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招募 | 高校青年摄影教师,到影上书房去!
5天的学习徜徉于经典摄影书籍的海洋了解摄影出版史上经典之作阅览摄影流派系列画册鉴赏摄影出版孤品珍品找寻相关研究课题加快与世界前沿影像文化对接在2019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应广大高校青年摄影教师要求,第三届“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2025)”
5天的学习徜徉于经典摄影书籍的海洋了解摄影出版史上经典之作阅览摄影流派系列画册鉴赏摄影出版孤品珍品找寻相关研究课题加快与世界前沿影像文化对接在2019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应广大高校青年摄影教师要求,第三届“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2025)”
明清时期,苏州的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持续百年的高潮。明成化至嘉靖间,苏州文人藏书之风盛极一时,带动刻书活动的频繁,而且产生众多的名家精品,享誉后世。从存世刻本来看,成化至正德间是渐起波浪,到嘉靖、万历,方成大潮。
“藏书”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历来受到知识分子的重视。愈是乱世,人们愈是怀念文化的繁荣,私人藏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刘承幹,作为“民国私人藏书第一人”,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兴建藏书楼,耗费巨资购书藏书,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诸多皇室子弟的人生轨迹或波澜壮阔,或悄然无声。而赵元杰,作为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五子,从出生起,就被命运赋予了不凡的使命。他初名赵德和,生于 972 年,自幼便生活在宫廷的繁华与威严之中。
在一个和煦的冬日午后,我们走入贺桂梅老师位于人文学苑的书房。贺桂梅老师说,自己的办公室和研究室合二为一,这里陈列着的4000余册书籍只是平时常用的,她的家里还有更大规模的藏书,共有大约5万册。
我国流传至今的各类古籍(这里是指1911年以前用文言文、繁体字刻、写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据有关专家估计,大约在八万至十五万种之间,这些无法准确统计的古代文献,历经无数次兵燹和自然灾害的劫难,是怎样被保藏、传承下来的?在我国古代,这些典籍文献是靠官府藏书、私家藏
Magma Studio新作,一套71㎡小公寓,业主是一位年轻男子,希望既能保留开放空间的感觉,又能实现不同功能的独立区域可封闭的效果。考虑到业主的喜好和生活节奏,设计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功能布局实现了目标。
唐弢先生的书椅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展开可作登高取书的阶梯,合拢则成静心研读的座椅。它不仅是书房实用利器的典范,更被提炼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奖杯的造型,寓意“学问当坐冷板凳,研究甘作他人梯”的治学精神。这把中西合璧的梯椅,既是对藏书文化的致敬,亦是对学术传承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文化记载悠久而长远,从未发明造纸术开始,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动物骨骼、贝壳等记载文字符号,用这种方式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自从发明了造纸术,这种文化的记载方式就变得更加方便和普及化,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顺应而生的就
“木犀轩”藏书是清末民初北方三大著名藏书楼之一,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末民初的政客兼藏书家李盛铎以其特有的经历,在中国藏书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
5月28日,“行神州‘播’天下”优质主播中国行江西站采访团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鹅峰乡,探访了一座藏身乡野的“文化宝库”。
在重庆黔江,79岁的老人张玉林家里堆满了书。客厅、卧室、阳台……四十几平的房间被书籍塞得满满当当,光日记本就有二三十本。
漫漫时光的长河中,书籍宛如一座亘古不倒的灯塔,以不灭的智慧之光,照亮着人类文明前行的路途。在这个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五月,龙珠学校的校园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书香,一处处精心布置的图书角,如春风拂面、如繁花绽放,成为校园里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有这样一本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价。有的人认为这本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和哲学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平等和人性的强烈追求和思考。也有的人认为它的内容过于个人主义和思想上的偏激,一点都没有尊重社会的现实。
北京朝阳区张阿姨的遭遇引发热议:儿子一家三口住主卧,老两口挤在8㎡书房,月入1.2万元的儿子每月仅交500元伙食费,却抱怨“菜太油”,儿媳更要求单独做儿童餐。类似案例中,上海退休教师为儿子还房贷,自己吃降压药都选最便宜的仿制药。
《庄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见战国私家已有藏书之举。随后,历朝历代藏书家层出不穷,两宋时,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活字的改进,私家藏书家遂成风气,明清两代,藏书鼎盛。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藏书先贤枕席经史,沉湎青箱,为搜寻各种孤本秘籍,甚不惜倾家荡产
一方稻田、一座书院、四个展馆……立夏时节,晋源区花塔村的稻田书院内,一拨又一拨书友,循着花草香与书香慕名而至。这座面积450平方米、挑高两层的书院开办4年来,俨然成为众人交流学习的新阵地,也成为花塔村重要的文化新地标。书院创办者张建新是土生土长的花塔村人,多年
村里的一位叔辈读了我的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和父亲谈论起了其中的几篇文章。在谈到《被时光雕刻的学费》时,他们一同回忆起父亲向全村人借钱供我上师范的往事,还有你一百元、他五十元往外掏钱的感人场景。
这次,陈村委托给这家北京互联网旧书店处理的一批旧书和刊物大约20箱,共650公斤,5月11日中午在该书店举办的“陈村先生藏书”的直播拉开帷幕,线下人气火爆,近2000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平均观看时间达到18分钟34秒,3场直播的销售总额近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