出。
文字:何巧玲 王黎 陈渊兴
排版:苗苑
编辑:苗苑
审核:熊伦 陈旭勇 江学良
欢迎加入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