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杨靖宇:浩气长存励后人
在磐石市东山公园靖宇广场,一座高9.03米的杨靖宇将军雕塑巍然屹立。将军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昂首眺望着远方,那是他带领的从磐石走出并发展壮大的东北抗联第一军战斗过的南满大地。
在磐石市东山公园靖宇广场,一座高9.03米的杨靖宇将军雕塑巍然屹立。将军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昂首眺望着远方,那是他带领的从磐石走出并发展壮大的东北抗联第一军战斗过的南满大地。
1939年,杨靖宇率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和警卫旅转战于濛江县(今靖宇县)一带。部队某日宿营时,把途中拾到的野生李子拿来充饥,并把李子核埋在山坡上。几年后,埋下的李子核长成一片李子林。
歌词充满了对杨靖宇将军的赞美和敬仰。歌词中写道:“你是一面反法西斯的旗帜,猎猎升起在天中大地;你是一位星火燎原的天使,把马列主义的真理撒遍淳厚的黑土地;你向豺狼虎豹宣战,正义的镰刀斧头叫醒曙光照耀河山;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的心扉。”这些歌词生动
说起东北抗联,那就不得不提起抗联的灵魂人物杨靖宇。可能你不知道抗联其他的领导人是谁,但你一定认识杨靖宇将军。
曾活跃在东北三省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战斗,用几个“最”才能形容。“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斗争和环境最艰险、最残酷。”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说。
1949年春,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湾村的大路旁有一对兄妹,他们拿着泛黄的照片和家书,不停向南下的解放军战士打听多年前投身革命的父亲马尚德,却始终一无所获。这对兄妹不知道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党和政府也正在寻找杨靖宇将军的家乡和亲人。1951年,黑龙江省
“游击队是灯芯,群众是灯油,灯芯离开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在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斗争。”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芯理论”的故事。
“游击队是灯芯,群众是灯油,灯芯离开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在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斗争。”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芯理论”的故事。
“游击队是灯芯,群众是灯油,灯芯离开油还能亮吗?磐石是我们的根,要在根据地依靠群众开展斗争。”面对雕塑,来自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以下简称“靖宇学院”)的青年教师沙丽娜给学员讲述了“灯芯理论”的故事。
1933年9月18日,金伯阳和杨靖宇一起,将南满磐石县附近的抗日游击武装整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间迅速发展壮大,沉重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成为一支令日军胆寒的抗日武装。
起伏的山川,孕育出煤矿与石油;滂沱的江河,冲积出千里沃野;英雄的儿女,举起刀枪与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14年,挺起不屈的民族脊梁。
起伏的山川,孕育出煤矿与石油;滂沱的江河,冲积出千里沃野;英雄的儿女,举起刀枪与日本侵略者浴血鏖战14年,挺起不屈的民族脊梁。
尽管他遗憾的没有坚持到抗战胜利,但有杨靖宇在的日子里,东北抗联成为了日军和日伪军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远眺靖宇山,由数字“14”的变体设计而来的红色大门,格外庄严肃穆。顺着一条蜿蜒的“抗联小路”向山上走去,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就在眼前。
互动思考: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的抉择中,看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又一次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小学校园内回响。
之前两期我们讲述了因叛变革命、卖主求荣导致杨靖宇将军最终牺牲在白山黑水间的几位叛徒,这期我们来讲讲关于杨靖宇将军那些年的故事。
1940年2月的吉林濛江山区,杨靖宇已经在雪地里和日军周旋了五天。他的棉衣破得露出了灰白的棉絮,脚上裹着用桦树皮和草绳绑成的鞋子,每走一步都会钻心地疼。山下的老乡冒险送来两个玉米饼给杨靖宇吃,他却把饼塞回去说:“鬼子盯着你们呢,赶紧回去!”这个总把百姓安危放在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位于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纪念馆,陈列的一件件珍贵馆藏,无声讲述着那段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史。
四月的脚步踏着温暖的春风款款而来,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我们迎来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是饱含深情的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历史先辈的缅怀,更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敬重与思考。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