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寻根节高端访谈③|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青铜文明是长江文明的特使
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疏浚运河河道。在中国古代,作为人类农业文明的巅峰代表,水利工程是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撑。从当时中国的水利状况来看,长江流域是最为理想的农业耕作区域,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绝佳之地。
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疏浚运河河道。在中国古代,作为人类农业文明的巅峰代表,水利工程是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撑。从当时中国的水利状况来看,长江流域是最为理想的农业耕作区域,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绝佳之地。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伟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系统阐发长江文化内涵,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还提出,形成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7个地域文化片区,其中荆
郑晓云:大洪山虽为自然山体,但其周边区域在地理格局中具有特殊意义 ——这里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的中间纽带,也是淮河流域的源头之一。从文化维度审视,环大洪山区域早已超越单纯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文化枢纽。
5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云彦出席《湖北省石家河遗址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推进会,听取省文旅厅、省司法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立法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条例草案涉及的重大问题。
天朗气清,万物并秀,一场思想激荡、智慧交锋的文化论坛活动10日在武汉东湖之畔举行。“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对话邀请来自文史学界、社科理论界、文博考古界等各方专家学者,围绕农耕文明、青铜文明、长江文明的内涵与价值,畅叙进一步传承创新炎帝文化、曾随文化
5月10日,“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对话在武汉举办,来自文史学界、社科理论界、文博考古界等各方专家学者,围绕炎帝文化、曾随文化、青铜文明、长江文明的内涵与价值,阐述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炎帝文化、曾随文化、荆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
江河万里,泽被千秋;文明如潮,弦歌浩荡。长江,是诗、是歌、是画。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
4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湖北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成功入选。
近日,“‘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举办。多国华媒代表深入武汉、襄阳、宜昌、荆门等地参观采访,品千年文化、赞科技活力、看绿色发展、搭合作之桥。
李柱国先生,1957年生于安徽,自幼与翰墨结缘。这位执着于书法艺术的耕耘者,十岁便与欧阳询的楷书结下不解之缘,后又潜心研习黄自元《间架结构》,在笔墨纸砚间描绘着对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
4月19日下午,武汉“名家论坛”长江文明系列讲座之《大江奔流:从世界看见长江到长江走向世界》在武汉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活动邀请高级编辑,原长江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武汉晨报总编辑、《再会长江》撰稿人罗建华,带领大家在时空对撞中解码长江的双重魅力。
2025“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4月8日在湖北武汉启动。活动聚焦武汉书香建设的基层经验与阅读典型,将开展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书屋、走进书城(书院)、走进图书馆等活动及“全民阅读大讲堂”文化交流等,展现“书香武汉”建设成效,进一步营造全社会
“不服周”一词,源于楚人对周王朝等级制度的不甘与反抗。三千年前,楚国先祖鬻熊助周灭商,却仅获子爵封号,地位远低于中原诸侯。但楚人并未屈服,而是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韧精神,将荆楚之地从蛮荒开发成南方霸主。熊渠封三子为王、楚武王自立称王,两次“不服周”事件
3月23日,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中宣部副部长洪大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全长约6300千米的长江为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长江文明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文明古国到中国式现代化,万里长江流淌着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密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好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长江之滨南京,共话长江文明,探寻中华文明根脉。3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
大河跟人类文明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处于温带的东西流向的河流。“在世界各国,只有中国完整地拥有两条世界级的大河。”3月23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在
“黄河、长江交相辉映,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物理空间。”3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文明古国到中国式现代化,长江里流淌着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密码。3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以《长江
珠海横琴,2025年3月22日-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澳门蔡高中学、小学合唱团清澈纯净的歌声与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天使童声合唱团以音符相和,共同唱响对美好星球的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