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甘肃新疆巡抚 — 刘锦棠
刘锦棠湖南湘乡人,1859年投入叔父刘松山所在的湘军,随同镇压太平军和捻军,1870年在刘松山阵亡后接统老湘军,1875年起被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荐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次年连复北疆诸城,至1877年底定北疆,同年抵库尔勒,急追白彦虎,再收东四城,并迅即进
刘锦棠湖南湘乡人,1859年投入叔父刘松山所在的湘军,随同镇压太平军和捻军,1870年在刘松山阵亡后接统老湘军,1875年起被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荐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次年连复北疆诸城,至1877年底定北疆,同年抵库尔勒,急追白彦虎,再收东四城,并迅即进
明成化年间,来自山西汾州的张狗蛋,通过科举从七品知县做起。在任期间,他凭借治理水患、调解宗族纠纷的出色表现,逐步积累了地方治理经验。明代地方官制中,知府是从四品官员,掌一府之政令,统辖州县,负责钱粮、刑名、教化等诸多事务 ,是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关键角色。
明永乐十一年,从湖广、四川、云南各划出一部分区域,成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由此建省,因为是拼凑而成,辖境沿西北—东南方向几乎为斜V形。
01/ 省制划分与演变清朝的省级行政区划经历了动态调整过程。顺治年间确立的"内地十八省"体系,沿袭明代布政使司改制而来,覆盖中原核心区域。随着疆域拓展与治理需求,雍正、乾隆时期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逐步增设新疆、台湾(时称福建台湾府)、奉天(辽宁)、吉林、黑
王守仁(1472-1529),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提出“心即理”,断言心外无物,倡导“知行合一”,后主“致良知”说,其“阳明心学”影响深远且广传至日本、朝鲜。他历任多职,平定多场叛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
告示一贴出,便立刻吸引了一众人围观,其中包括白秀才。他看过告示后,心情翻涌难平。原来,只要有人能够祈得一场雨,地方官就会奖赏百两黄金。他瞥了一眼自己破破烂烂的书桌,心中不禁感叹。如果他早些年也去研究一些风水之术,或许现在就能将这一百两黄金赚入囊中。
清朝那会儿,官员制度里总督可是个大官,算是正二品,他们一般负责国内某个大片地方的大小事务。巡抚,级别稍微低点,是从二品,通常就管一个省的事儿。
这一天,巡抚张大人骑着高头大马,前后护卫簇拥着在大道上款款前行。人马行至一山脚下,突然从山边跑出来一只猴子站在大道中央拦住了去路,任凭众护卫怎样尽力地驱赶,猴子左右躲闪就是不肯离去。
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常常能听到“知府”“巡抚”和“总督”这几个官职名称?就像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让人不禁好奇,这知府到底是啥级别的官员呢?
在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官职的称谓复杂多样,“抚军” 便是 “巡抚” 的一个别称 ,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看到 “抚军” 这一称谓的身影。在《促织》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这里的 “抚军” 指的就是巡抚。成名将蟋蟀献给抚
最近,古装悬疑剧《锦囊妙录》播出后,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不仅收视率持续破1,观众评价也持续走好,从剧情设置到演员表现,再到画面布景、服化道等,均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其中有观众看了后直呼已追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