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眼睛:警惕汽车“智驾”标签中的“3个天坑”
车企营销有多能自夸?有的说有智驾“可以不要司机”;有的说回老家1300多公里,全程智驾......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新能源车企在营销话术上愈发胆大,“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充满未来感的表述已成为营销亮点。然而,这背后隐藏的“高配演示、低配缩水、夸大功效
车企营销有多能自夸?有的说有智驾“可以不要司机”;有的说回老家1300多公里,全程智驾......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演进,新能源车企在营销话术上愈发胆大,“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充满未来感的表述已成为营销亮点。然而,这背后隐藏的“高配演示、低配缩水、夸大功效
3月28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论坛在京成功召开。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百人会理事会暨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研讨会上发表总结,主题为《从新能源汽车革命演进过程看汽车产业竞争态势与趋势》,以下是他的发言原文,
当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谁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备受关注。2025 年一季度纯电汽车销量榜单正式出炉,比亚迪以 41.64 万辆的成绩,同比激增 38.74%,超越特斯拉荣膺全球纯电销冠。事实上,在 2024 年四季度,比亚迪就已首次超越特斯拉,
有人说,2024年中国车市卷价格,2025年则是卷智驾。开年以来,国内车企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智驾营销。什么“全民智驾”、“智驾平权”、“油电同智”、“高阶智驾”等等,不一而足。似乎不讲智驾就落伍了,没有智驾的车型就会被逐出中国市场。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会自动停车、能认路标、能听懂方言……AI让汽车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聪明”,与此同时,如何确保智驾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系列报道《电动汽车加速跑》本期推出:AI推动汽车加速智能化,安全边界亟待明确。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三名女大学生不幸离世。小米官方发布的事故摘要显示,事故发生前2秒,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
在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场关于智驾车辆应对时间的讨论悄然兴起。有案例显示,从系统提示前方障碍到车辆发生碰撞,间隔时间仅为短短的2秒,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与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刻反思。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
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描绘了未来1030年,中国的五大十万亿级产业蓝图,不仅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更为即将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学子们揭开了未来职业发展的密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我国汽车市场处于技术大变革、产品大变型、市场大变局时代。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我国汽车市场处于技术大变革、产品大变型、市场大变局时代。
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声称已开发出一种电动汽车平台,据称该平台能够让驾驶员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花费的时间与给汽油车加油的时间大致相同,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25年才刚过去两个多月,但汽车行业密集的发布会却释放着一个微妙的变化——当镁光灯亮起时,车企高管们不再急于展示产品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而是频频提及“AI”。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化”的变革尚在进行,“AI定义汽车”便已呼啸而来。
2025年3月,丰田宣布其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量产,宣称充电10分钟可续航1500公里,引发日媒“领先中国20年”的论调。然而,这一计划背后既有技术突破的曙光,也有产业化落地的重重挑战。
2025年开年,宁德时代携第二代钠离子电池掀起新能源行业巨浪!这款电池以210Wh/kg的能量密度直逼磷酸铁锂电池,更以成本直降30%的绝对优势,向锂电市场发起全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