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乳房纹理可能揭示健康故事——乳腺癌风险的新线索
想象你的乳房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地图,上面布满了线条和纹理,讲述着你的健康故事。《放射学》杂志(北美放射学会的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你乳房中这些独特的“纹理模式”可能与乳腺癌风险有关。这不仅仅是乳房密度的问题——还有更多信息等待我们去解读。
想象你的乳房是一张独一无二的地图,上面布满了线条和纹理,讲述着你的健康故事。《放射学》杂志(北美放射学会的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你乳房中这些独特的“纹理模式”可能与乳腺癌风险有关。这不仅仅是乳房密度的问题——还有更多信息等待我们去解读。
目前,对于早中期患者来说,只要接受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能高达90%以上!这既是医学技术进步的体现,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十年随访铁证显示:相较于传统应用曲妥珠单抗+化疗+安慰剂治疗,采用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术后联合辅助治疗方案,直接将患者死亡风险锐减17%!这不仅是冰冷的数字突破,更是万千乳腺癌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曙光!
而此前中国学者对51万人的11年追踪也显示,每日多摄入50克乳制品,肝癌和乳腺癌风险分别上升12%和17%。
5月13日,罗氏(RHHBY.US)公布III期APHINITY研究的最终总生存期(OS)结果,该研究针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十年后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达到统计学意义:与接受赫赛汀、化疗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帕妥珠单抗(Perjeta)、赫赛汀(
术后第一年是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的重要时期,既需要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也离不开心理状态的调整与功能康复。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来说,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 PIK3CA 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等,靶向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这些患者能通过靶向药精准作用于癌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
目前,后线治疗只能选择化疗为主的姐妹,如果有个效果和化疗相当、甚至更好的口服CDK4/6抑制剂,副反应又相对更低,你愿意选择吗?
2025年4月21日,《大咖风范乳腺癌多学科诊疗交互栏目》第26期以线上形式如期与大家见面。本次会议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MDT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李林教授进行一
5月9日-10日,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承办的“华西乳腺癌诊疗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25四川省第五届乳腺健康科普大赛启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11近期发表于《ESMO Open》的一项研究,评估了T-DXd在法国真实世界中治疗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mBC的临床特征、疗效和潜在毒性,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真实世界中患者治疗的多样性1,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乳腺癌领域涌现出诸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情绪波动对疾病的影响、新药选择的挑战以及人工智能在诊疗中的应用等。为深入探讨这些前沿议题,医脉通特别邀请到三位权威专家——
在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医生们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案例:一位确诊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本该治愈率极高,却在短短两三年内病情恶化,遗憾离世;而另一位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乳腺癌,甚至伴有转移,却在规范治疗后健康地生活了八年之久。
最近好几位姐妹私信问小优,说HER2靶向治疗期间总被头痛折磨。这让小优不禁想起曾经一位姐妹的经历,她硬扛着头痛做完6次化疗,直到眼前发黑呕吐才就医,结果发现是药物引起的高血压。其实头痛就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滴滴答答提醒我们:该注意啦!
乳腺癌全球女性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为女性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在我国“两癌筛查”的推动下,乳腺癌早筛早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了更高效、准确地实施早筛、早诊,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非常重要。浙江省肿瘤医院胡海教授指出,DNA、蛋白质、自身抗体等都可作为乳腺癌早筛早
近年来,乳腺癌高发且呈年轻化态势,诊疗策略与患者需求持续演变,精准、个性、全程化管理成行业焦点。2025年4月20日,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中国行南京站盛大启幕,此次会议围绕St.Gallen共识更新与CSCO指南巡讲,搭建起国内外专家交流互鉴的平台
2025年4月21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一线卫她,晚期乳腺癌化疗新标准——中日巅峰对话”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日本神奈川癌症中心Toshinari Yamashita(山下年成)
近日,“中-法乳房重建大会”与首届“中-法乳腺癌青年论坛”在山城重庆举行。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上海复旦乳房重建经验”,并与现场同道深入探讨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前沿思考。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吴炅教授,请他就当前我国乳
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碰到内分泌耐药的问题,而在以往的科普里,互助君提过内分泌耐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癌细胞“升级打怪”,发生基因突变后不再怕原来的药。那有没有办法让这些耐药的癌细胞重新变得敏感呢?答案是:有希望!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乳腺癌前病变(Breast Precancerous Lesions)是指一组具有向浸润性癌转化潜能的病理状态,准确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