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伟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的某个深夜,中南海的台灯下,毛泽东的狼毫在宣纸上疾走如飞。"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这句带着冷峭笑意的词句,如同惊雷般穿透冷战铁幕的寂静。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重读这首词,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不仅是革命年代的斗争哲学,更是一面照见当代世界
1963年的某个深夜,中南海的台灯下,毛泽东的狼毫在宣纸上疾走如飞。"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这句带着冷峭笑意的词句,如同惊雷般穿透冷战铁幕的寂静。当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重读这首词,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不仅是革命年代的斗争哲学,更是一面照见当代世界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去年我在北京潘家园闲逛时,偶然看到一幅标价8万的书法作品。摊主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郭沫若给老舍写的信!"凑近细看,纸上的字迹确实带着郭沫若特有的"歪歪扭扭"风格。旁边一位大爷直摇头:"这字要价八万?我看八十都嫌贵!"而年轻小伙却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郭
点滴故事中,领略科学家精神的熠熠光辉。我们开设【科学家日历】专栏,每日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打造展示科学家群像风采的“人物志”、讲述科技事业发展历程的“时光笺”、弘扬科学家精神内涵的“文化集”。
1957年11月14日,北京崇文门城楼下,71岁的郭沫若手持放大镜,在城砖上发现“万历三十四年督造”的刻痕。
195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吴晗、邓拓等学者,联名提交了《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一提议源于学术界对明朝历史研究的迫切需求——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艺术都亟待系统性研究。
中国文人自古讲究“字如其人”,但康生与郭沫若的书法较量却像一坛老酒,越陈越有嚼头。康生曾撂下狠话:“郭沫若那字,也算书法?我脚趾夹根木棍都比他强!”这可不是文人相轻的客套话——1950年代北京琉璃厂的掌柜们都知道,康生逛古董店时若看到郭沫若题字,总要冷笑着用指
2025 年的某一天,安徽博物院的官方账号突然甩出一张照片,瞬间引爆全网。照片里的青铜器造型魔幻 —— 长方形底座上立着五根等距圆柱,活脱脱一个 “西周版路由器”。
中国科学院包含了11个分院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截止到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已经诞生了上百位科学家。这里面,有些人是教育家,有些人是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有些人则是我国环境与生态学的高尖端技术人才。
这部电影不仅让祝希娟荣获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更让她成为了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位影后,角色吴琼花,成了她一生的标志。
1955年春,傅锦华作为其剧团中的佼佼者,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北京,作为新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对于任何艺术家而言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在怀仁堂的舞台上,傅锦华和其他艺术家一同参与了彩调戏《龙女与汉鹏》的演出,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牺牲的古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