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难逃散书之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9:13 1

摘要:这次,陈村委托给这家北京互联网旧书店处理的一批旧书和刊物大约20箱,共650公斤,5月11日中午在该书店举办的“陈村先生藏书”的直播拉开帷幕,线下人气火爆,近2000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平均观看时间达到18分钟34秒,3场直播的销售总额近20000元。

近日,上海知名作家陈村委托北京一家民营旧书店处理家中的旧书和刊物,在旧书界引起关注。

这次,陈村委托给这家北京互联网旧书店处理的一批旧书和刊物大约20箱,共650公斤,5月11日中午在该书店举办的“陈村先生藏书”的直播拉开帷幕,线下人气火爆,近2000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平均观看时间达到18分钟34秒,3场直播的销售总额近20000元。

读书是作家陈村的一大嗜好,其在《读书啊读书》一文中谈到:自识了字,便年复一年地读着。不记得读没读过“看图识字”,连环画是看过的,对图的兴趣还不如对文字大。读了课本,读了小说,“文革”时读“语录”,此后就什么都读,医书也读。再以后便自己也写了。热衷于买书,买来的书倒不怎么热心读它了。书是借来的好看。冬夜躺在被窝中,点一支烟,捧一册好书,身下有条电热毯或脚下有只汤婆子,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这便是无上的享受了。

陈村表示,此次出现在直播间的书最早的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书,这些书曾经跟着他搬过六七次家,从来没舍得扔过。这些烂书当年得来不容易,陪伴多年,卖多少钱都是不合适的。现在它们落魄的样子,不值几文,帮他给它们找到愿意一读的书友就是积德了。

这批书虽然并非珍贵的版本,也是陈村日常读的书,既然多次搬家也没舍得扔掉,可见作家还是很喜欢这些书,之所以要处理这些收藏多年的书,自有其苦衷。

有的人处理藏书是为了用钱为了变现,有的人处理藏书是为了除旧纳新,有的人处理藏书是因为藏书空间有限,不论什么原因,对于爱书人来说,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藏书飘然而去,心中多少会感五味杂陈。

陈村说,家里的书早已“泛滥成灾”,我并没有嫌弃书,但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守不住这些书的,这或许是他要处理这些书的真正原因。

中国藏书史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历朝历代藏书佳话不断,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说,“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一语道尽藏书之难。

宋代文人周密在《齐东野语》曾写了散书之痛,他认为“世间万物,未有聚而无散者,而书为甚”。三世积累的藏书,因他不善保藏而散落,让其肝肠寸断。

很多藏书人去世后,其毕生心血,在儿女眼中不过旧纸一堆,满室藏书只能称斤论两贱卖,人空书散才是常态。

藏书家身后藏书散失,自古以来都是读书就难以避免的痛。历史上有无数的藏书家,希望藏书能够传给子孙,代代相承,但真正能传过三代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分与合,藏与散是辩证关系,藏书与散书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没有自己的散,怎有别人的藏?人生三万余天,世事无常,书也一样,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这个世界给读书人最好的礼物,书与人也演绎出了无数故事。人生在世,所藏之书都会因各种原因不断散去,何况百年之后?对于藏书的聚散,我们或许应该多点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豁达与坦然。

明末藏书家李如一曾说过:“天下好书,当与天下读书人共之。书只有到需要的人,喜欢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散书虽痛,但并不可怕,只愿所散之书,能够为有缘人得之,惜之,则是书之大幸!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