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分时节,天水各处的花儿便迎着讯号苏醒,秦州区自由路的玉兰花更是绽放得美丽,将青砖黛瓦的街巷装点成一片“云雪之境”。这条承载着六百年历史的古巷,因玉兰的盛放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玉兰古巷”。不仅吸引了央视的镜头,更让游客在花香中触摸到了“
春分时节,天水各处的花儿便迎着讯号苏醒,秦州区自由路的玉兰花更是绽放得美丽,将青砖黛瓦的街巷装点成一片“云雪之境”。这条承载着六百年历史的古巷,因玉兰的盛放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玉兰古巷”。不仅吸引了央视的镜头,更让游客在花香中触摸到了“陇上江南”的千年文脉。
步入自由路,抬眼便是玉兰树的枝桠交错,洁白如玉的花朵簇拥成片,宛若“初雪凝云”停驻枝头,人在画中游。这里的玉兰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其中一株古树已有600余年历史,与清光绪年间的“亦渭学堂”遗址相映成趣,如今这里虽已成为学校,但数百年间古旧与浪漫的灵魂呼应一直都在。
今年气温回暖较早,玉兰的花期比往年提前,已于3月下旬进入盛放期,其花瓣在晨光中透出半透明的光泽,与古建筑的雕花门楼、脊兽斗拱构成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此番自由路的“出圈”,离不开一处新晋网红地标——“上海滩·衔月阁”。这座转角楼在玉兰花与光影的交织下,被游客称为“自带电影滤镜”的打卡点。夜幕降临时,暖黄的灯光透过花影洒在斑驳的墙面上,仿佛重现旧时商贾云集的繁华。社交媒体上,“玉兰古巷”相关话题的摄影作品和短视频已近千万点击量,有网友留言称:“这里的花开出了历史的呼吸感。”
转角楼上夜间的文娱活动也成为一大亮点,古琴、古筝、琵琶、对诗词、唱歌……古巷古楼,加上古装扮相的演绎,甚雅。人们不约而同驻足在玉兰花下观看楼间雅事,就连此间通行的车辆也默契绕道,像秋日赏银杏时一般,尽力留住这美好的景象。
以玉兰花为媒,天水市秦州区启动了首届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围绕“诗意秦州”“幸福秦州”等主题,融合民俗表演、非遗展示和生态体验,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盛宴。活动期间,古巷内还设置了汉服租赁点和茶艺体验区,游客可身着传统服饰漫步花下,或于四合院中品茗听琴,感受“人在画中游”的雅趣。
“每年玉兰花开时我都会来这里散步,像是和春天有个约。”一位市民感慨道。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女士亦感叹:“没想到西北的春天也能如此婉约!”据统计,自3月中旬以来,自由路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周边民宿和特色餐饮的预订量都迅速增加。
自由路不仅是赏花胜地,更是天水历史文化街区的缩影。这里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深宅大院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兰花的绽放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人们对古城往昔的想象。未来,当地计划将玉兰花季与非遗手作、夜间经济结合,打造“四季有景”的文化旅游长廊。
去年此时因麻辣烫爆火,天水迎来麻辣烫热潮,今年春天,随着“天水文化旅游嘉年华——2025年春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的启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天水再次成为文旅焦点。西北戏曲荟萃展演、甘肃非遗进景区进社区展演、特色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及第二届天水特色美食“吃货节”等,一场融合美食、文化、创意与体验的文旅盛宴,正在全方位展现天水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场景。
其间,来自省内外的100多位文旅行业主播、达人和媒体记者,通过实地挖掘(沉浸式直播)地方文旅资源、美食美物,以“东方微笑如意甘肃”为话题开展创作宣传,进一步放大了天水麻辣烫“出圈”效应,掀起了2025年天水文旅市场新热潮,激发了全省文旅市场消费活力,极大地提升了“如意甘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记者了解的统计到3月21日的数据显示,本次系列活动全网曝光1.41亿次,其中短视频平台“东方微笑如意甘肃”话题播放量超过6100万次;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新甘肃、奔流新闻、视听甘肃等媒体平台及自媒体号发布图文宣传稿件超过360篇,浏览量超过4850万次;对相关活动在媒体平台直播42场次,累计观看量超过3150万次。
一场一场的春天花事,不仅是一场自然的馈赠,更是一场文化的觉醒。当花香与千年的砖瓦交融,这座“陇上江南”名城正以花为笔,书写着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来源: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