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遨游太空 未来绽放田间
“今年是我们第二年种植‘航麦802’了,感觉这个品种比较适合盐碱地,抗旱、抗寒、耐盐、抗病等方面表现都不错,与普通小麦相比,返青期能早一到两天,即使是碰到旱天也没表现出卷叶的情况。”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清介绍。
“今年是我们第二年种植‘航麦802’了,感觉这个品种比较适合盐碱地,抗旱、抗寒、耐盐、抗病等方面表现都不错,与普通小麦相比,返青期能早一到两天,即使是碰到旱天也没表现出卷叶的情况。”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清介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每年开春,望着刚冒头的菜苗边上那密密麻麻、生机勃勃的杂草,我就头疼。以前弯腰拔草,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没过几天,草又冒出来了。除草剂不敢多用,怕伤了土也怕伤了菜。
(文章原创首发,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已开通全网维权,谢绝抄袭和搬运。)
启动“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专业化人才总服务商,全力营造长三角极具竞争力的人才生态;依托产业基础,将创新融入城市发展的基因,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每一位来芜青年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以最大诚意呼唤人才来芜创业就业。
这是许多姑娘在皮肤科门诊听到最多的嘱咐之一,也是皮肤科医生们在自己日常护肤中不容忽视的一步。
然而这里一个月前,满目所见还是“航天紫云英”花海铺就的紫色云锦。如今,这片由“航天紫云英”翻耕还田后的土地,已种植了2300亩航空稻“华航香银针”和2900亩的航天水稻制种。
大皖新闻讯5月20日上午,江城芜湖沐浴在紫云英盛放的芬芳中,位于镜湖区的老船厂旧址内彩旗飘扬、气氛热烈,2025芜湖市紫云英人才日暨人才服务场景发布会在此盛大启幕。人才代表、企业负责人、高校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城市向人才发出的深情邀约。
收完大蒜的土地热气腾腾,此时种菜最是适宜,于身心皆有滋养之功。咱们庄稼汉最懂"地闲人不闲"的道理,跟着节气走,保管菜畦季季有收成。
聂军,男,汉,1972年8月,中共党员,博士,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水田及水生绿肥栽培岗位科学家,湖南省耕地与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先进工作者。
5月20日,2025年芜湖市紫云英人才日活动将盛大启幕。届时,芜湖将通过人才服务场景发布会、青年学子交流营、重点产业专场招聘会、青年人才交友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芜爱您”的诚挚邀约!
5月20日,2025年芜湖市紫云英人才日活动将盛大启幕。届时,芜湖将通过人才服务场景发布会、青年学子交流营、重点产业专场招聘会、青年人才交友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芜爱您”的诚挚邀约!
各位老乡们,大蒜刚收完的地可金贵着呢!咱们种地人最懂"人勤地不懒"的道理,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怎么让这刚腾出来的地继续"生金长银"。不用记啥复杂学问,就按着二十四节气走,保证您家菜园子四季不闲!
“地闲一季,人穷半年!”这句老农的嘶吼,是多少人血泪教训的总结!君可知,那刚收完大蒜的土地,恰是一场无声的财富争夺战之所在?那些撂荒的、乱种的、跟风的人,早已在市场的耳光中悔青肠子——而真正的聪明人,正用一把种子、三分巧劲,让同一块地多赚千元!今日,且让我们翻
紫云英,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绿肥作物和饲料植物,在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用于改善土壤肥力,还是为畜禽提供优质饲料,掌握其最佳播种时间和种子发芽的关键要点,都是确保紫云英茁壮成长、充分发挥其功效的前提条件。
清晨,黔北大山撕开薄薄雾气,一束阳光倾斜而下。刹那,天朗气清,峰峦叠翠。给孩子们换上衣裳,便迫不及待地驱车前往。
在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试验示范基地,正处盛花期的紫云英随风摆动,仿佛绿海掀起紫浪,浸润着即将播种的稻田。旋耕撒肥一体机轰鸣作响,铁犁翻滚之处,绛紫色的花瓣随着灰白色的“弹丸”被一同埋入泥土,留下松软的田地。
你是否见过干涸板结的土地像皲裂的龟壳,播下的种子迟迟不冒芽?在乡下种地四十多年的王大爷总说:"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养地如养人,得使巧劲。"今儿个就跟着他蹲在田埂边,扒开层层枯草,瞧瞧老辈人不传的"养地经"——不用花一分钱买化肥,单凭五招土法子,就能让硬邦邦的黄
“红花草不仅是农田的‘绿肺’,更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纽带。”镇农业农村和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紫云英又名“红花草”,素有“天然氮库”之称,其根瘤菌固氮能力突出,每亩翻压1500公斤紫云英鲜草,相当于增施12公斤尿素,且富含有机质,能有效缓解土壤板结。
人勤地不懒,秋收后,农民收割完最后一茬水稻,耕田打耖时,顺带播下红花苕籽,红花苕籽最适宜做稻田的底肥。红花苕籽的种子细小,又轻,不好撒种。李大个子是官庄岭上杨树桥队种田的好把式。他首先把土晒干,用木榔头锤碎,再过筛,粉末状的细土拌上苕籽种,就可以撒种了。只见他
"去年种莴笋赚了5万,今年同一块地再种,苗子还没筷子高就烂根!"这是我去年在湖南衡阳某村调研时,老张拍着大腿说的原话。当地超7成农户存在"莴笋-白菜-莴笋"连作习惯,导致土传病害暴增。农业农村部2023年数据显示,连作障碍导致莴笋减产率达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