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处有礼②|中国外交有了钧瓷的颜色
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名窑星罗,一件件陶瓷器物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匠人的心意。从泥与火的对话中走来,它们不仅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澄澈意境,也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化身诉说中国故事的无声“使者”。4月15日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联合推出“瓷处有
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名窑星罗,一件件陶瓷器物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匠人的心意。从泥与火的对话中走来,它们不仅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澄澈意境,也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化身诉说中国故事的无声“使者”。4月15日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联合推出“瓷处有
作为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名窑星罗,一件件陶瓷器物承载着时光的温度与匠人的心意。从泥与火的对话中走来,它们不仅映照出东方美学的澄澈意境,也在文明交流的长河中化身诉说中国故事的无声“使者”。4月15日起,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大河网联合推出“瓷中有
◦ 起源与发现:唐代钧瓷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因唐墓的发掘,一批窑变花注子、罐等器物进入人们视野。之后在河南郏县黄道窑、鲁山段店窑、禹州赵家窑等多处发现了花釉瓷器,即唐钧。在河南境内,乃至陕西、河北、山西均有其类似产品出土。
以“传承·创新·共享”为核心理念,汇聚国内外钧瓷艺术精英,深挖窑变技艺的自然美学与人文价值,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助力钧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非遗和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系统学习和研学实践,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文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国“两会”期间,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登上央视,发
河南有个“酒鬼”叫李守业,他酿的高粱酒装进钧瓷瓶,一瓶能卖298元!有人问:“这酒有啥稀奇?”李大爷笑眯眯地说:“这酒的配方,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发酵要用地窖,装酒的瓶子,是国家级非遗钧瓷大师亲手烧制的!”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被遗忘在博物馆的珍宝,而是转变为新风尚的国潮单品,年轻一代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这一文化的精髓。在这种大胆创新的背后,钧瓷作为千年工艺的代表,如何在现代变革中保持其核心价值?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神垕镇,素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的美名。近日,记者在这里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了解钧瓷的发展历程。