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冠脉造影安全吗?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医生来说清楚
冠心病,作为我国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从《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可以看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过3.3亿,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精准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冠心病,作为我国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从《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中可以看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过3.3亿,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精准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数据,中国心脏骤停发病负担重、救治效果欠佳。2020 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为 97.1/10 万,患者存活出院率为 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近十年来改善不够明显。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发布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中明确指出,冠脉CT造影和冠脉造影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两种重要手段,各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听说谁谁做完冠脉造影没多久就不在了。”这样的只言片语像夜色里潜行的风声,在老百姓间悄然流传,让不少人对冠脉造影心生怯意。似乎这项检查成了一道分界线,跨过去的人命运就此转向。
大家都知道,心脏传导束是由冠状动脉供血,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血液供应主要由前降支(LAD)近段间隔支提供,而右冠状动脉(RCA)主要给左后分支提供血液供应。因此,LAD近段闭塞可能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和/或左前分支阻滞,而不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今天跟大家好好唠唠一个在心血管领域至关重要,却又被大众深深误解的检查 —— 冠脉造影。先跟大伙表个态,我绝不是在危言耸听,也不是在盲目鼓吹这项检查,只是想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在面对健康抉择的时候,能多一份理性和从容 。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如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成为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中,压迫时间过长一直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此外压迫时间延长会增加桡动脉闭塞风险。
血流储备分数(FFR)被认为是目前评估冠脉狭窄功能学意义的标准,但它由于需要使用压力导丝和充血刺激而应用不足。近年来,随着冠脉功能学评估地位的提升,各种基于冠脉造影的FFR计算方法不断出现,包括定量血流分数(QFR)和基于冠脉CT血管造影的FF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