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国明: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带来全新可能性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岭南文化大模型为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生成上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国明指出,通过这一中心,岭南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整合,媒体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岭南文化大模型为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生成上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国明指出,通过这一中心,岭南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整合,媒体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8岁的王木木,在镜头前肆意舞动腰肢时,或许怎么也想不到,这场处心积虑打造的流量盛宴,最终会将自己反噬。从莱州小镇名噪一时的“烧烤西施”,到被全网嘲讽的对象,这位网红老板娘的陨落之路,宛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当代流量经济中暗藏的凶险生存法则。
近日,“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暨《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当晚的“肆秩芳华 筑梦未来《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夜话”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作出上述分享。
2024年12月初,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发布向学术期刊《新闻界》主编“微信投稿”的聊天截图,因其论文高产和投递方式引发社会热议。喻国明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通过期刊的匿名评审,走正常的审稿流程的
2024年12月初,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发布向学术期刊《新闻界》主编“微信投稿”的聊天截图,因其论文高产和投递方式引发社会热议。喻国明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通过期刊的匿名评审,走正常的审稿流程的
有人贴出他发表的上千篇论文目录,直言他是打压年轻人的“学阀”,希望他可以将稀缺的期刊版面留给年轻人。12月10日,喻国明在个人微博对这样的“讨伐”进行回应。他在微博中谈到自己在中国知网发表了1187篇论文,并非是新闻传播学科领域最高产的作者,并提到中国人民大学
最近有关喻国明教授的新闻热度不减,首先有人给他冠以“全球最高产的学者”,对此,喻国明教授自然不能认同,他首先否认自己是,因为他指出他的同事陈力丹教授比他发文还要多,而且以数据为证:喻国明教授在知网上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是1100多篇,陈力丹教授是1200多篇!看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因高产论文和投稿风波成为热议话题。作为一位在新闻传播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喻国明教授的学术产出引起了公众对于学术生态的广泛讨论。
如果你是研究生,可能听过无数次导师的叮嘱:“想毕业,得先发篇核心期刊。”如果你是年轻教师,可能更明白晋升的关键就在于“发够数量的论文”。
近日有消息传,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传播学者喻国明教授从1983年3月起,41年间共发表1226篇论文(不含知网没有收录的报刊、会议论文集等),平均每年29.9篇。另据知网统计,截止2024年11月25日中午12点05分37秒,喻国明教授2024年共发表48篇论
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上海人 。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聘中国人民大学首批国家二级教授;2003-2014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2013年-201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被推上风口浪尖,原因是他从1983年3月至今一共发表了1187篇论文。因为高产,因为笔耕不辍,因为没有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去娱乐、去走穴,没有浪费学术职业时间,结果遭到了舆论的质疑。喻国明教授对网络质疑做出了有力的回应,看了之后深以为然
喻国明(1957—),男,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网络新媒体、认知神经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舆论学研究。
喻国明(1957—),男,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网络新媒体、认知神经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舆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